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十句經典勵志名言,每一句話都深入人心
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在憂患中能夠得以生存,因為沉迷享樂,便會走向滅亡。「生這句話是千古不變的名言,告誡我們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有所戒備,才能夠走得更長遠。
二、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徒:僅僅;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君主僅僅有一份善心不足以用來治國理政,也實現不了仁政;只是訂立了法律沒有執行措施,法律也不會自行實施。這句話指出只有好的出發點、只有書面上的法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行政和執法的人員,以及一整套行政和執法的措施。
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下》。擁有道義、施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義、不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了極點,連親戚都會叛離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全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這句話是說是否施行仁義是能否得到人心的關鍵。
四、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孟子說:「有預想不到的讚美,也有過分要求的詆毀。」
五、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品德低下的人,從來沒有能夠教育別人的。為人師者,必須品德高尚,因為教育者必須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如果心術不正,就不可能成為別人信奉的楷模。社會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自己行為不軌,怎麼能要求別人呢?
六、孟子曰:「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下》。孟子說:「君王因無緣無故的濫殺士人,則卿大夫便會離去;君主無緣無故的濫殺百姓;那麼士人便可以移居到別的地方了。」
七、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下》。天時:指節氣、氣候以及陰晴寒暑的變化。地利:土地生產的財富,亦指戰略上的有利地勢。人和:指人際關係融洽,即得人心。依靠天氣,不如依靠有利的地勢;依靠有利的地勢,不如依靠人心的支持、擁護。此句重點在於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八、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孟子說:「一個人的毛病,在於自滿得意,喜歡當別人的老師。」
九、人皆可以為堯舜。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偉大的人。我們在內心中永遠要保持高度的自信,要擁有捨我其誰的勇氣,因為成功的機會屬於每個人,只要你不屈不撓
十、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上》。聖人又對於百姓吃飽穿暖了而缺乏教養感到憂慮,就派契為司徒,以怎樣來處理人與人關係的道理和行為準則來教導百姓:父子之間要親愛,君臣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有男女的區別,長幼之間要有上下尊卑的秩序,朋友之間要有信用。這句話指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五種關係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即「五倫」。應有的道德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