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成都「尋蟲者」:和昆蟲對話 與自然相融(圖)

2020-12-24 央廣網

  小朋友在尋找昆蟲。

  尋蟲人 何力 電氣工程師

  「蟲痴」以妻子之名 命名攀西新種蟲

  黃科帶著孩子們在金沙遺址裡「尋蟲」的同時,在成都郊外的山林裡,國家電網電氣工程師何力一如往常點亮了一盞燈,展開一塊白布,當蟲子因為趨光性,紛紛停留在白布上時,他就可以細心觀察研究了。

  今年情人節,國際動物學期刊《Zookeys》在線刊登了何力發現並發表的天牛新種類:午蘇偽鹿天牛。其中「午蘇」二字,便是來自何力妻子的名字「陳午蘇」,這是何力獻給妻子的一份禮物,也是他作為一名「蟲痴」所特有的浪漫。

  早在童年時期,何力就有了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夢想。他經常會去家附近的花園尋找蟲子的身影,他養過天牛金龜子,也抓過壁虎四腳蛇。大學時,由於學校位於峨眉山腳下,每到周末,別的同學出去逛街看電影時,他就常常進入山野之間,在一次次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重拾年少時的熱愛。

  畢業後,何力因為工作的關係,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尋找昆蟲的蹤影。在攀枝花新建變電站時,何力發現了黑蟬新種,被命名為「何氏黑蟬」。在四川靈巖觀音山,何力又和因蟲結識的好友周超一起發現了「周超棒角甲」。從2014年至今,何力和周超已經在四川省內發現了5個新的昆蟲物種,其中3種已經在專業期刊上進行了發表。

  由於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學習,為了研究昆蟲,何力時常要自己查找翻閱國外的文獻資料,有時還需要拜託國外友人幫忙去博物館拍照進行比對。為了拿到更多關於蟲子們的數據,何力常常要多次往返採集地,將蟲卵帶回成都,放在恆溫的環境中,細心照料。「從幼蟲到蛹,看著差不多要蛻皮了,就要架好相機,徹夜守著。」

  尋蟲的過程除了辛苦,還有孤獨。有時,行走在大山中,路人會對何力和周超這兩個背著大包,渾身是泥的「怪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在得知他們找蟲不是為了賺錢時,又會十分不解。對此,何力說:「希望自己死後,能給這個社會留下一點什麼,哪怕是這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昆蟲。」對於一名「蟲痴」而言,這也算是一種永垂不朽。

  觀蟲人 趙力 昆蟲博物館館長

  觀蟲熱,見證著城市人對生態的關心

  「這些年,成都發現昆蟲的種類越來越多,實際上就是因為喜歡昆蟲的人越來越多。」趙力,是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自幼痴迷於昆蟲收集與研究。20年來,為了考察蝴蝶等昆蟲,他的足跡踏遍中國,行程10餘萬公裡,拍攝昆蟲照片20餘萬幅。

  在趙力的眼中,廣袤的四川,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許多奇特的昆蟲種類,是世界昆蟲研究的寶地,「在四川,僅蝴蝶就已經發現了714種,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蝴蝶種類數。」在過去的三十年裡,趙力也親眼見證了的四川昆蟲研究與生態環境的變化。

  在成都,一個昆蟲愛好者的QQ群目前已經有幾百人加入。「就在上周,有昆蟲愛好者在群裡發布說,在都江堰虹口,發現了金帶喙鳳蝶。」趙力介紹,這種印度國蝶,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及橫斷山區,在《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中,是與大熊貓一樣稀有的物種,之前只在雅安地區、貢嘎山區有發現記錄。這次是距離成都最近的發現點,「說明成都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

  除此之外,成都當地的一些旅行社也陸續推出了「昆蟲科考遊」項目,「這在過去是我們不敢想的。」趙力說,這些科考遊除了對川內的昆蟲進行發現、觀察和研究,甚至將目的地鎖定在國外的許多國家。一些成都的中小學校也在假期組織了昆蟲科普教育活動,這些既體現了人們對於昆蟲的熱情不斷升溫,也表明公眾對於自然生態的關注持續增加。

  「四川目前已經發現的昆蟲物種大約有5萬種,然而實際上應該有20萬種。」作為一個潛心昆蟲研究30年的人來說,趙力對於未來四川的綠水青山更是充滿期待,「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昆蟲愛好者的增加,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物種被人們發現。」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濤 見習記者 於婷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都市「尋蟲者」 和昆蟲對話 與自然相融
    都市「尋蟲者」 和昆蟲對話 與自然相融 8月5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一群小朋友在自然教育老師的帶領下夜觀昆蟲。  「這些年,成都發現昆蟲的種類越來越多,是因為喜歡昆蟲的人越來越多,也表明公眾對於自然生態的關注持續增加。」
  • 「新昆蟲記:基於AR技術的青少年科普融媒體出版項目」:
    這是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新昆蟲記:基於AR技術的青少年科普融媒體出版項目」(以下簡稱新昆蟲記項目)中眾多仿真場景之一。「希望『新昆蟲記』幫助青少年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昆蟲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科研素養。」近日,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王力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社還將「新昆蟲記」APP及社內近千種電子書在相關平臺開放,供讀者免費閱讀。
  • 成都竹節蟲身長36.1釐米 成世界最長昆蟲(圖)
    隨著一隻巨型竹節蟲的到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內仿佛上演了一場《格列佛遊記》,這隻長達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秒殺」了館內的昔日「大佬」,一躍成為昆蟲博物館的姚明——畢竟6隻甲蟲加在一起,也難以達到它的身高。
  • 衿湖翠林|立面美學的弧線演繹,讓建築與自然和融共生
    在高迪認為直線由人創造,而非自然所有,相比直線,靈動的曲線更能夠與自然相融,衿湖翠林深以為然,亦在建築中將之呈現。弧線,自然最美的語言有人說弧線是自然最美的語言,很難在自然中找到絕對的直線,但弧線卻隨處可見,大到起伏的沙丘、蜿蜒的河流、圓缺的明月;小到湖面的漣漪、樹葉的輪廓、縝密的蛛網……萬事萬物以不同的弧線訴說著自身的美。
  • 探訪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
    探訪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8/8) "← →"翻頁 圖為
  • 成都現身長36.1釐米竹節蟲 系世界最長昆蟲
    隨著一隻巨型竹節蟲的到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內仿佛上演了一場《格列佛遊記》,這隻長達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秒殺」了館內的昔日「大佬」,一躍成為昆蟲博物館的姚明——畢竟6隻甲蟲加在一起,也難以達到它的身高。
  • 中國發現世界最長昆蟲 堪比成年人胳膊(圖)
    中國巨竹節蟲和人的手臂差不多長。  成都一昆蟲博物館在廣西發現的「中國巨竹節蟲」,或為全新物種  62.4釐米,大約是成年人一條胳膊的長度。  5月6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對外宣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發現一隻長達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刷新了世界上已被人類發現的80多萬種昆蟲中的最長紀錄,成為新的世界最長昆蟲。  發現  耳聞10多年燈誘得見「會走動的樹枝」  追溯這隻竹節蟲的發現過程,要回到18年前。
  • 世界最長昆蟲:全長62.4釐米 或是全新物種(圖)
    隨著一隻巨型竹節蟲的到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內仿佛上演了一場《格列佛遊記》,這隻長達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秒殺」了館內的昔日「大佬」,一躍成為昆蟲博物館的姚明——畢竟6隻甲蟲加在一起,也難以達到它的身高。
  • 「朋友圈鬥圖」,豐富表達也多彩了對話融景
    拿「鬥圖」來說,再也不用局限於小黃臉表情,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表情想拋就能拋出來,你來我往、決戰天亮、秒殺蓋樓,有的求PK、有的要收藏、有的湊熱鬧,以致「今天你鬥圖了嗎」成為了近期的「靈魂之問」。從單聊、建群的對話框,搬到朋友圈評論下方,「鬥圖」小小的場地遷移,牽扯的卻是千萬網友躁動狂熱的心緒。
  • 探秘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
    2015-05-21 08:53:12    華夏經緯網
  • 中國發現世界最長昆蟲堪比成年人胳膊(圖)
    ­  中國巨竹節蟲和人的手臂差不多長。 ­  成都一昆蟲博物館在廣西發現的「中國巨竹節蟲」,或為全新物種­  62.4釐米,大約是成年人一條胳膊的長度。如果有一隻蟲子有62.4釐米,會是什麼樣子?­  5月6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對外宣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發現一隻長達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刷新了世界上已被人類發現的80多萬種昆蟲中的最長紀錄,成為新的世界最長昆蟲。­  發現­  耳聞10多年燈誘得見「會走動的樹枝」­  追溯這隻竹節蟲的發現過程,要回到18年前。
  • 「哇,這是什麼昆蟲?」佛山首屆生態昆蟲展亮相
    佛山日報訊 記者鄒婷婷攝影報導:「哇,這是什麼昆蟲?我竟然還是第一次見……」10月19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昆蟲科普教育展在佛山中海環宇城舉行,30位來自佛山、深圳、廣州等地的青少年走進佛山首屆生態昆蟲展,了解昆蟲世界的奧秘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獲得更寬廣的眼界。
  • 臺南「樹說」民宿:與自然相融的人文美學空間
    主人就因為喜愛這裡,於是構築了此建築空間,希望能給予遠道而來造訪的旅人一個與自然相融的人文美學空間,在適意的環境裡盡情地暢所欲言,凝聚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懷。在質樸白牆和清水建築裡、伴隨著潺潺的流水聲與自然綠意的氛圍,希望讓來此的每個人得到身心真正放鬆與輕活快意的感受。
  • 為什麼遠洋太古裡與成都如此相融相恰?
    成都遠洋太古裡坐落成都中心地帶最繁華的錦江區,是太古地產和遠洋集團攜手開發的一座總面積逾10萬平方米開放式、低密度的街區形態購物中心,與成都地鐵2號及3號線地鐵春熙路站直接接通,盡享優越交通和人流優勢,比鄰的千年古剎大慈寺更為其增添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韻味。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圖)
    在大家的推薦中,都江堰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和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成為昨日「好奇率」最高的兩大博物館。今日,不妨讓我們提前進入這兩個新奇博物館中,看一看它們有啥稀奇。昆蟲博物館裡的神奇世界小昆蟲,大世界。位於都江堰青城山遊客接待中心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絕對是一個神奇世界。
  • 自然年輪昆蟲館·完美的昆蟲早教課
    自然年輪昆蟲館是由自然年輪團隊在2017年打造的第一個專業昆蟲科普展館,展館坐落在一片五百畝的靜謐樹林中。這裡有國內最大的阿塔切葉蟻群,巨型生態展箱,還有品種繁多的昆蟲標本和活體昆蟲。去之前,登媽還在奇怪為什麼要提前預約,還要確定前往的日期和場次。到達以後才明白,這裡的參觀是有專業館員帶領講解的。
  • 成都這家市區內的自然體驗館11月下旬開放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文/圖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花草簇擁的「昆蟲旅館」……11月10日,記者在成都市金牛區九裡堤街道康禧社區,發現了一座「九裡自然體驗館」。體驗館上層,是一處露天自然體驗空間。白色碎石地面上,正在搭建一座花草簇擁的小房子。「這是一座『昆蟲旅館』,就是給昆蟲搭建的一個家,把它們請到家裡來住。」
  • 小昆蟲、大世界,成都龍泉驛青龍湖小學開啟自然教育之旅
    聆聽蟲鳴鳥叫,觸摸草木繁疏,感受風的流動,聽從自然的聲音,獲得熱愛生命的力量。8月27日,成都市龍泉驛區青龍湖小學校邀請專家到校為全體教師和學生代表開展了一場趣味橫生的自然教育培訓活動。,並以身邊的昆蟲為媒介,在把昆蟲的秘密娓娓道來的同時引領師生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 看植物與昆蟲「相愛相殺」,武漢自然博物館今年首辦線下展
    長江網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符冰群)武漢自然博物館今年首個線下展來了。25日,「植物與昆蟲的奇趣世界——武漢自然博物館植物昆蟲展」正式開展,140餘件植物標本、660餘件昆蟲標本展示了它們既互相捕食,又互利共生、相互模擬的奇趣世界。
  •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暫時閉館
    閉館公告 1月24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發布暫時閉館公告。 公號寫到,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經研究決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自2020年1月25日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開館時間我們將通過官方網站等渠道發布,敬請留意。感謝觀眾朋友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恭祝大家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