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
讀
出了家門就是花園,想必任何人都不會拒絕,只是生活中未必能如願。不過,這個願望如今在學院路街道有可能變為現實了。
9月29日下午,2020學院路城事設計節——社區花園創健沙龍在石油共生大院舉辦,設計節主辦單位、協辦單位代表及學院路街道29個社區的代表共聚一堂,分享社區花園的建造模式和案例。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作為支持單位,也派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據活動主持人、海澱區學院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吳學琴介紹,本次沙龍同時也是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遍布北京」板塊的活動現場。作為首都重要的年度國際性文化盛事,北京國際設計周已成為一個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公共服務平臺。2019年,在北京國際設計周海澱分會場,由學院路街道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舉辦的「約會五道口——城市更新薈」活動曾贏得多方讚譽。
學院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志明在歡迎詞中表示,學院路城事設計節連續舉辦三年來,堅持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動街區-社區-校區-園區四區聯動,希望時刻帶著感情、帶著溫度來工作,把創建社區花園變成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的事情。
「城市更新中應注重多方參與和選擇,要多聽取大家意見,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達成共識,實現讓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幸福的目的。」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工闡述了自己觀點。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海澱分局局長助理李保煒、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徐剛分別代表主辦單位也表達了祝願。
面對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城事設計節主辦方認為,創造一個健康的學院路已成為現實生活的必然需求,社區花園不僅要建設,還要健康,成為生活中的最好陪伴。
為此,在「放眼看中國,社區花園的經典案例」環節,同濟大學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劉悅來,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侯曉蕾、自然之友·蓋婭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高健、草圖營造聯合創始人黃彬凌分別以「我們如何在魔都建起90個社區花園」、「老舊社區微花園參與式微更新設計」、「讓社區裡『長』出生態花園」、「我們在學院路東王莊的故事」為題,分享了各自在社區花園營造過程中的感悟和感動。四位設計師認為,用城市綠化理念做社區花園會失去人情味,失去溫暖,他們希望把社區花園拓展成社區公共空間,把最後一米變成人與人參與的微基建。
隨後的環節更加精彩。在學院路街道社區規劃師談小燕、街區規劃師田昕麗、責任規劃師毛芸芸、花園營造師黃彬凌的共同主持下, 「紮根在社區,我們的花園共同締造」互動工作坊正式開始。
來自學院路街道29個社區的相關人員和居民代表被分成四個小組,圍坐在一幅十米畫卷兩側。畫卷上29種生機盎然的花朵正是29個社區的象徵,他們將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圍繞「你心目中的社區花園是什麼樣的?你覺得做社區花園最關鍵的是什麼?你想要什麼樣的團隊結對子,一起共建?」三個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並在畫卷上寫下自己的心願和寄語。
或許這是一個巧合的日子,29日、29個社區、29朵花;或許這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9·29——走啊走」,2020學院路城事設計節選擇了社區花園這條路,必將以小微空間改造為抓手,提升社區品質、推進社區治理,匯聚資源和力量,讓一切「在凝聚中綻放」!
原標題:《把花園建在家門口——學院路街道2020城事設計節「社區花園創健沙龍」牽手北京國際設計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