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我女兒一個問題:「丫頭,媽媽每次特別兇的罵你,你傷心嗎?」
孩子愣了一下,有點害羞的說:「很傷心啊!」
「那你覺得傷心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我罵你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我又問。
丫頭很不好意思的說:「我就是覺得心裡好像很慌,覺得自己是不是差勁,讓媽媽那麼兇的罵我!」
孩子的話讓我覺得很自責,也很羞愧。每次發火的時候,我都知道這樣罵孩子是不對的,但是往往出口的話比後悔更快,那個時候我忘了孩子才7歲。
我們在很多場合受到言語攻擊的時候,我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傷害別人,這種攻擊形成的傷痕不會留在身體上,卻會留在心靈上,甚至會久而不愈。
其實最容易遭到言語暴力的是孩子,他們的內心十分的敏感,有些說出口的話對孩子內心的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當父母知道語言暴力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後,還會忍心不假思索的辱罵孩子嗎?
1、言語暴力造成的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是相同的。
每當我們大人說感到「心碎」的時候,「心碎」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比喻了,這說明我們的腦神經已經感覺到了同樣級別的疼痛。當父母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受到創傷,情緒受到創傷,他們或許正是體會「心碎」的感覺,可能他們不明白這種感覺,只是覺得難過,其實這就是孩子的情緒感覺到了疼痛,這種疼痛和身體受到的疼痛是一樣的。
2、言語暴力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尚未定型,他們對言語暴力的調解能力比成人差的很遠。如果他們總是生活在苛責和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
這就是我們見慣了童年時期家庭不幸生活貧窮的人,在他們成年後,即使環境有所提高,但他們仍然改變不了自己性格中所存在的謹慎、膽怯、吝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刻在骨子裡的的,改變不了的思維模式。
3、故意的情緒傷害造成的影響更大
刻意的辱罵對一個人的傷害遠大於無意中的傷害。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他人惡意言語攻擊、貶低、嘲笑,即使這些話聽上去只是一句諷刺或者玩笑話,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外界的言語侮辱,來自同學或者老師、兄弟姐妹等的語言攻擊,請你立即幹涉,因為在你不知道的背後,你的孩子承受著比暴力毆打或者欺凌更加嚴重的傷害。
4、言語攻擊會變成孩子意識中的「否定」
如果長時間對孩子進行言語攻擊,或者對孩子說話的語氣裡充滿了否定和批判,會讓孩子腦中出現這種聲音,諸如「我不夠好,所以應該挨罵」,或「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勁,所以爸爸媽媽不喜歡我」。
孩子長時間承受著外界的苛責與批判,他人格中消極的一面會得到滋養,不斷壯大,變成一種否定自我的情緒,這種情緒伴隨孩子的成長很難消除,會讓孩子變得極度不自信以及自卑、膽小。
作為父母,你要明白言語傷害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它所造成的所有傷害和痕跡都刻在孩子心裡,這種傷害同時在改變孩子的性格、人格,一直到成年都無法消除。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不要帶著宣洩的情緒和孩子說話,因為在我們生氣的時候,無論做什麼,首先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都是錯的,也許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也許孩子錯的並不是很離譜,只是恰好撞在了我們宣洩情緒的槍口上,不幸的成了我們發洩、攻擊的對象。
所以,做一位好好和孩子說話的父母,比送孩子什麼繼續都強,「克制」是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要必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