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營造建起生態花園:都市添了田園美意

2020-12-25 中國網旅遊中國

蚯蚓塔、昆蟲旅館、雨水花園、一米菜園……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裡,一捧捧土、一棵棵小苗、一朵朵芬芳營造的片片生境,悄然生長。

這種通過「花園營造」模式建起的生態花園,正走進街頭巷尾、校園社區……或是「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或是「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現代化都市也擁有了田園美意、晴耕雨讀的美好。

人人參與,營造花園的過程,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過程,居民之間熟絡了,孩子們心中也種下了愛護大自然的種子。裝飾城市的花園,織補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破解著社區治理的難題。

社區空間 營造自然

朝陽區華展國際公寓A座,一層窗外都有個小院子。102室窗前的花園最特別。

其他鄰居建花園,統一用方磚硬化地面,擺上花盆。102室的花園,方磚被掀掉,露出的泥土上鋪著松子大小的鵝卵石,植物從泥土裡長出,用手一摸,泥土還是溼潤的。

這個花園,屬於在102室辦公的蓋婭設計工作室,前前後後花了兩年多時間營造。

小小花園,暗藏玄機。

破碎硬化地面產生的建築垃圾,碎混凝土塊、碎磚塊被裝在用鐵絲編成的籠子裡,變成了花池的矮牆。

裝修房屋淘汰的浴缸、馬桶、臉盆都在花園裡獲得新生:浴缸裡養著荷花、睡蓮、蘆葦、千屈菜,荷葉下面還有小魚;馬桶、臉盆變成了花盆,長出花花草草。

不僅是「變廢為寶」,花園裡還自成生態。

花池裡有蚯蚓塔,寵物糞便、枯枝敗葉,是蚯蚓最好的食物,經過蚯蚓的「消化」,原本的廢物變成了有機肥,肥沃了土壤。

花園裡還有個「昆蟲旅館」。手腕粗細的木樁垛就是花園的圍牆,木樁上,藤蔓纏繞,蜜蜂、蝴蝶、蜻蜓、蟋蟀出沒其間。不僅於此,花園通向房間的臺階下也掏了洞,塞上木樁、紙板,鋪上木板,成為昆蟲的樂園。

靠牆一側,有個大蓄水罐,擰開靠近底部的水龍頭,就有水滋潤花園。「這水可是『天水』。」花園的設計者——景觀設計師高健說。原來,屋頂有自製的雨水收集、淨化設施,雨水經過管線,匯集於蓄水罐中。雖然已有些日子沒下雨,但罐中還有大半罐水。

蓄水罐旁有個木箱,這是堆肥箱。果皮、餐廚垃圾、園林中的廢棄物都被收集起來,就地發酵轉化成肥料,滋潤著花園中的植物。

薄荷、藿香、辣椒、桔梗、艾草、牽牛花、三葉地錦、紫茉莉、松果菊、桃樹、酸棗……花園就是個百草園,看的、吃的、藥用的,各種植物都有。幾株瘋長的花葉蘆竹,毛茸茸的穗已伸到三層的窗戶邊,野趣盎然。

有花香、有蟬鳴、有鮮果……5年來,小花園一直生機勃勃,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複製。

2017年,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科育社區拆除40號樓樓下的違建、清除垃圾堆,騰出空地,複製蓋婭生態花園模式,建設社區花園。2019年,「育園」建成。知春裡西社區「心友靈西園」、智學苑社區「生態共植農園」、三裡河一區社區花園、翠城福園社區「翠福園」花園……

越來越多的社區裡,「長」出大自然。

人人參與 按需營造

蓋婭設計工作室的生態花園營造了兩年多,組織了20多次工作坊,志願者們前前後後用了4000多個小時,終在白紙之上造出美景。

高健把這種營造方式稱作「參與式設計」,想法萌生自一次公益活動。

2011年至2013年,高健參加了一項公益活動,在打工子弟小學開展自然教育,動員社會力量共建校園空間。

從設計到實施,志願者和學生們一起參與,自然教育貫穿始終。從畫圖開始,高健和志願者就充分尊重孩子們的意見,設計之前,先聽聽孩子們想要什麼樣的校園,然後再用專業知識去完善設計。畫完設計圖,高健他們又帶著孩子們一起刷牆、種樹、安裝休閒座椅。

「那時平均每個月都要組織一兩次活動,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高健說,參與式的設計和營建,使孩子們找回了渴望卻缺少的陪伴;與泥土打交道的日子,又讓他們得到了大自然的給養;親手營建的汗水,澆灌出他們想要的校園。

這次經歷,讓高健覺得很特別。「作為設計師,以往我們只負責考察場地,畫完圖紙交給施工方,至於具體如何建造實施,就是施工方的事情了。」高健說。

這種工程建設方式在營建公共設施,特別是社區花園中,很普遍。優點是建設速度快、效果整齊劃一,但往往投資大,後期維護成本高。

原因何在?

「因為缺少使用者的意見。」高健說,比如普通市民,無論是前期設計還是具體施工,都很難有機會參與意見,只能被動接受。

與孩子們一起營建校園,讓高健找到了破題的辦法——人人參與,按需營造。「參與式設計」,讓使用者帶著自己的需求參與到設計中來,使設計方案最大限度貼近實際,實施後實用性最強,也能激發使用者自覺維護的熱情,最大限度降低後期維護成本。

2014年,在北京大學建築系景觀設計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高健創辦了蓋婭設計工作室,租用華展國際公寓A座102室辦公,房子位於一層,窗外有個小院,「參與式」營建就此開始實驗。

蓋婭生態花園獲得了成功,高健總結了一套營造經驗——

根據場地不同,花園可劃分為校園型、社區型、農場型等。「營造」流程包括理念認知、感知場地、方案設計、方案共識會、生態營造實施等。

「理念認知」會向參與者講解生態花園的建設方法,包括如何收集雨水、堆肥、做蚯蚓塔等;方案設計階段會把參與者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裡都有當地使用者、社區工作者和設計師等各種角色,以便方案能體現出各方意見;方案共識會面向所有使用者展示、解讀方案;生態營造實施則是一次又一次的自然教育課:整理場地、製作堆肥箱、收集雨水、種植花草等。

人人參與設計、按需營建的「花園營造」方式,被迅速複製,遍及全市。

雙榆樹6號院綠地有600平方米,本是片荒地,雜物成堆、蚊蠅成群,居民投訴很多。

「花園營造」改變了這裡。

項目開始時,高健先給居民介紹「花園營造」的理念和成功案例,和居民一起踏勘場地,分四組進行花園設計,然後再票選最優方案。營造實施時,居民積極參與,清理場地、拔草剪枝、打樁圍園、設置堆肥箱……前後五次營造活動,香草花園、藥材花園在居民手中誕生。

「花園就在我們樓下,來玩的主要是周圍幾棟樓的居民。」「我們的花園我們來設計、自己動手建,大家幹起活來都特別賣力、高興。」家住6號院的居民們說。

共享花園 織補鄰裡

絢麗的月季,暗香襲人的梔子花,還有可愛的多肉植物……海澱區學院路街道二裡莊社區屋頂,有一片美麗的花園,堆肥、種花,都由居民們親手完成。

這片屋頂面積有1100平方米,過去長滿雜草。2019年底,學院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亮相,維修加固後的屋頂變成了公共活動空間。

「我們召開了居民議事會,大家一起討論。最後決定,要建設一個屋頂花園。」二裡莊社區黨委書記魏立說。

從花園命名,就是人人參與。

錦綉花園、莊裡桃源、鄰裡露臺、悅春園……疫情期間,居民們通過線上投票,為花園命名。最終,「陽光花園」高票勝出。

功能分區、種植種類、管理機制……社區營造工作坊組織了一次次「陽臺議事」,討論花園營造的細節。大家又分批次到現場整理場地、搭設花架、種植花草、製作環保酵素、利用廚餘垃圾堆肥。

居民的熱情,令魏立吃驚,「因為疫情防控,每次限制在15人到20人之間,但大家報名熱情特別高,有一次我們開放參觀,那一天分不同時段來了200多位居民。」魏立說,這在其他社區活動時難以想像。

在高樓大廈密布的城市裡能擁有這麼一片自己的「秘密花園」,可以勞作、親近泥土,社區的大人孩子都全情參與。花園建成後,居民們自己排班制表,主動承擔後期養護任務,仿佛來澆水施肥不是體力勞動,而是一種享受。

今年65歲的於淑梅是「陽光花匠」之一,儘管以前也經常參加社區活動,但「花園營造」給了她不一樣的感受。

「以前社區組織活動,時間都很短,活動結束髮個小禮品,大家就各回各家了,交流很少。」於淑梅說,但花園營造不是「一次性」的,需要長期參與。每次幹完活她都捨不得走,就想在花園裡多待一會兒。

於淑梅還結識了新朋友——劉方和韓聯平老兩口。「韓老師愛好攝影,『二裡莊居民遛彎隨手拍俱樂部』他是主力,陽光花園每次組織活動他都給我們拍照,還把照片發到隨手拍群裡,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於淑梅說。除了學攝影,她還和老兩口一起打八段錦、練太極拳,每天都很開心。

68歲的「陽光花匠」吳奇也有同感。「以前社區有很多文體隊,隊長帶著大家各玩各的,很少交流。在陽光花園就不一樣了,不管你是哪支隊伍的、多大年齡,都可以來參加,以花為媒,大家無所不談。」吳奇說。

今年「五一」假期,屋頂又有了新變化:一排排花箱被搬上來,組成「陽光菜園」。邀請30個家庭認養,開展自然教育和環保教育,包括美食共享會、植物教育課等,居民一起分享花園的產出,教會孩子們認識花園裡的植物。

共同營造花園,共同維護美麗,共同享受快樂,有了屋頂花園,社區裡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都變了。

生態營造 治理破題

一次次花園營造,社區裡不僅「長」出了大自然,還為社區治理難題提供了破題之法。

二裡莊社區的屋頂花園,就找到了落實垃圾分類的好方法。

今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垃圾分類最難的就是廚餘垃圾,但在二裡莊,社區菜店、餐廳食堂、居民家裡不帶油、不沾鹽的菜葉子、果皮等廚餘垃圾都被細心挑揀出來,集中送到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後院,街道在那裡安裝了一套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垃圾倒進去攪拌發酵後變成肥料,拿到屋頂晾曬乾了,就是上好的營養土,直接供給屋頂花園,種出美麗芬芳。

「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到了城市更新階段,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也積累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高健說,比如,城市社區裡鄰裡關係普遍疏遠,住對門都可能從沒說過話;年輕人忙於事業,居家的老年人群體、包括部分兒童缺少陪伴;社區組織活動覆蓋面小,參與者總是熟面孔,而且老齡化嚴重;社區活動對青年群體沒有吸引力,青年人也對社區缺乏認同。

社區裡難題不少,該如何解決?

2019年4月28日,修訂後的《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正式實施,提出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指導規劃實施,推進公眾參與。同年5月,北京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發布了《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北京在全國首推責任規劃師制度。截至2020年5月,全市16個區333個街鄉鎮,已有10個區籤約了212名(首席)責任規劃師,覆蓋了195個街道、鄉鎮和片區。

規劃師下沉到街道、社區,從哪裡下手打開局面?「花園營造」,就是最好的抓手。

「參與者不受年齡限制,從3歲到80歲都可以參加。」一位責任規劃師說。花園營造通常需要十幾次、幾十次的營造活動,包括後期維護,可以為參與者提供一種長久的陪伴。

通過參與營造活動,不熟悉的居民相互了解了,熟悉了,互幫互助的近鄰多了,人與人的關係近了,社區更和諧了。一次次營造活動還展現了社區有作為、有擔當的形象,居民也了解了社區工作的不易,花園建成後,居民在這裡休閒、接受自然教育、參與後期維護,大家對社區的認同感以及社區的凝聚力都得到了增強。

花園營造還讓居民發現了大自然的運作模式,親身參與,實現雨水收集、餐廚垃圾堆肥等環保理念,共同維護身邊的美麗,人與自然更友好。

「花園營造對社區工作者來說是一項額外的工作,經常佔用休息時間。我們成功開展花園營造的社區,都離不開有情懷、肯付出的社區幹部。」高健說。熱情的居民也令人感動,「在花園營造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居民總能幫我們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在白塔庵社區,剛開始澆水是問題,居民就從自己家接水來澆花。」

高健期待著,各級政府能進一步暢通「花園營造」項目的申請渠道,給予支持,讓更多的居民體驗到花園營造的樂趣,讓更多的花園落地生根,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和諧。

(於麗爽)

相關焦點

  • 豐臺大悅春風裡設計亮點賞析:京南中軸上的美意生活花園
    那麼,豐臺大悅春風裡如何成為京南中軸上的美意生活花園呢?大家不妨隨全國商業規劃與設計一線品牌——天霸設計一同去探探究竟吧。【項目概述】豐臺大悅春風裡建築面積約16萬多平米,商業面積約7萬平方米(含地下車庫),停車位900個。
  • 無覓造園解密Aqua生態池塘,營造智能生態花園水景
    庭院池塘施工建造步驟Aqua庭院生態水景的防水膜打破傳統鋼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藝,能抗UV(紫外線)、抗凍裂、抗腐蝕、穩固。Aqua水景系列產品營造出的花園水景不僅養護簡單,而且系統美觀,能與庭院周邊景觀融合更加自然生態環保,效果也更持久。
  • 衡水湖畔建起10萬多畝生態林海 打造城市後花園
    據隨行的衡水濱湖新區綠化辦副主任賈向前介紹,這片園區有6700多畝,是去年齊官屯、馬家南田村土地流轉後建起來的,像這樣的林業園區目前在濱湖新區有14個、面積5.5萬畝,加上桃城區的1.2萬畝生態觀光園和冀州市的萬畝森林公園等大大小小的林業園區,衡水湖周邊兩公裡核心區域內綠化面積至少在10萬畝以上,成為護衛衡水湖的綠色屏障。
  • 談談我是如何打造生態小花園
    後來終於下定決心,也是為了心中的田園夢,我放棄了在繁華都市中心的優越工作,獨自一人來到東海之濱的海島小鎮上,開啟了我的生態小花園打造之旅。跟鄉下老農租了院子。月租只有幾百塊。然後就開始風風火火地打造起來。從買花盆、花架、培養土還有各種多肉苗、綠植苗,前前後後總共花費了三千多塊吧!從三月份做到十一月份,感覺不足之處多,成功的地方少。現在總結下,以備第二年生態小花園進一步改造使用。
  • 金車蘭花園 坐擁綠意田園樂
    「國道」五號的開闢通車,拉近了臺北與蘭陽平原的距離,加上莫拉克風災重創中南部山區,原本迎風的蘭陽平原完全不受風災影響,意外成了夏末秋初季節熱門去處。蘭陽平原以田園風光見長,雖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壯麗景點,卻保有鄉村的寧靜與悠閒。
  • 德陽市旌陽區著力打造成德綿都市休閒後花園_網媒聚焦_山西新聞網...
    農區變景區 田園變花園 產品變商品 農房變客房   「快點來,快點來,這裡是月季花的海洋,田園變花園,太漂亮了!以後想看月季花,不出旌陽就可以欣賞到了喲!」5月16日,位於德陽市旌陽區新中鎮茶店村的花田錦地·溪月谷的月季園內,遊客絡繹不絕。幾名遊客呼朋引伴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拍照留念。
  • 璧山:都市裡見田園 田園裡有都市
    近年來,璧山緊緊圍繞「儒雅璧山·田園都市」城市願景,立足重慶主城的「菜園」「果園」「花園」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夯實產業基礎,建立健全有利於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都市中見田園,田園裡有都市。如今,在鄉村振興號角的催動下,璧山現代都市農業正以強健的步伐,在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 龍湖好望山 三重庭園穿過花園再回家
    2013-08-19 12:25 [摘要] 如今的北京,生態環境惡化讓人們正在經歷著一場物質越來越豐富、生活幸福感卻並未隨之上升的異化危機。
  • 廣州將添世界級花園 選址敲定白雲山
    荷蘭庫肯霍夫、加拿大布查特等花園馳名世界,廣州花園未來將與之比肩 圖/視覺中國花城將添世界級花園!對標國際著名花園2017年,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編制的《廣州市花景建設規劃(2016-2020年)》中曾提到,廣州未來將建設具國際影響力、全國第一的廣州花園,選址初步定在白雲山或華南植物園。形成北有白雲山、廣州花園,南有廣州塔、海珠溼地的格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方面昨日透露,廣州花園選址已經敲定白雲山。
  • 浦東這些綠意盎然的屋頂花園 等你來發現-屋頂花園 勒諾特爾 羽毛...
    原標題:去處‖浦東這些綠意盎然的屋頂花園等你發現  據樂遊上海,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變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區,僅用了二十多年,但綠色並沒有消失。除了大片的綠地、公園等之外,近期,浦東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開放,新添了一片綠色「空中世界」。  上海中心大廈
  • 像素花園、極限運動場……成都高新區將添一座「鐵路公園」!
    經過現代設計的重塑,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的鐵路,搖身一變成為了城市的風景線……例如位於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原來是1930 年修建的一條鐵路貨運專用線,改造後成為一座線型空中花園。分別為「鄉野時光」「工業記憶」「現代都市」「活力空間」,以及用一條舒適慢行道路將其串聯。鄉野時光主題段長度:180米亮點:借用廢棄鐵軌作為景觀,沿線設置行人駐留休息空間,修建主題景觀雕塑與特色火車小站;以鄉野特色的植物做搭配,營造鄉野風光氛圍,讓遊人在城市中仿若漫步於鄉野時光。
  • 漳州| 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成長之路
    借鑑國內外郊野公園建設的先進經驗,中國城建院在漳州推行「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三大策略,突出漳州山、水、林、田自然景觀以及特色文化,規劃形成覆蓋漳州中心城區約100平方千米的郊野公園體系,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
  • 老家|2018浙江美麗鄉村示範縣:餘杭構建全域都市後花園
    2019-03-16 11: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孫俊瓶窯鎮西安寺村餘杭,歷史底蘊與現代文明交融,鄉野氣息與城市呼吸並存,這塊美麗之洲,正演繹著美麗都市鄉村的別樣風採……餘杭是中華文明聖地、創業創新熱地、生態宜居福地,歷史悠久,經濟發達
  • 鍾靈渝Show丨《儒雅璧山·田園都市》
    境內生態良好,景色秀麗自然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多次被國家評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在青山綠水間樂享田園都市慢生活璧山擁有擁有秀湖公園、東嶽體育公園、秀湖汽車露營公園等30餘個城市公園、20餘個廣場
  • 農民日報專題報導以花園作詞 用山水譜曲——浙江麗水:花園鄉村...
    如何讓鄉村留得住鄉愁,既成為都市人嚮往的鄉村生活目的地,又讓農民有奔頭,過上美好生活?這是各地都在努力破解的課題。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浙江省麗水市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是「麗水之贊」的光榮賦予地,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縣(市、區)均為革命根據地的地級市。新時代美麗鄉村怎麼建,全國看浙江,浙江怎麼辦?
  • 什麼是「花園城市」
    為了解決農村空心化和城市無序增長的問題,他提出建立一系列經過規劃的小型城市,這些城市同時擁有都市生活的便利和鄉村的自然條件。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 霍華德設計的主要特徵包括五點:一、私人購買環形邊界內的大塊農業用地;二、一個緊湊的城鎮被一個寬闊的環形鄉村區域包圍;三、城市內有居民、工業和農業;四、限制城市規模並防止城市蠶食鄉村環片;五、城市土地的增加值用於城市自身的福利。
  • 惠州奧林匹克花園五期梵谷的花園怎麼樣?值得投資嗎?一文看懂
    而位於江北CBD與惠州高鐵北站雙核心區域的奧林匹克花園·梵谷的花園,無疑是佔盡政策優勢的指向之處。    奧林匹克花園五期梵谷的花園基本資料:    樓盤推廣名:梵谷的花園  開發商:惠州奧林匹克花園置業投資有限公司
  • 在城市造就一座森林花園?未來人居的「顛覆性」綠色生態產品!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人口密度爆發,城市裡高層密集建築群湧現,「封閉式」的空間環境讓理想生活大打折扣,人們越來越渴望投入生態自然的綠色懷抱。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就想造一座森林花園,嚮往著田園悠然的綠色森林式的居住環境。
  • 花園酒店
    花園酒店(水彩畫)陸紹權畫花園酒店再煥新顏羊城升溫,南國春日已至。對前、後花園完成全面升級的廣州花園酒店,為「花城」廣州添上一道靚麗風景。廣州花園酒店是嶺南集團奢華酒店品牌「嶺南花園酒店」的旗艦店,酒店矗立在廣州市環市東路,是廣州標誌性建築之一,從建築裝修到品牌服務,無不體現中西文化融合的奢華品質。
  • 規劃5545畝,對標奧斯汀月季花園!濟南賽石·花朝園今日開工
    賽石·花朝園項目由浙江省山東商會會長單位賽石集團與執行會長單位未來社群(山東)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投資建設,與濟南文旅發展集團進行戰略合作,項目定位於打造山東乃至中國花卉產業的新高地,對標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標準,以做好濟南創建「花城」戰略的資源儲備為己任,致力於構建三產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醫藥養食遊相結合的生態康養綜合體、產城人互促項目互進的產業高地和都市郊野齊頭並進的城鄉融合發展示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