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7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任磊萍 江曉晨)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自從武漢市區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以來,城市一直都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然而,病毒的傳播,不會以行政區劃為界,也沒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伴隨「春運」返鄉潮,部分受感染者極有可能把病毒從城市帶到農村。但在一些農村地區,不少人對疫情關注程度不足,甚至有些人覺得病毒離自己很遠,不會輕易被傳染,存在僥倖心理。
目前,全國多地已加大抗擊疫情在鄉村地區的宣傳力度,除新媒體、簡訊通知、張貼畫報外,村裡的大喇叭也響了起來。
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鄉土情結濃厚,過年保留更多傳統習俗,聚會規模更大,頻次可能也更高。不少人就此發出倡議:多人聚集的酒席能不辦就不辦,走親訪友等拜年活動也應儘量取消,提倡返鄉人員留在家裡與最親近的家人過年。
記者在武漢市蔡甸區玉賢街車嶺村看到,幾乎沒有相互拜年的村民,他們大多數呆在家裡看電視,儘量減少室外活動。村民姚先生說:「我們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不出門,在家待起來,看看電視,在家裡自由活動一下。」
蔡甸區融媒體中心24小時編發更新防疫科普知識和防控指令、動態,蔡甸區農村應急廣播也發揮傳播優勢,增加播音頻次。
各村幹部們還上門為每戶散發《武漢市委市政府給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和《如何預防新型肺炎知識》宣傳冊,與村民籤訂勸導外來親戚不參加弔唁已故親人的承諾書。蔡甸區玉賢街車嶺村支部書記姚進喜表示:「燒清香的我們村裡有八戶,我們每戶上門做工作,讓他們武漢的朋友、遠方的親戚不要到這裡來燒清香,都寫了承諾書。對於村民這塊,跟村民宣傳少聚餐,少走親訪友,待在家裡,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隨地吐痰,對自己、對親戚朋友也是很好的愛護。」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這是古人用來形容湖北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的。而河南、安徽和江西作為湖北的近鄰,在面對肆虐的疫情,是如何將防範意識「下沉」到農村的呢?
在農村地區,很多鄉村裡都通過大喇叭的形式進行宣傳,用接地氣的表達,呼籲村民們做好防疫,戴好口罩,減少串門。村裡不間斷地用廣播宣傳,增強村裡人的防範意識。
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東王營鄉黨委書記彭傑告訴記者,他們實行動態管理,及時上門勸導。同時加強應急值守,落實人員、物資,做好防控保障。彭傑說:「全鄉範圍內大力宣傳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防治措施,要求各行政村全面排查外出務工人員,特別是武漢返鄉人員,如有發現,明確專人負責,把他們隔離到家中,如有發現異常,隨時掌控他們的動態,努力把疫情控制在源頭上。」
同樣,面對洶洶疫情,安徽亳州除了利用大喇叭廣播外,還用在牆上畫報等方式加強宣傳防護知識,全力防止疫情向農村蔓延。亳州市衛健委計生協秘書長李炳蘭表示:「我們要求村裡幹部對武漢返鄉人員逐人逐戶進行排查,同時我們對武漢務工返鄉人員也是採取了體溫測試,對有發熱的採取居家隔離,我們鎮、村醫院不允許截留,及時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安徽往南,江西省鷹潭市不少村莊,村委會的黨員、幹部自發組織「鑼鼓隊」,在村裡小超市門口的空地或者村休閒運動中心等場所,及時有效發布疫情防控正面信息,消除雜音,不信謠、不傳謠,提升村民打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信心。龍虎山鎮洪湖村委會書記曾飛良表示:「村裡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正確的防範疫情,各種傳言、謠言也多,我們幾個黨員幹部駐組織了鑼鼓隊,編了防範知識的快板、三句半,讓老百姓對疫情有正確的認識,增加打贏疫情的能力,同時增加我們打贏疫情的信心。」
當然,宣傳工作離不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裡不得不插播一條「小插曲」,下面這二位新人就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叫舍小家為大家。
近日,一條推遲婚禮的信息從江西省鷹潭市信江新區江北街道辦事處周先生的手機群發了出去。信息的內容是:「為響應疫情防控號召,現將本人原定於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舉行的結婚典禮延後,具體時間再行通知。造成不便敬請諒解!祝大家新年快樂!」
這對新人在與雙方父母仔細商量後,決定堅決響應政府疫情防控號召,不舉辦大型集會和聚餐活動,不讓疫情有通過酒桌傳播的機會。據了解,為做好當前防控疫情工作,日前,兩位新人已回到單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