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鳳凰衛視的話談節目《鏘鏘三人行》宣布停播。節目組在微博發布了簡短的停播聲明——感謝大家多年的厚愛,後會有期。而在社交軟體上,「鏘鏘三人行」成了敏感詞,無法再搜到相關信息。
《鏘鏘三人行》的導播轉發了後只說了兩個字:後會。
連有期都沒有,這難免讓人猜測是不是以後就再也不會有鏘鏘了。蔣方舟,王志安,傅曉田都紛紛轉發,表達了自己的惋惜之情。許多網友紛紛感慨,十九年了,我也算是見證歷史的人。
鏘鏘的幕後團隊,這些年真是經歷了風風雨雨。從去年的限制鳳凰網的直播權限起,就預告了這一場暴風雨的來臨。近期因限星令整改的各大節目,比如《爸爸去哪兒》,《挑戰的法則》,還有上周停播的《極限挑戰》。這一步步的整改,也不是何時才能消停。
今天我們就認真說說,為什麼《鏘鏘三人行》會被停播。先從主持人談起——
《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
十年前的竇文濤在大陸還是名不見經傳,做不到家喻戶曉,能接收到鳳凰衛視的方式也僅限於「大鍋」一樣的衛星電視,因此鏘鏘這檔欄目也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大陸鮮為人知,這個從小在石家莊長大的主持人把一檔談話節目一做就是19年,他的風格不是那種字正腔圓的播音風,也不是搞笑雜耍的娛樂風,給我的感覺就是平淡,接地氣,這可能也跟他一直從事的新聞節目相關,後來加入了央視名聲大噪,很多人通過網際網路的平臺又把這位低調的名嘴翻了出來。
而現如今,以他的資歷可以勝任《超級演說家》的導師,也可以上脫口秀節目橫貫全場,但無論他與何種媒體合作,《鏘鏘三人行》一直用沉穩和深邃的眼眸觀望著這個世界。
竇文濤說:「我只是個真正的實用主義者。真正的實用主義者沒有虛榮心,因為他知道那是虛的,很多東西要讓我有實際的感受才行。比方說像我們這種靠名氣吃飯的人,連名氣都不是越多越好。一個人只要不驕不躁就能看到這個事實。」他有天馬行空的活躍思維,引起觀眾興趣和注意的是他豐富的「非語言符號」。有個性、有特色、有閱歷,正是竇文濤的個人魅力。
鏘鏘的常客——
許子東教授
許子東和梁文道應當是鏘鏘這些年以來出現次數最多的嘉賓,許老師滿腹經綸,經常會以學術的角度去介入節目,把學術融入日常話題,而文道兄也閱歷頗深,會講述自己曾經的足跡和感悟,從生活中去探討問題。
記得有一期節目裡,竇文濤隨著幾張照片,講述了許教授前半生的經歷,從國內的知青年代一直到美國讀書再到香港任教娶妻生子,說「您看許老師這一生,真的是事業家庭大豐收」,因為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他對於問題獨到的看法見解。
而文道兄也常常會用一些自己的經歷來評論當下社會的一些話題,比如年輕人比較關心的「買房」、「買車」,我記憶很深刻的一段是文道兄的縱橫理論,他說「橫向比,沒有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會把這兩者作為一個人成功的標誌,縱向比,中國幾千年以來也沒有哪個朝代會以這個作為衡量人的標準」,另外包括一些臺灣幾十年的變遷,美日韓等國家的走訪見聞都會向這個浮躁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總之看鏘鏘這些年,這些常客對我們這一代價值觀的樹立還是有作用的。
關於所謂人文節目的話題——
《鏘鏘三人行》這檔節目最初的定義就是「一起針對熱門新聞事件進行研究,並各抒己見,但卻又不屬於追求問題答案的「正論」,而是「俗人閒話」,一派「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中」,達至融匯信息傳播,製造樂趣與辨析事理三大元素於一身的目的。
看似「平衡一下」的「滑頭話」,其實是竇文濤引導嘉賓發表具個人色彩的大膽言論,有時又略顯露骨(這也是該節目吸引一些人的原因吧),營造日常聊天的形態、談笑風生的氣氛,力求談話輕鬆、惹笑。」主持人與兩位嘉賓宛如三友閒聚,企求回歸即興聊天本色,坦誠相見,大膽言論。
在談笑風生的氣氛中以個性化的表達,關注時事資訊,傳遞民間話語,交流自由觀點,呈現生活體驗,不掩真實性情,分享聊天趣味。聊過的話題比如「奧運會」,「世界盃」等體育熱點,也包括「婚姻愛情」,「醫療社保」等社會民生,還有「美國大選」,「兩岸三地」等時政探討,甚至「電影娛樂」,「小鮮肉神曲」等網絡議題,自由廣泛的話題更加貼近生活。
很多人將這種節目定義為新聞談話類節目,其實我更願意把它定義為一種綜藝節目,在就在三言兩語中各抒己見,沒有一定要輸出何種價值觀而保持每個人言論和思想的自由,其實新聞是一種生活,娛樂又何嘗不是呢。
其實整改沒什麼,有壓力才能促進節目組更好的進步,可是過分的大面積的改動恐怕觀眾也一時難以接受。
就像最近播出的《我們來了》,強行星素結合,大家還是只看明星沒有關注到素人身上。還有上周的《蒙面歌王》,有一個模仿林俊傑聲音很像的素人,根本沒人認識他還怎麼猜,這樣就很尷尬了。
看來大家的出發點是希望有更多的關注在普通人身上而不是全都圍著明星轉,要想做到這一點,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