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大數據時代 統計學依然是數據分析靈魂

2020-12-13 人民網江蘇頻道

看人民映像 品百味人生

在數據「爆炸」的時代,大數據常常被寄予厚望。到底,什麼樣的數據才算大數據,怎樣才能用好大數據,傳統統計學還有用武之地嗎?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前不久成立,著名統計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劉軍擔任主任。日前,劉軍做客人民日報、人民網《文化講壇》,分享他的思考。

——編者

讓大數據區別於數據的,是其海量積累、高增長率和多樣性

什麼是數據?數據(data)在拉丁文裡是「已知」的意思,在英文中的一個解釋是「一組事實的集合,從中可以分析出結論」。籠統地說,凡是用某種載體記錄下來的、能反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某種信息的,就可稱之為數據。古人「結繩記事」,打了結的繩子就是數據。步入現代社會,信息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豐富,載體也越來越多。數字是數據,文字是數據,圖像、音頻、視頻等都是數據。

什麼是大數據呢?量的增多,是人們對大數據的第一個認識。隨著科技發展,各個領域的數據量都在迅猛增長。有研究發現,近年來,數字數據的數量每3年多就會翻一番。

大數據區別於數據,還在於數據的多樣性。正如高德納諮詢公司研究報告指出的,數據的爆炸是三維的、立體的。所謂的三維,除了指數據量快速增大外,還指數據增長速度的加快,以及數據的多樣性,即數據的來源、種類不斷增加。

從數據到大數據,不僅是量的積累,更是質的飛躍。海量的、不同來源、不同形式、包含不同信息的數據可以容易地被整合、分析,原本孤立的數據變得互相聯通。這使得人們通過數據分析,能發現小數據時代很難發現的新知識,創造新的價值。

通過數據來研究規律、發現規律,貫穿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不少進步都和數據採集分析直接相關,例如現代醫學流行病學的開端。倫敦1854年發生了大規模的霍亂,很長時間沒有辦法控制。一位醫師用標點地圖的方法研究了當地水井分布和霍亂患者分布之間的關係,發現有一口水井周圍,霍亂患病率明顯較高,藉此找到了霍亂暴發的原因:一口被汙染的水井。關閉這口水井之後,霍亂的發病率明顯下降。這種方法,充分展示了數據的力量。

本質上說,許多科學活動都是數據挖掘,不是從預先設定好的理論或者原理出發,通過演繹來研究問題,而是從數據本身出發通過歸納來總結規律。近現代以來,隨著我們面臨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通過演繹的方式來研究問題常常變得很困難。這就使得數據歸納的方法變得越來越重要,數據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出來。

大數據是非競爭性資源,有助於政府科學決策、商家精準營銷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許多國家都把大數據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政府合理利用大數據,引導決策的將是基於實證的事實,政府會更有預見性、更加負責、更加開放。中國古代治國就已經有重數據的思想,如商鞅提出,「強國知十三數……欲強國,不知國十三數,地雖利,民雖眾,國愈弱至削」。大數據時代,循「數」治國將更加有效。小數據時代,政府做決策更多依憑經驗和局部數據,難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如,交通堵塞就多修路。大數據時代,政府做決策能夠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路堵了,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得知哪一時間、哪一地段最容易堵,或在這一地段附近多修路,或提前預警引導居民合理安排出行,實現對交通流的最佳配置和控制,改善交通。

對於商家來說,大數據使精準營銷成為可能。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沃爾瑪超市的「啤酒、尿布」現象。沃爾瑪超市分析銷售數據時發現,顧客消費單上和尿布一起出現次數最多的商品,竟然是啤酒。跟蹤調查後發現,有不少年輕爸爸會在買尿布時,順便買些啤酒喝。沃爾瑪發現這一規律後,搭配促銷啤酒、尿布,銷量大幅增加。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會「自發地」提供數據。我們的各種行為,如點擊網頁、使用手機、刷卡消費、觀看電視、坐地鐵出行、駕駛汽車,都會生成數據並被記錄下來,我們的性別、職業、喜好、消費能力等信息,都會被商家從中挖掘出來,以分析商機。

大數據也將使個人受益。從生物學、醫學上講,以前生物學家只是通過對單個或幾個基因的操控來觀察其對生物體的影響,很難發現整體的關聯。現在由於技術的發展,可以分析很多,如遺傳信息、全體基因的表達量信息、蛋白質族譜信息、全基因組甲基化信息、表觀遺傳信息等。同時還有個人健康指標、病歷、藥物反應等數據。如果真能達成生物學上多維多向數據的有機融合,就能夠把個人完整地描述出來,從而實現精準醫療的目的。

大數據時代,審核數據的真實性也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大數據的特徵之一是多樣性,不同來源、不同維度的數據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度,可以交叉驗證。例如,某地的工業產值虛報了一倍,但用電量和能耗卻沒有達到相應的規模。這就是數據異常,很容易被系統識別出來。發現異常後,相關部門再進行覆核,就能更有針對性地防止、打擊數據造假。

數據是一種資源,但數據又跟煤、石油等物質性資源不一樣。物質性資源不可再生,你用多了,別人就用少了,因而很難共享。數據可以重複使用、不斷產生新的價值。大數據資源的使用是非惡性競爭的,共享的前提下,更能夠製造雙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數據如果不被融合、聯繫在一起,也不能稱之為大數據。

大數據不能被直接拿來使用,統計學依然是數據分析的靈魂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樣本=全體」,人們得到的不是抽樣數據而是全數據,因而只需要簡單地數一數就可以下結論了,複雜的統計學方法可以不再需要了。

在我看來,這種觀點非常錯誤。首先,大數據告知信息但不解釋信息。打個比方說,大數據是「原油」而不是「汽油」,不能被直接拿來使用。就像股票市場,即使把所有的數據都公布出來,不懂的人依然不知道數據代表的信息。大數據時代,統計學依然是數據分析的靈魂。正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麥可·喬丹教授指出的,「沒有系統的數據科學作為指導的大數據研究,就如同不利用工程科學的知識來建造橋梁,很多橋梁可能會坍塌,並帶來嚴重的後果。」

其次,全數據的概念本身很難經得起推敲。全數據,顧名思義就是全部數據。這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對於某些特定的問題確實可能實現。比如,要比較清華、北大兩校同學數學能力整體上哪個更強,可以收集到兩校同學高考時的數學成績作為研究的數據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全數據。但是,並不是說我們有了這個全數據就能很好地回答問題。

一方面,這個數據雖然是全數據,但仍然具有不確定性。入校時的數學成績並不一定完全代表學生的數學能力。假如讓所有同學重新參加一次高考,幾乎每個同學都會有一個新的成績。分別用這兩組全數據去做分析,結論就可能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事物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同學入校時的成績並不能夠代表現在的能力。全體同學的高考成績數據,僅對於那次考試而言是全數據。「全」是有邊界的,超出了邊界就不再是全知全能了。事物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而統計學,既研究如何從數據中把信息和規律提取出來,找出最優化的方案;也研究如何把數據當中的不確定性量化出來。

所以說,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的很多根本性問題和小數據時代並沒有本質區別。當然,大數據的特點,確實對數據分析提出了全新挑戰。例如,許多傳統統計方法應用到大數據上,巨大計算量和存儲量往往使其難以承受;對結構複雜、來源多樣的數據,如何建立有效的統計學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嘗試。對於新時代的數據科學而言,這些挑戰也同時意味著巨大的機遇,有可能會產生新的思想、方法和技術。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0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劉軍:大數據時代 傳統統計學依然是數據分析的靈魂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在數據「爆炸」的時代,大數據常常被寄予厚望。到底,什麼樣的數據才算大數據,怎樣才能用好大數據,傳統統計學還有用武之地嗎?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前不久成立,著名統計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劉軍擔任主任。日前,劉軍做客人民日報、人民網《文化講壇》,分享他的思考。讓大數據區別於數據的,是其海量積累、高增長率和多樣性什麼是數據?數據(data)在拉丁文裡是「已知」的意思,在英文中的一個解釋是「一組事實的集合,從中可以分析出結論」。
  • 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還有用嗎?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主任劉軍做客...
    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還有用嗎?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主任劉軍做客《文化講壇》大數據是「原油」,不是「汽油」來源:《人民日報》2015-7-20 易林 葛亮亮在數據「爆炸」的時代,大數據常常被寄予厚望。到底,什麼樣的數據才算大數據,怎樣才能用好大數據,傳統統計學還有用武之地嗎?
  • 統計學:大數據時代的新寵!
    其實不然,統計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它是一門通過分析挖掘數據內在數量規律性的科學,是一門研究如何解釋、分析和應用數據的方法論科學,是一門融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問。浙江大學數學系蘇中根教授說:「統計學專業是學習和研究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規律的一門學科。
  • 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的機遇與挑戰
    本次活動採用線上形式,數十位行業大咖、專家學者雲集雲端,縱論行業大勢,發表真知灼見。次日,本次論壇的部分專家學者再次通過網絡對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於中國新經濟統計領域的知識體系如何完善與實踐應用指明了方向,非常及時且富有意義。
  • 300餘位統計學者廈大探討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發展
    300餘位統計學者廈大探討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發展 2014-10-18 17:34:13300餘位中國知名統計學者匯聚廈門,共同探討大數據時代下的統計學發展。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施建軍、廈門大學副校長楊斌等領導、著名專家學者出席當天的開幕式。  承辦本次大會的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洪永淼介紹說,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統計學被國務院學位辦列入一級學科的背景下,國內統計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統計學與大數據具有哪些聯繫
    首先,統計學是大數據的三大基礎學科之一,所以統計學與大數據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密切的,但是這也導致一部分人產生了一定的誤解,認為大數據就是統計學,統計學就是大數據。實際上,雖然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統計學的知識體系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但是統計學本身的理念與大數據還是具有一定區別的,統計學注重的是方式方法,而大數據則更關注於整個數據價值化的過程,大數據不僅需要統計學知識,還需要具備數學知識和計算機知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統計學為大數據進行數據價值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數據分析基礎:從統計學入手數據分析!
    統計學是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測定、收集、整理、歸納和分析反映數據數據,以便給出正確消息的科學。如果要學習數據分析,那麼紮實的統計知識是必備的。本文參考《深入淺出統計學》二 、三、 四、 五 章知識,對重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 大數據時代到來,冷門專業「統計學」的熱門職業有哪些
    如物價水平、通貨膨脹水平、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等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日益精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分析和統計學也隨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的普及,網際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數據從各行各業如火山噴發一樣,大量湧現,這時候就需要通過統計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最終讓這些數據成為產生價值的信息
  • 【漫話統計】基於統計學的大數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統計學是研究自然界、社會界中隨機現象數量規律的科學方法,並漸漸地滲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數據是需要經過統計處理才能成為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這種資產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大數據時代,我們更需要用數據挖掘等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應用。目前我國對大數據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探索利用更多更高效的大數據模式。
  • 新時代新青年|李揚 利用統計學整合人類基因組大數據
    哈佛大學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李揚首創了CLIME統計算法,依託大數據時代巨大的公共基因組數據,通過分析不同物種的DNA序列之間的關係,快速準確重構了2萬人的基因進化歷史,為推動生物醫學研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李揚於1988年出生於北京。2011年赴美留學,師從華人著名統計學家劉軍教授,2016獲哈佛大學統計學博士學位。
  • 廈大老師為你詳解大數據時代的王牌專業統計學
    一起來看下福建這所高校老師為你揭開統計學的面紗還有這個班級高二學生就可以報考哦!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分析師、算法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和統計學相關的職位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統計學因其廣泛的專業應用及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備受高考學生的青睞,更是不少留學生的首要申請目標。
  • 數據分析的坑,都在統計學裡埋過
    對於網際網路工作者來說,統計知識投射在網際網路上,就是數據相關的方法論。舉例來講,現在盛行的 A/B Test 本質上就是控制變量法實驗中的一種。不同的是,網際網路獲取數據更簡單,進行對比實驗更方便。這將是一個統計學/數據分析的大事件。想像一下 Facebook 內部幾千個 A/B Gate,簡直稱得上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人口社會實驗。
  • 北大光華:大數據時代下的高維統計建模與分析研討會
    「大數據時代下的高維統計建模與分析研討會」將於2016年5月17-18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行。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和北京大學數量經濟與數理金融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承辦。    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海量的數據,更多的是數據的複雜性和維度的多樣性。
  • 直播-學統計學專業,成為大數據時代的佼佼者!
    至於好不好,好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這個專業未來空間比較大,比較熱門的金融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需求都非常大。比如各大高校競相開始的大數據專業,其實就是以統計學為基礎的,課程設計基本上就是統計學+計算機+軟體工程為主。
  • 大數據面前,統計學的價值在哪裡
    長期從事複雜數據分析的研究工作,在統計學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統計學對大數據的意義  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我能與大家在這裡做一些關於統計學與大數據的交流,與大家分享一些觀點。  在講大數據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是數據。
  • 近期活動盤點:統計學概論和醫療臨床大數據分析講座、24小時創新挑戰:數字時代的人類健康與福祉
    大數點為你整理的近期活動信息在此:2019年11月27日這期清華大數據「技術·前沿」系列講座,我們邀請到加拿大約克大學數學統計系終身教授王曉剛老師來做分享。王曉剛老師講從以下兩個方向為大家做分享報告:1、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 北科大MBA: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與分析
    李教授曾任輔仁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他的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顧客關係管理、應用統計、人工智慧等。李天行教授數量分析是一門以定量分析為主要工具的學科,學員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習,掌握如何從戰略層面運用各種量化工具做出最佳決策,課程內容涵蓋了統計學與管理學兩大部分。
  • 大數據分析與數據分析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如今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分析火爆,要說時機,可謂處處都是時機,關鍵要明了的一點是,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分析兩者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只有真正了解了,才會知曉更加適合自己的領域是大數據分析師還是數據分析師。畢竟職場如戰場,時間就是生活,不容兒戲,更不容怠慢。下面我來好好告訴大家兩者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
  • 數據分析必備——統計學入門基礎知識
    ——數據說·夢想季 導讀:要做好數據分析,除了自身技術硬以及數據思維靈活外,還得學會必備的統計學基礎知識!因此,統計學是數據分析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即通過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數據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甚至預測對象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
  • 應用統計學專業碩士讓數據「活」起來
    大數據時代是現代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數據不斷產生,而且越來越多。儘管當今「大數據」潮流讓我們獲得了海量數據,但掌握這些海量數據本身並無意義,真正的意義體現在對數據信息進行專業化的處理。這就使統計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應用統計學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