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幹地支
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
圖片來自百度
天幹在古代是一種計序的文字符號,一共10個,分別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按照陰陽屬性不同又分為陽幹和陰乾。
陽幹:甲丙午庚壬。 陰乾:乙丁己辛癸。
地支則是記錄時辰的符號,一共12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陰陽屬性不同分為陽支和陰支。
陽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支:醜卯巳未酉亥。
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
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圖片來自百度
幹支排序表
圖片來自百度
3、幹支紀年與公元紀年之間的換算方法
在中國,幹支紀年的不間斷使用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那麼怎麼將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呢?
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將年份(公元後)除以60,餘數減3,得到的數字對照幹支排序表,即為該年份對應的幹支紀年。
舉個例子:2000除以60得33,餘20,20減3得17,幹支排序表中17位為庚辰,則2000年份對應的是幹支紀年裡庚辰年。
最後要注意的是,幹支紀年的第一天是從立春開始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