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心頭寶,身上也寄託了太多期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讓他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迎接新的挑戰,生活得樂觀,頑強,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真正的教育從「規矩」開始。那麼我們應該教給孩子哪些規矩呢?
一、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最後會傷了父母的心。真正的「拿」別人的東西,大多是發生在3歲之後的,因為3~6歲的孩子已經逐漸有了所有權的意識,開始以「佔有」為目的去拿 。3~6歲,是教育孩子不拿別人東西的關鍵時期,抓好這個關鍵期,孩子一生受益。
二、「先來後到」是必須遵守的秩序
在家裡,尤其老人帶孩子,容易由于格外的溺愛導致一家人圍著孩子轉的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易養成「我為先」的觀念,在外面不比在家裡,沒有人讓著他,孩子可能會吃大虧。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吃飯時間到了,如果因為遲到沒有飯吃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超市排隊購物理當如此、乘坐公交車排隊上車、老人孩子和婦女優先、這些都是應該遵守的秩序。
三、學會感恩,常說「謝謝你」
好多孩子不喜歡說「謝謝你」,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不知道「謝謝」的巨大作用,二是孩子不好意思主動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讓孩子把「謝謝」當作一種習慣,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必須要立的規矩。在這樣反覆的動作後,孩子自然會學習到心懷感恩,並且常懷一顆善良的心。無論是公交車等你的司機,還是幫助大街清掃衛生的清潔阿姨,主動幫助你撿起掉落東西的姐姐,大到老師的教育之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工作中上司的賞識和提攜,前輩的幫助和指引,都需要我們真心的說一句「謝謝」
四、不要打斷別人講話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或者到了一定年齡,心理上需要關注,往往會不顧他人正在說話,打斷他們,甚至不惜通過大聲講話,拉扯推搡等肢體動作來獲取關注度,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很容易引起人的反感。
如果您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請務必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即便是面對自己的父母,也不能隨便打斷他們的談話。因為,聽別人講完再發言,這是一種必須「遵守」的修養。
五、做錯事要勇於承擔 並說「對不起」
下樓被鄰居的孩子撞了一下,本來心情就不好,這下更是火冒三丈。突然,那孩子抬起頭來,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細聲細語的說了句:「阿姨,對不起喔,我不是故意的......」瞬間,整個世界都晴朗了。
這就是「對不起」的強大力量。當孩子能做錯事的時候,寶媽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並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學會承認錯誤,並且說「對不起」也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途徑,人要勇於承擔,善於承擔,並且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找到彌補的辦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誘惑和阻礙,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孩子基本的「規矩」,也就教會了他們基本的是非觀,更是教會了他們如何去保護自己。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成長。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