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為人之本 唱響華夏正音——寫在《人文頌》臺灣奏響之際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8日臺北消息 今晚(8日),深圳歷經8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響樂《人文頌》將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奏響。

  海峽兩岸,一衣帶水,同根同源,大音和聲。來自深圳、臺灣、香港的樂團與合唱團將一起登臺,兩岸共唱《人文頌》。

  這一時刻,距離去年《人文頌》於「世界和平日」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奏響,約有300多天。在歷經一年多的修改打磨之後,《人文頌》啟航再出發,將在美麗的寶島臺灣演出三場,兩岸同胞一起傾聽華夏正音。

  「有一種學說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仁義禮智信,它就是人生的快樂之源,它就是人生的高尚之光。」

  《人文頌》,以音符以樂章以人聲唱響了華夏正音、為人之本,以恢宏交響樂的創意形式,對儒家文化進行時代性、開拓性的詮釋,實現了國際視野、時代精神、民族立場的「深圳表達」,將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光輝展現在世人面前,歷經磨礪,益發璀璨。

  創意表達:以西方交響詮釋東方智慧

  十幾天前,臺灣《聯合報》、《旺報》和東森電視臺記者來深,提前「探秘」《人文頌》創作歷程與內涵特色。

讓臺灣記者好奇的是,「深圳是一座年輕城市,而《人文頌》從立意來看是一部非常具有歷史人文底蘊的作品,深圳為何會用8年來打造一部文藝作品?」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是《人文頌》總策劃,他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介紹,深圳雖然年輕,卻有著遠大的文化夢想和高度的文化自覺。2006年,《神州和樂》在深圳上演後,他就萌發了用交響樂的形式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想法:借用西方交響樂的形式與表現手法,創意詮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展現中華文化的價值與光輝。

  一個創意要轉化為現實,需要時間,需要集思廣益,而核心問題在於,《人文頌》的主旨是什麼?

  《人文頌》,頌的是「人文」,所謂人文,就是以人為本,那麼,人以何為本?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何揚其精華棄其糟粕?

  深圳邀請國內外儒家大師、專家學者,先後舉行了三次研討會,經多次論辯、探討,終達成共識——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她有自強的力量、兼容的氣度和通達的智慧,而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來自儒家哲學;《人文頌》要提煉出儒家思想中能體現生命的光輝、精神的純潔、民族的生機的精華,而非歌頌儒家的繁文縟節、廟堂莊嚴;以人為本,人應以「仁義禮智信」為本,五常兼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快樂的人……

  《人文頌》唱響「為人之本」——仁義禮智信,並對「五常」進行時代解讀。

  仁,是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博愛、包容;義,是以人為本的正義大道,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正義;禮,是以人為本的和諧之道,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秩序、和諧;智,是以人為本的人生智慧,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智慧;信,是以人為本的生命承諾,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誠信……

  用西方交響樂表現中國儒家文化,既是溯源又是開新,這個創意大膽的「深圳表達」,是破天荒也是彌足珍貴的,對主創人員而言卻是一個巨大考驗。

  幾年前,市委宣傳部就委託深大、文化局和深圳報業集團各寫了一個本子,在此基礎上,《人文頌》的詞由文化學者藝衡和韓望喜精心創作,歷經幾十次修改,最後的成品只有幾百字,卻典雅靈動、直達人心,意境高遠而深邃。如何用西方交響樂創作《人文頌》,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王寧六上曲阜尋找靈感;《人文頌》指揮是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張國勇,他從《人文頌》裡聽到了「飽含感情的教導,令人動情的樂感」並將之傳達出去;深圳交響樂團樂隊首席周龍說,「在國外工作了20幾年,我還從沒見過《人文頌》這般新穎的嘗試,驚訝於它能將東方文化與西方形制融合得如此成功。」

  《人文頌》還創新地把五常與五行巧妙對接,用金木水火土賦予仁義禮智信生動的意象——仁者愛人,孕育萬物,何等仁慈,承載萬物,何等寬廣,「仁」照應山川土地,即五行中的「土」;義,照應五行中的「火」,焚燒一切陳腐事物,熊熊燃燒又溫暖人心;禮儀之美,在於儒雅、謙恭、內斂,照應五行中的「木」,和睦如林又生機勃勃;智者樂水,智照應五行中的「水」,有時是一泓清泉,有時是恣肆汪洋,有時是風暴乍起,皆是智慧的自然流露;信是堅毅果敢、一諾千金,照應五行中的「金」,既光芒四射又內斂沉重……

  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霍夫曼把《人文頌》比喻為「就像是中國送給世界的一份音樂」,而在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看來,《人文頌》的立意是有世界意義的,「如何應對商業力量衝擊下的道德危機?如何把中國傳統思想精華帶到世界上?光是開辦孔子學院還不夠,還要推動文化走出去。這正是《人文頌》顯示的遠見。」

  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臺灣孔子協會會長孔垂長評價,《人文頌》應時而生,無論是從「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內容上,還是由多種樂器「和而不同」地協奏出優美樂章的形式上,都會對孔子思想的跨文化傳播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焦點

  • 《人文頌》:獻給偉大中國夢的深圳作品
    這一幕,值得鐫刻,在中國音樂史、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史冊上——  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邀請,深圳原創大型合唱交響曲《人文頌》專場音樂會於「世界和平日」當天,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奏響。萬眾矚目的世界舞臺上,西方交響樂首次對中國儒家文化進行了高水準的演繹。
  • 備受調侃的福建話,到底是華夏正音,還是南蠻夷語?
    即,福建話到底是華夏正音,還是南蠻夷語?眾說紛紜。但今日,我們可以很確切地說,福建話就是華夏正音!這其中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質疑的地方。與此同時,廣東潮汕、雷州半島和浙江溫州的局部地區,以及臺灣,都有閩語的身影存在。以此可見,"福建人未必說福建話,不是福建人未必不說福建話"。挺多的廣東人、海南人、浙江人、臺灣人,也都會說福建話(閩語)。
  • 王京生會見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和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
    王京生會見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和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  兩岸共同弘揚傳統文化意義深遠  中國臺灣網8月8日臺北消息 昨晚,在《人文頌》臺北演出啟幕前,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在臺北與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就兩岸文化交流等話題進行了親切會談
  • 「中國好聲音」首度唱響臺灣校園
    「中國好聲音」首度唱響臺灣校園 2015-06-01 21:53:31  演唱會當晚也在臺灣中南部的嘉義大學同時唱響。張瑋、周深、葉秉恆、卓義峰等十幾位兩岸年輕歌手各自在兩校傾情獻唱。  這是「中國好聲音」學員首度集體走進臺灣校園,也是兩岸年輕人一次大規模的音樂文化交流。未來四天,「校園行」還將以兩岸學員組合搭配的方式,兵分兩路走進世新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逢甲大學和遠東科技大學等八所臺灣高校巡演。
  • 「聲動黃河·樂享乾坤」音樂會在永和縣乾坤灣景區唱響
    華夏經緯網 2020-10-19 10:20:33 訊:   10月6日下午,「聲動黃河·樂享乾坤」音樂會在永和縣乾坤灣景區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舉辦。中國電影樂團、北京音協合唱團等現場演出,觀眾互動參與,形成共唱黃河、齊頌中華的熱烈氛圍,全力打造黃河板塊文化旅遊新業態,為創建國內外知名的音樂會品牌打下良好基礎。
  • 阿里山下唱響童謠 溫州市少兒藝術團赴臺灣演出
    阿里山下唱響童謠 溫州市少兒藝術團赴臺灣演出 2008年02月27日 14:5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師能不能躲過普通話的正音之敝?
    這是個比較尷尬的笑話:堂堂語言學家、國學大師居然對自己的名字無法正音,致使世人難以對這位文化大家準確稱謂。除了他的家裡人能用方言呼之外,幾乎沒有人能把名字給喊對。百年過後,還有人不停地問:「他的名字怎麼念呀?」於是,這成了一樁學術大師的名謂「公案」。是的,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就是陳寅恪。
  • 大唐國際:奏響關愛「雙節拍」 唱響暖心「四季歌」
    奏響健康暖心節拍,職工需求放心上  大唐國際完善服務機制,加強職工服務中心和站點建設,完善「一人一檔」的大唐公民檔案,建立「一人一策」的健康應急預案,實時更新,完善精準的健康服務。一線各部門定點放置、定期更新愛心藥箱、電子血壓儀、體溫計等藥品和器材,保證職工日常健康監測和應急服務的隨時送達。
  • 課程 12月正音課現開班咯!
    2.常春藤英語集團大陸總部教學總監3.中國臺灣常春藤英語雜誌社資深總編輯4.中國臺灣全英語廣播電臺(ICRT)英語教學節目主持人5.曾任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特約口譯員6.臺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畢業7.擁有地道美式發音並擅長美式習語8.託福口說寫作兩項29分;託業965分;劍橋英檢高級認證9
  • 楊浦區創智天地「唱響」上海解放69周年音樂會
    此次演出是繼今年3月「《唱響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音樂會」之後的第二場系列演出。此次音樂會特地選擇講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過程的《國之當歌》參加演出,也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改革春潮,湧動奮進年代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以來,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中,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的歷程。
  • 講述抗疫故事 唱響友誼之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方晴)昨日下午,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等主辦的「相聚南粵 聽見花開」音樂故事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醫療專家、視頻博主等友好人士,以音樂、舞蹈、故事分享等形式,以英語為主要語言,唱響關於中外友好交流
  • 詞典學 | 甘於恩、劉倩:方言正音字典的定位與體例問題——評《廣州話正音字典》
    200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詹伯慧主編,周無忌、李如龍、單周堯、陳海烈合編的《廣州話正音字典》(以下簡稱《正音字典》)。編寫方言正音字典,這在漢語方言學界和辭書學界,皆屬首創之舉。所以,正音工作,要以語言事實作為工作的基點,在遇到像「糾」這樣的字時,就應該把正俗兩讀都列出來,最終讓廣大的語言使用者們,來對其進行取捨。《正音字典》在釋義方面不求義項完備,每個常用字字目只酌情收錄其常用義項,因之本字典的性質是一部方言正音字典,而非詞典,所以這樣的處理也是適宜的。
  • 奏響新時代偉大復興的壯麗樂章——寫在「中國夢」提出五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題:奏響新時代偉大復興的壯麗樂章——寫在「中國夢」提出五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張曉松、胡浩、朱基釵、丁小溪中國夢,撥動億萬中華兒女心弦,奏響偉大復興壯麗樂章。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滄桑巨變,換了人間。今天,我們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嘉興南湖,秀水泱泱,紅船依舊。不遠處的百花社區,90歲的抗戰老兵朱亞端坐家中,以遒勁的筆力認真書寫著十九大報告中的詞句。
  • 報效祖國,孝順父母,堅守為人之本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張不平整的白紙,是他們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去磨平,然後在正面寫寫畫畫,讓我們變得豐富多彩。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是什麼?你會想到工程師,航天員,科技人員。你太天真了,「父母「這個職業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最令人欽佩的職業。他們會各種技能充當這個角色,一輩子為你打工,服務,卻是沒有酬勞。
  • 準旗團委:寫好疫情防控「五線譜」 奏響青春戰「疫」最強音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根據黨中央、自治區、市、旗統一部署,準旗團委積極踐行「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在「團旗飄起來、團徽戴起來、團員動起來」的防控思路下,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寫好疫情防控「五線譜」,帶領全旗廣大團員青年奔赴防控一線,奏響了青春戰「疫」最強音。
  • 正音書院傳書聲 潤物無聲化今人 泉州首個復建書院投用
    小朋友們在正音書院裡吟詩「啟院入門」儀式為書院揭幕當天上午10點半,別具新穎的「啟院入門」儀式揭開了正音書院神秘的面紗。10名身穿漢服的兒童現場演繹「畫詩」,發出「正音第一聲」;融媒體產品《心聲》上線……一座與眾不同的書院展現在泉州廣大市民的面前。
  • 「巾幗心向黨 好歌一起唱」群眾性主題活動唱響忻州(三)
    市人民醫院門診辦嘹亮的歌聲奏響歲月的鏗鏘,市人民醫院門診辦開展「巾幗心向黨,好歌一起唱」主題活動。她們激情放唱《打靶歸來》,一首激昂、深沉的紅色旋律,激勵著她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鼓舞著她們邁向美好未來的信心。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開展「巾幗心向黨,好歌一起唱」主題活動。
  • 晉江草根歌手攜閩南語歌《夜雨思情》唱響臺灣
    原標題:晉江東石草根歌手攜《夜雨思情》唱響臺灣由東石草根歌手三曲與黃麗美共同演唱的閩南語歌曲《夜雨思情》被臺灣最大點歌系統收錄。今後在臺灣,不論是KTV、旅遊大巴還是家中,都能夠享受到咱厝歌手的美妙歌聲。記者了解到,三曲(本名張貽作)與黃麗美都是晉江東石人。其中,三曲來自松柏山,是一位個體工商戶;黃麗美來自石菌村,本職工作是一位餐廳收銀員。
  • 滬語綜藝節目創滬近五年收視之最 滬語亟待"正音"
    有人把它稱之為給滬語「正音」,有人說這是「滬語八級考」,更多觀眾則在笑得前俯後仰中領悟到滬語特有的味道和魅力……近來,承載著上海人熟悉鄉音的滬語綜藝競技節目《阿拉乓乓響》,在娛樂頻道播出後創下了上海近5年來收視之最。
  • 用音樂傳遞愛心 譚晶唱響雪梨歌劇院
    人民網雪梨11月12日電 11日晚,中國歌唱家譚晶在雪梨歌劇院舉行2019「界·MORE」演唱會,用歌聲講述中國故事,吸引兩千餘名華人華僑及當地觀眾前來聆聽。演出在開場曲《絲綢之路》中拉開序幕。作為演唱會助陣嘉賓,二胡演奏家陳軍獻上經典作品《太極琴俠》和《戰馬奔騰》,為澳大利亞觀眾奏響激情澎湃的中國民族之音。同時,90後藏族歌手四郎貢布也演唱了歌曲《天路》和《天上的搖籃》。最後,來自北京和上海少年歌手以及雪梨當地華人童聲合唱團與譚晶同臺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引發全場華人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