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孩子咬人的背後心理機制,父母還忍心訓斥他們嗎

2020-09-15 每天講育兒

導讀:明白了孩子咬人的背後心理機制,父母還忍心訓斥他們嗎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明白了孩子咬人的背後心理機制,父母還忍心訓斥他們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兩天前,我和幾個朋友共進晚餐,並聊起了那個孩子。
一個傢伙抱怨說,他的2歲以下的孩子總是咬人,當有人擁抱他時,他們會用鼻子咬一口,當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時,我也會抓住人並咬他們。一次,我咬了其他孩子的臉和左牙印。幸運的是,這很好,但這也使他向其他人道歉。
聽到之後,我忍不住笑了。
實際上,許多孩子都有被孩子咬人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有些孩子甚至喜歡在幼兒園裡咬人。
兒童存在咬人問題的原因實際上與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密切相關。可以說,咬人是孩子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孩子們不是為了咬人而咬人。為什麼這麼說
由於2歲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在他們的思維中,咬人與咬玩具和進食並沒有太大區別,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咬人的毛病。所以父母想告訴孩子「進行推理和演示是不對的」。抱歉,您正在為您彈鋼琴,因為他們的才智無法區分差異。
除非您教您的孩子不要咬任何東西,否則孩子可能仍然會咬人。
但是您不能禁止兒童咬東西,因為在這個階段,他們必須通過「嘴巴」咬和舔等行為感知外界,以促進大腦發育。
根據瑞典心理學家伯爵(Piaget)的認知理論,2歲以下的兒童處於知覺運動階段。他們主要通過眼和耳所見所聞思考並積累知識,而更多地是通過吮吸,抓握,撫摸,咬人等行為與外界直接相互作用,從而建立起初步的環境認知。因此,我們將看到孩子把所有東西塞進嘴裡,用嘴咬住所有東西,無論它是否衛生或安全,因為他們通過咬,舔,吮吸和其他行為識別出這個物體。
換句話說,在這個階段,「口」是他們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為了孩子的正常發育,咬人是不可避免的行為。如果限制孩子的「咬人」行為,就等於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要理解這一點,父母應該知道孩子咬人是正常的,而不是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但這只是他們探索環境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咬咬玩具並沒有錯。


當父母意識到孩子的咬人行為是正常的,這只是他們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那麼父母應該了解這種咬人行為,而不是完全禁止孩子全面地咬人。
雖然孩子應該咬人,但是如何防止孩子咬人呢?
有些父母喜歡與孩子推理並示範孩子何時被咬,但是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他們根本不了解不能咬人的規則,因此告訴他們自己只是在做無用的工作。
確切地說,此時的孩子比人更像動物,因為他們沒有規則感,而且年齡太小。滿足他們行為的欲望是他們最大的追求,而對幸福的追求是他們的本能。
因此,在這個教育階段的孩子們不應該是理性的,應該更多地用於訓練動物,通過獎勵和懲罰來教育他們。
如何訓練動物?只看一下馬戲團的訓練,做正確的事就獎勵,做錯事的人獎勵。當然,我們對孩子不能那麼嚴格,但事實是一樣的。
例如,我們可以在孩子喜歡咬的地方放些辣椒水或苦瓜水,這樣孩子就會苦到很晚,又不敢咬幾口。


您也可以使用打屁股,但應注意打屁股。最好打您的孩子,因為如果您打孩子的屁股,您孩子的思維能力將不會意識到您會因為被咬而受到懲罰,下次他們會再次咬人。讓他知道自己在嘴裡犯了一個錯誤,下次他會注意的。
然後,您可以購買一些適合您的孩子咬咬的柔軟物體,以滿足孩子咬咬的欲望,從而降低孩子咬咬的可能性。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愛咬人,別著急訓斥,聰明媽媽這樣做
    長牙時期會因為牙齦黏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牙痒痒的現象,於是有不少孩子因牙癢而咬人,他們有很強的咬東西的欲望而無法得到滿足。,要讓你的寶寶明白,當他生氣和不安時,有比咬人更好的表達方式。比如寶寶有時候咬人,其實是因為他很喜歡對方,想要和他做朋友而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家長就要告訴他:「我很喜歡你,我們做朋友好嗎?」並且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演示,這樣寶寶就學會了用語言和別人交流,而不是用嘴和牙齒去和別人交流。
  • 孩子為什麼會要咬人?大多數是因為這些原因,父母有必要知道
    當了解了孩子咬人是一種生理現象的時候,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進行一定的治療,安然的幫助他們度過這樣一個階段,畢竟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必然會有一個口欲期,只有父母的幫助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發育。除了我們所說的生理上的原因之外,還有心理上的。
  • 寶寶愛咬人,亂啃東西,寶媽別著急訓斥,或許是「口欲期」在作怪
    文|小不點豆豆媽這幾天很頭疼,因為在餵奶的時候總是被寶寶突然咬一口,而且訓斥孩子的時候,寶寶也是一臉委屈,有時候豆豆還會拿起自己的玩具亂啃一氣,讓寶媽非常著急,覺得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口欲期是指寶寶對吃手,啃東西等非常感興趣的一段時期,這時候嬰兒還完全不能自立,特別依賴用嘴來感受和探索事物,嘴巴是他們學習和認識事物的中心,一般發生在1歲以內的嬰兒身上。寶寶口欲期有哪些表現?
  • 孩子喜歡咬人,不代表是「壞孩子」,從3個渠道合理解決咬人問題
    爺爺說說「你為什麼咬人啊?」二寶說「不說話了!」爺爺追問「咬人疼不疼?」二寶說「疼!」爺爺反問道「以後你還咬人嗎?」那孩子的本意不是傷害,又為何用傷害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呢?其實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咬人是孩子表達自己生氣、沮喪、渴求控制感和追求關注的一種方式。因為還不太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所以孩子會通過咬人這種看似非常有攻擊性的行為來向我們訴說自己。
  • 知道了這四點,你還忍心罵孩子嗎?
    其實最容易遭到言語暴力的是孩子,他們的內心十分的敏感,有些說出口的話對孩子內心的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當父母知道語言暴力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後,還會忍心不假思索的辱罵孩子嗎?當父母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受到創傷,情緒受到創傷,他們或許正是體會「心碎」的感覺,可能他們不明白這種感覺,只是覺得難過,其實這就是孩子的情緒感覺到了疼痛,這種疼痛和身體受到的疼痛是一樣的。2、言語暴力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尚未定型,他們對言語暴力的調解能力比成人差的很遠。
  • 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
    而「口欲期」指的就是這個階段,如果孩子的「口欲期」得到滿足,就會輕鬆度過這個階段,後期很少再出現咬人、吃手的情況;如果「口欲期」得不到滿足,很可能會出現延遲,孩子四五歲還會咬人、吃手;如果孩子被父母管教的太嚴厲,經常被父母強制做某些事情,或者打罵訓斥,他們過得太壓抑,也可能會退回 「口欲期」,這些都被稱為「口欲期固結」。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咬人?父母用這4個策略應對,比打罵更有效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愛咬人」是養過娃的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父母突如其來就會被孩子給咬一口,在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未發展完善的情況下,孩子是通過「口」來認識這個世界的,口腔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開始
  • 孩子咬人的背後居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原因,您都注意到了嗎?
    幼兒園裡經常會發生孩子咬人的「事故」,甚至有時候我們當爸媽的和孩子在一起,也難逃被他們猛咬一口的「劫難」,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愛咬人,怎麼樣才能阻止他們這一暴力行為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孩子咬人的那些事兒!
  • 孩子小時候父母不忍心管,長大不但不感恩,還可能會「反咬」父母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許多父母總是不捨得讓他們吃苦,幫他們承擔過多事情,這未必是好事,很可能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他們將來吃大虧。,但有的孩子攀比心理嚴重,總是要挑更高檔的衣服,似乎這樣才能符合自己的口味。
  • 別在吃飯時訓斥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懂的道理
    畢竟,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一直是他們的心願。教育方式,各個家庭都不一樣。有綿羊式,有虎狼式,太寵溺的教育容易使孩子養成任性,霸道的性格,太彪悍的教育容易使孩子,養成懦弱,怕事的性格。還有一種教育方法,我是非常反對的,那就是在吃飯前或者吃飯的時候訓斥自己的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 撕紙,鑽桌底,咬人...是正常行為,別再吼孩子了!
    我能順利穿過去嗎?」「我要試試看!」 「我果然可以穿過去!」孩子會根據不同桌底的高度大小,調整自己的動作與之匹配,展現他們對高度、大小、距離的認知和理解。雖然會沾得孩子一身灰,但其實對孩子的發展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只要確保孩子的安全,爸爸媽媽大可以放心讓孩子探索體驗。
  • 當孩子打人、咬人時,家長的做法很重要,尤其是這三點
    只有隨著寶寶手部動作的精細化,他們才會慢慢靈活地運用手指。,因為他們對父母的需求並沒有減少,這致使他們產生直觀的感受:爸爸媽媽們沒有以前關注我了。,被訓斥了。對孩子來說,他們似乎找到了吸引家長注意的黃金秘訣——打人,只要他做出了這個不當行為,就會獲得父母的關注,哪怕是一頓數落。
  • 0-3歲孩子愛咬人打人,越阻止越難糾正,這樣做才是正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採用正確的方式去跟別人溝通。此時的孩子也許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不能完全正確地表達,情急之下就用了「咬人」這種攻擊性的動作來代替。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大人在旁邊跟孩子聊天或者去制止孩子,孩子有可能就會推你或者咬你,其實孩子所要表達出來的信息是:你打擾到我了。但由於不知道怎麼去表達,就會直接表現在所謂的「暴力」行為上。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此時處於口手敏感期,當孩子咬人或者打人時,父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甚至打孩子的嘴巴和手。
  • 被家長大聲訓斥後,這種反應的孩子更讓人擔心,不是叛逆頂嘴的
    尤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見過太多溫和屬性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變身「噴火暴龍」,這種無奈恐怕只有做過父母的能體會:明明已經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了,還會忍不住大聲訓斥,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事後想要彌補的家長,就要觀察孩子面對訓斥的態度,並根據孩子的反應做出相關調整。
  • 為啥孩子犯錯時,寧願挨揍也不跑躲?原因有三,看完還忍心打嗎?
    就在孩子準備打開吃糖時,一不小心糖掉在了地上,萌娃趕緊從地上撿起,準備放進嘴巴裡面。就被姍姍訓斥不可以吃!孩子沒有聽,同事又說了好幾遍,還讓兒子將糖果交出來,但萌娃無動於衷,這讓姍姍非常常生氣,走過去揚手要打孩子。
  • 孩子喜歡咬人、扇人耳光,暗示有「暴力傾向」,父母得提前糾正
    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心理學家還發現,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非常難以發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伴隨著他們的一生。既然兒童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誘因,那麼我們必須清楚兒童中帶有「暴力傾向」的這些行為嗎?只有了解了這些行為,我們才能找出造成這些行為的原因和對策,以幫助兒童更快,更好地擺脫所謂的「暴力傾向」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斷改善他們的生活。健康。
  • 孩子脾氣總不好?打人咬人怎麼辦,家長的反應最關鍵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一歲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表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咬人,打人。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咬人打人的現象很常見,但這個問題值得家長關注。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一、寶寶為什麼咬人打人?
  • 孩子太愛咬人?可能是孩子到了「口牙敏感期」,4個小妙招來幫忙
    其實每位寶媽都經歷過孩子愛咬人這個問題,有些放任著不管,有些為了讓孩子長記性,直接出手教訓。其實作為父母,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應該要先明白為什麼孩子愛咬人?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語言和行動能力相對較差,脾氣易怒,然後做出咬人的行為。其次,心理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好奇心逐漸加重,但發育系統還未成熟。
  • 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有錯嗎?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成功背後的艱辛
    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我們可以問她:&34;先在心理上給孩子營造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繼續話題的環境,再逐步深入了解。孩子這時可能會說:&34;或者有的孩子可能會說:&34;這時候孩子向父母袒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候作為父母我們就應對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或當主播的動機進行判斷,並且對孩子進行針對性地回答。
  • 孩子咬人怎麼辦?
    有時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小朋友玩耍時,互相爭奪東西,互不相讓,著急了就用牙齒咬人,想用這種辦法贏得勝利。這是一種不良行為,不論咬傷了誰,都會使孩子肉體和心靈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要教育孩子咬人是不應該的,會把小朋友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