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紀年曆

2020-12-13 玄學之妙

1、天幹地支

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

圖片來自百度

天幹在古代是一種計序的文字符號,一共10個,分別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按照陰陽屬性不同又分為陽幹陰乾

陽幹:甲丙午庚壬。 陰乾:乙丁己辛癸。

地支則是記錄時辰的符號,一共12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陰陽屬性不同分為陽支陰支

陽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支:醜卯巳未酉亥。

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

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圖片來自百度

幹支排序表

圖片來自百度

3、幹支紀年與公元紀年之間的換算方法

在中國,幹支紀年的不間斷使用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那麼怎麼將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呢?

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將年份(公元後)除以60,餘數減3,得到的數字對照幹支排序表,即為該年份對應的幹支紀年。

舉個例子:2000除以60得33,餘20,20減3得17,幹支排序表中17位為庚辰,則2000年份對應的是幹支紀年裡庚辰年。

最後要注意的是,幹支紀年的第一天是從立春開始的哦。

相關焦點

  • 【公元與幹支紀年換算法】
  • 幹支紀年與公曆換算
    既然在幹支紀年中十二地支是循環使用,那麼,在將公元紀年與幹支紀年相對應時,十二進位的地支與十進位的公元之間仍可以找到一種餘數的對應關係。這種餘數對應關係可以表述為:無論是公元前還是公元後的任意年份,如果在除以12後所得餘數相同,其分別對應的地支也就應該相同。
  • 2020「庚子」之幹支歷你明白嗎?
    「庚子」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法。我們現行的紀年曆法有三種:1、農曆,稱為陰陽合曆,既有太陽曆(24節氣),又有月亮歷,民間俗稱陰曆。2、公曆,稱為陽曆,純太陽曆。3、幹支歷,為節氣歷、中國陽曆。今年2020年是庚子年,庚子即是幹支歷。幹支歷是一種用六十組各不相同的天幹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曆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 幹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
    古時候中國以農為本,農業是國家的根基,為了發展農業,古代聖賢近取己身,遠取諸物,上觀天象,下察地裡,編出了一套幹支紀年法。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老的紀年方法,早在夏商時期就已使用,若探其淵源,則可以追溯到更早。幹、支原為竹木的主幹和枝條。
  • 公元和幹支紀年的換算
    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今乃得之(才)、乃大丈夫也(是)、因山勢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時(於是)2020.11.28    上一篇說要寫幹支紀年和公元紀年的換算。m(_ _)m            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
  • 什麼是幹支紀年?幹支紀年怎麼算?
    十天幹,十地支,又簡稱幹支,由幹支來紀年的方式叫做幹支紀年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紀網上十天幹和十二 地支順序組合,
  • 幹支歷與民俗 農曆中的陽曆成分
    幹支歷,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叫法,但是幹支歷的骨架——二十四節氣和用天幹地支搭配紀年、紀月、紀日、紀時,許多人都知曉一二。幹支歷,是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兩兩搭配組成六十組不同的天幹地支(參見本人在本欄目已發文章《天幹地支及六十甲子的應用習俗》,為節省篇幅,這裡不再重複相關基礎內容)組合,用以標記年月日的曆法。幹支歷的核心內容是二十四節氣(參見本人在本欄目已發文章《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
  • 2018年是農曆戊戌狗年,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是怎麼排序的?
    古代曆法中相對比較知名的有:中國農曆、印度歷、猶太歷、伊斯蘭曆、瑪雅歷等等。幹支紀年法在不同的曆法當中,有不同的紀年方式,比如今年是公元2018年,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基督紀元,或者叫西方曆法,是一種源自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源自義大利,在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上下五千年,歷史萬萬千,由於年代久遠,歷來眾說紛紜。
  • 玄學入門之幹支紀年法
    今天來說說幹支紀年的簡單方法,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幹支,幹支就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幹支是陰陽五行觀念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細節,推斷吉兇體咎,交感變化及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的符號。幹支在中國歷史上佔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幹支紀年法的計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紀年方法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幹支紀年、皇帝年號紀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等等。由於紀年方法的多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記不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體年份和先後順序。因此,認真了解歷史上的一些紀年法是必要的。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科學紀年方法,其依據主要是天象和農時,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能找到相應的規律來理解就可以很輕鬆的掌握計算方法了。
  • 幹支歷與農曆年、月劃分規則有何不同?
    我們知道幹支歷和農曆是兩套不同的曆法。當代農曆借用幹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起點。幹支紀年法,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由於60幹支以甲子為首,所以幹支歷又稱為甲子歷。從甲子到癸亥,循環更替,以至無窮。
  • 幹支量綱發明來源:「歲星紀年」
    這些史料記載大家都比較熟悉,可是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夏正為寅,商正為醜,周正為子(黃帝曆法、春秋時魯國曆法都以冬至為歲首),那麼,現在的時憲歷為什麼又恢復到了夏正歷制上來呢?商周時期的商正為醜,周正為子制度廢棄了嗎?
  • 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與推導幹支紀年的方法!
    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通過陽對陽、陰配陰,總共形成了60個組合,所以也叫六十甲子。紀年時,每60年一個循環,稱為一元,一元又分為三運,20年一運,上中下三元共180年又組成一會。
  • 如何快速實現公元紀年向幹支紀年轉換
    幹支紀年是我國獨有的民族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十天幹部十二地支蘊藏無限的東方文明和智慧有許多特長是現代數字不可替代。了解一點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識還是很重要。依次排列,六十一個周期,周己而復始,這樣幹支紀年,紀月,紀日都是如此循環往復。比喻今年是公元2019年,幹支紀年便是己亥年。這樣近的我們容易知道,如果隨便說一個年份你能說出它的紀年嗎?比喻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的幹支紀年是多少?我們查詢便知是己丑年。
  • 國學 公元紀年如何換算成幹支紀年?
    其中十二地支與屬相一一對應,它們分別是: 十天幹: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屬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國古代用以記錄年、月、日。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中國,使用幹支來記錄時間。用幹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周期為六十年,稱一甲子,甲子也用於形容六十歲的老年人。
  • 如何推算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
  • 分析幹支紀年發現中間隱藏著許多規律
    把幹支紀年對應地支為子的數1984,1996,2008,2020,2032,找出來,然後除以12,1984除以12,商為165,餘數為:4;1996除以12,商為166,餘數為4;2008除以12,商為167,餘數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