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10多天啊,2020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應該是很多人這一生最值得銘記的一年,我們似乎還不知道該如何定義這一年:是舊時代的拐點?還是新時代的起點呢?
但無論如何,疫情對我們的經濟生活帶來了嚴重的衝擊,過去的一年,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戴口罩出門,已經習慣了出示健康碼,似乎已經習慣了新的生活方式。
而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多少行業在這一年中受到了重創,以至於一蹶不振;又有多少行業迎來了發展契機,甚至是一騎絕塵。而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銘心刻骨的刺痛,疫情衝擊了傳統的地產營銷模式,衝擊了舊有的思維方式,也對這一年的成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在全球疫情形勢不夠明朗的背景下,很多人預言樓市將迎來拐點,那麼果真如此嗎?2021年青島樓市將會如何重啟呢?
青島年底放出樓市大招
而就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青島又向樓市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12月17日,青島正式發布《關於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取得完全產權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規定,經濟適用住房購房人按照自願原則,通過申請補繳土地收益價款的方式,取得所購經濟適用住房的完全產權,住房性質變更為普通商品住房。不申請取得完全產權的,不需要補交土地收益價款,住房性質保持不變。本通知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至2026年2月28日。
其實關於經濟適用房轉商品房,青島之前就有過嘗試,早在2004年青島市出臺政策對經濟適用房做了一些規定,其中要求購買經濟適用房後需要10年時間才能上市出讓,同時產生的增值部分100%上交政府。之後住建部出臺政策將這個比例進行了調整,隨後青島市也出臺一政策,將上市時間調整為5年、房屋增值部分上交政府比例調整為50%。
這一政策的出臺,將很大程度上刺激當前的青島二手房市場,畢竟這些公住房當時購買的價格可是低於市場價的!
多個開發商提前宣布提價
而就在青島住建局公布上述政策的同時,青島的開發商們也沒閒著,在過去的一周時間裡,從西海岸新區到即墨創智新區,從膠州到高新區,青島多個項目幾乎集體宣布年後漲價!
在之前的文章裡,小編跟大家跟分析過,青島這次多個項目提前宣布年後漲價,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價格回調。現在年底這個時候,很多開發商其實是在進行降價衝量,目的就是為了實現2020年的銷售任務和銷售指標。當新一年到來的時候,沒有了衝刺任務,於是就收回了之前的折扣和優惠,相當於變相漲價。
二則是營銷噱頭,目的就是為了引起購房者的恐慌,畢竟「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不僅影響著購房者,也被房企營銷人員巧妙地利用,當區域內幾個開發商一起宣布漲價,足以刺激市場客戶的購房心理。
分化嚴重樓市何去何從
其實對於2021年的樓市,很多業內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分化」。城市在分化、房價在分化、開發商在分化、房地產政策也在分化。
而對於青島樓市來說看,「分化」現象已經出現,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態勢。青島樓市分化主要包括區域分化、樓盤分化以及產品分化。
目前,青島樓市的區域分化程度正進一步加深。主城區依舊是狼多肉少,眾心所向;西海岸、高新區支撐著青島樓市的成交;而膠州和即墨則已經在這一波的下跌區間中,徹底進入了低迷。區域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資源的爭奪,以及人才吸引力的對決。
樓盤之間的分化在青島同樣明顯,在品牌重視度、忠實度創新高的今天,不同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頭部房企依舊是大家的首選,本土的小房企,在跑路、爛尾等事件的影響下,幾乎已經失去了公眾的新信任。而在價格方面,同一個片區,只要低地價的項目還在售,那麼高地價的項目就很難走出獨立的行情,如果一味堅持高房價,就有可能陷入「自彈自唱」的尷尬境地。
最後就是產品的分化。市場的預期變化了,買房人也愈發理性,懂得去衡量樓盤的價值。那些售價與樓盤品質不符的房子早已沒有了市場。只要開發商能夠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市場就願意買單。
這樣的青島樓市,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或將真的迎來重啟的拐點。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