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餘名學生到閬中市天宮鎮 感受農耕文化魅力

2020-12-23 瀟湘晨報

近日,南充市實驗中學、廣安友誼中學實驗學校共1000餘名學生來到閬中市天宮鎮,開展農耕文化勞動實踐活動。

當地有農耕文化博物館、菜園、素質拓展園等研學場所。其中,農耕文化博物館分農耕工具館、絲綢文化館、書房、鐵匠石匠鋪、農家廚房等12個展區,展出物品5000餘件,還有篾編、女紅、青瓦製作等傳統手工藝體驗項目,再現了川東北地區農村生產生活場景。研學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觀看館內陳列的各類農耕工具,還參與體驗了古法榨油、製作玉米餅、種菜等農事活動。

學生們紛紛表示,在遊中學、學中遊,十分生動有趣,讓他們加深了對農耕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愛勞動的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來源: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閬中市天宮鎮中心學校一二九運動會暨少年宮社團活動展演紀實
    12月8日至9日,閬中市天宮鎮中心學校舉辦了為期兩天的以"舞動青春,放飛夢想"為主題的"一二·九運動會暨少年宮社團展演活動"。活動分為四個篇章:一是大課間操和隊形隊列比賽,二是競技體育兼趣味運動項目比賽,三是129篝火晚會,四是少年宮社團活動展演。
  • 視頻|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柑橘掛滿枝頭 一派豐收景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川在線記者 李強 趙丹 盧春陽 陳旻翔10月20日,第三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採風活動採風團成員來到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近年來,天宮鎮黨委、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農旅結合、適度規模、打造精品」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天宮鎮黨委書記苟耄介紹:整個天宮鎮一共是1.5萬畝柑橘產業,在發展產業的過程當中,天宮鎮非常注重農民和產業合作社的利益聯結。農民能夠實現就近務工。
  •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12-1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親子體驗之旅—多利·桃花源,體驗傳統文化魅力,感受傳統文化
    現代農耕自然體驗,感受科技對傳統行業的改變。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團隊協作、 挑戰自我、在競爭與合作中感受團隊的力量。多利桃花源位於成都市郫縣紅光鎮白雲村,距成都市區20餘公裡。農場以現代化農業為主,建設有全球最先進的以色列滴灌技術展覽館,無土栽培,科學灌溉,有機農業等。是青少年社會實踐,親子活動,研學實踐活動的理想場所。教育基地設施介紹·餐飲餐飲區建築面積1000㎡,可同時容納500人用餐。
  • 閬中市扶貧攻堅顯成效 4年時間讓五龍村大變樣
    在幫扶四川省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的4年多時間裡,閬中市財政局組建了駐村工作隊,駐村工作隊常年吃住在村,與群眾同進同出,殫精竭慮為貧困農戶脫貧獻計納策、出力流汗而在所不辭。4年多來,閬中市財政局先後為五龍村修建社道4公裡、修建蓄水池7口、幫助發展產業近百畝,年節為群眾發放年節慰問金10多萬元、幫助15名貧困戶外出就業,每月穩定收入3000元以上,在全村協助到省外、就近就業130人。
  • 閬中市天林鄉五龍村躋身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7月19日,記者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閬中市天林鄉五龍村正式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 鄉村遊最有意思的地方,走進時空隧道,感受農耕文化魅力
    在農耕文明源遠流長的中原地區位於信陽的明港鎮新集村,有這麼一座博物館,能帶你走進時空隧道,讓你感受農耕文化魅力,記住通往故鄉之路,留住悠悠鄉愁。農耕文化體驗園,探訪農耕文化,展示鄉村面貌,感受最真實的年代情懷,這些傳統的手工業生產場所已經被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所替代,但是我們依然驚嘆於各族人民的智慧。
  • 推磨拉犁、壓杆取水,鶴壁50名少年體驗傳統農耕文化
    為了讓孩子們回歸自然,讓他們在親身實踐和動腦動手中學習古人智慧,感受中國傳統農耕文化魅力,8月9日,鶴壁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了「體驗農耕文明 弘揚傳統文化」農耕文化研學遊活動。來自鶴壁市福田小學的5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研學實踐活動。
  • ​800餘名師生走進文化館 感受漳州優秀文化魅力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9月21日訊 (通訊員 吳火燃 何青)9月19日下午,漳州英才學校800餘名師生來到學校文化館進行參觀體驗。一進展館,師生們就被各種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深深吸引住了。在文化館講解員的精彩講解中,同學們親身感受著根雕藝術、華安玉石、書畫藝術、閩南古家具等非遺項目的藝術魅力;詳細了解著漳州奇幻莫測的神話故事,巧奪天工的民間手工藝品,豐富多彩的禮儀習俗以及絢爛多彩的民間優秀文化等;親眼見證著根植於民間、口傳心授的文化瑰寶;讚嘆著淳樸勤勞漳州人的智慧、心血與汗水,一種愛祖國
  • 泗陽:感受農耕文化培養節約意識
    8月15日上午,泗陽縣來安小學組織二十多名留守兒童參觀農耕教育博物館,讓孩子們了解農耕文化,從源頭上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的意識,爭做「光碟行動」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靶子、碾子、鋸子、刨子,這些幾乎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工具,在農耕時代都是隨處可見的事物。如今看來粗陋的石器,都是曾經最先進的農具。一件件飽含歷史的物件,一段段生動的講述,仿佛在孩子們的眼前展現了,扶犁耕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場景,讓孩子們收穫很多。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從古城風貌到鄉野風情 四川閬中開啟鄉村旅遊...
    其中,鄉村旅遊成為最直接且有效的抓手,從山水畫廊般的古城風貌,到廣袤無垠的鄉野風情,閬中文旅發展再次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在閬中市「一核三區兩帶」全域旅遊發展格局中,依託博樹民俗風情、老觀古蜀道文化、天宮戶外拓展等優勢資源,建設城郊30分鐘鄉村休閒旅遊帶早已被提上日程。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從體驗「農耕文化」到節儉意識的培養
    來源:邢臺日報-邢臺網對於城市的多數孩子來說,除了學習,幾乎很少接觸到農村,更別說接觸農作物、農具了。近日,本報針對小學生策劃開展的「半日農耕」活動,讓孩子們來到襄都區三義廟社區村史館,切身體驗並感受農耕文化,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感受,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孩子們從小就誦讀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