2017年以後,各省對原先的文理分科方案都陸續做了改革,有3+3模式,也有3+1+2模式。
3+1+2模式是指語數外三門必考,物理或者歷史必選一門,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術等裡再選2門考。
新高考方案出來後,我的一個教授群裡的教授們極為不滿,都在那裡討論。我嘲笑他們,幾乎每件事都會有不同意見,難道他們不覺得有什麼不錯的方案嗎?有位教授說,有啊,就是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物化生。他的發言得到了好幾人的同意。
在教授們看來,物化生是最正規的理科學生的科目,因為物理、化學和生物都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學科,都有必要學,不學,人的科學素養就會缺少一塊。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各大學招生選考科目中,學了物化生,大概除了政治方面的專業不能選,其他各個專業都能選。物化生選擇的專業比原先文理分科時,可選的專業還要多很多。
不過,最重要不等於最好考,或者性價比更高。現在的新高考方案,規則複雜,其實就變成了一種博弈遊戲。有技巧地挑選不同的選科模式,也許比自己單純地學好學科還重要。我自己認為物理、化學和地理的選擇要優於物理、化學和生物的選擇。
這兩種選擇的區別只有一門課,就是選生物還是地理?
選地理不利的地方是,能選的專業要略少於物化生方案。但這個影響不大,大家最看重的熱門專業,像計算機、電類、土木類,甚至醫學,基本不受影響。下圖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在江蘇選考科目的要求,江蘇的新高考方案是3+1+2方案。可以發現不論是生物類專業還是醫學類專業,北大都不要求考生物。
選地理最有利的地方是,地理比生物要好學很多。大家常說的是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這兩個學科都需要大量的背,也有一些計算題。但從難度來說,生物要難很多。
原因很簡單,地理的知識這麼多年變化不大,知識點有限。但生物不一樣,這些年的進展很快,我看過高中生物課本,比我當年高考時難多了,知識點非常非常多,這些就只能死記硬背。我問過幾位考上清華的學霸,他們也說生物挺難的。
還有一點,學霸們愛選擇生物。現在高考用的是賦分制。賦分制不是按照絕對分數給分,而是根據你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給分。選擇地理的一般成績要弱於生物的,容易在賦分制裡面獲得好分數。
因此,我認為除了對生物極為擅長的考生,對於普通考生來說,選擇物理、化學、地理的方案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