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辟穀期間胃進食特別少,胃可以說休息了一段時間,要讓它啟動完全投入工作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一下吃太多太快對它絕對是滿滿的傷害。
我復谷的原則是「把自己的胃當成自己剛出生的孩子」。
深知脾胃乃後天之本,它可是身體的「廚師」,我的後天全拜託它了。它好我也就好。對它,我必須要有百分百的誠敬心。
嬰兒吃的是流質,所以我剛復谷也大多以粥、湯為主。根據辟穀時間的長短都至少喝3-7天的粥。中途實在想吃米飯的時候就會一口飯咀嚼很久,吃青菜其它食物也是一樣,因為生怕胃這個小嬰兒消化不了。
平時我吃飯的速度也是挺快的,但在復谷期間我會有意識提醒自己咀嚼每口30次以上,實際上有時不注意吃多了或沒好好咀嚼,胃馬上有反應的,左腹胃區沉重感很強很不舒服。
其實,身體會用它的方式跟我們溝通,可是我們平時頭腦太亂,心不清淨,根本讀不到身體告訴我們的信息。只有我們有意識地去感受它,去關注它,才會讀懂它。
在復谷期間不吃刺激性太強的食物,辣椒、大蒜我在復谷期間不吃。我想沒有哪位父母會給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吃辣椒、大蒜吧!
在辟穀後我的味覺變得異常靈敏,吃東西非常的香,一種幸福感滿足感油然而生。
復谷期間吃的最多的是小米粥,白粥,基本不吃葷食,大多時候也不會想吃。
有一次復谷的時候特別想吃肉,喝了三天粥,到第四天特別想吃潮汕的隆江豬腳飯。其實在復谷的第一天就心念念了,是忍了三天想著剛復谷收一收,還是等幾天再吃吧!到第四天就去經常光顧的店裡點了碗「隆江豬腳飯」,當時聞著香味,口中生津,但誰知剛放進嘴裡就感覺一股豬圈的味道(在農村路過豬圈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那種味道),於是馬上就吐出來,這樣就一點食慾也沒有了。
這家店是我之前常去的,以前從來也不覺得有這種味道,這次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想吃豬肉了,一想到吃肉就感覺到那股味道。
民間有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胃這個「小兒」復谷期自然不能讓它吃太多。
我在家一般是用電壓力鍋熬一天的量,熬的比較稀比較爛。每餐喝一小碗。我復谷只吃兩正餐,上午9-10點一餐,下午5-6一餐,很多次闢完谷後我都保持一天兩餐的習慣。中午有時會有點餓,我會吃點堅果或水果。復谷完後也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一天兩餐的習慣,覺得一天兩餐真的不錯,節省時間還省錢多好啊。
一天兩頓的習慣剛開始其實也是自然形成的,有時早上練完功都9點多餓了吃一餐,到中午其實也不怎麼餓,有時也不想吃,到下午3到4點會有飢餓感也自然吃點東西。
在我國十二時辰表當中:辰時是食時,晡食是夕食,古漢語字典解釋「吃第二頓飯」,看來我們古人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的。
古時很多時候物質缺乏,何況晚上天黑做飯也不方便,趁天黑前就把飯做好吃完,也不用熬燈做飯,天黑也就大多休息了,這樣吃兩頓也合情合理。
古人吃兩頓也可能是節儉,但我發現身邊有朋友的家鄉現在也有這種一天吃兩頓的情況,一位朋友是湖北恩施的、一位是廣西博白的,他們那邊有些家庭還保持一天兩餐飯的習慣,跟節儉物質缺乏無關,而是一直流傳下來的飲食習慣。
自己通過一天吃兩頓,身體表現、精神狀況確實不錯,更加堅定復谷吃兩頓的決心,相信這是更適合咱們國人的飲食習慣吧!
復谷期間常備食物也有番薯和山藥。這是我比較喜歡吃的食物。山藥我也是不削皮的,第一削皮太麻煩,第二不削皮吃起來也不是太難吃,蒸好後輕輕剝掉一層很薄的皮像薄膜一樣,口感會好很多,吃起來除了山藥須有點咯口外其它都沒問題,聽過一位中醫講過山藥須有固發的作用,這麼好咯一點有什麼呢。
每天起床就大便,形狀顏色都是完全符合健康標準的土黃色香蕉型,吃的香、拉的順,多好啊!
復谷期間其實是最考驗人的。復谷開始可以吃了,胃開了什麼都想吃,那可不行。別忘了把自己的胃當成自己新生孩子一樣去照顧,當然要對標好媽媽,千萬別學粗心的爸就行、粗心對待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