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李坊銀報導: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為此,信豐縣萬隆鄉中心小學把塑造優質校園文化作為立校之本。
特色:學校文化的生命
在學校文化建設推進之初,大家就深知:學校文化建設,不是簡單地綠化美化校園,也不是隨便張貼幾條標語,喊出幾句口號,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挖掘學校文化的深厚內涵,拓寬學校文化的豐富外延,力求創出特色。
步入校園,映入人們眼帘的是美麗的「四園」:奇石園、桂花園、碧柳園和百草園。文化長廊、紫藤榭、步雲亭等景點,分布在校園的各個地方,供莘莘學子讀書或小憩,這裡步步是景觀,處處有文化,歷史與現實交融,人文與自然合一,環境文化滋潤人、感染人、哺育人的功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信豐縣萬隆鄉中心小學始建於1943年,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豐厚的人文積澱,形成了學校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傳統。學校以「求真」作為學校文化的精神核心,提出了「達人達己,自強不息」的校訓,要求全體師生說真話、做真事、為真人,養浩然之氣;求真學、探真知、學真才,做求真之人。校歌《夢想從這裡起航》,自2013年開始傳唱,是每一年國慶合唱比賽的必唱曲目。每天校歌都在校園上空迴響,激勵著莘莘學子求真、務實,向著美好的未來進發。同時,學校大力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校訓、校歌,加上「三風」,構成了學校精神文化的系統和主體,以此為源,滲透到教育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為學校發展注入汩汩清泉,又使教書育人有了精神依託。
育人:學校文化的根本
大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給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出發點和終極目標都是育人。為此,學校把感恩教育作為育人的突破口,精心培育校園感恩文化,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校用名人感恩故事對教學樓、宣傳欄和教室作了精心布置,利用校會、班會、黑板報、廣播室廣泛宣傳感恩教育活動,要求師生共同讀經典,明禮教,唱感恩歌,做感恩人。學校在全體學生中開展為父母、為老師、為社會做感恩事活動。通過堅持不懈的感恩教育,認識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老師的培養、社會的關愛。
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學校鮮明地提出「文化立校」的口號,以「和雅」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題,深入開掘其豐富內涵。一是倡導「百善孝為先」。學校組織師生廣泛收集中華孝文化材料,並編印成校本教材,通過評選校園「十大孝星」樹立孝親敬老榜樣。要求學生上學時向父母長輩道個別,放學見到父母長輩問個好,經常給父母長輩捶捶背、洗洗腳,向父母長輩贈送生日禮品,做到孝敬有禮物、關心有行動、祝賀有笑聲,使孝親意識長駐心間。二是倡導「家和萬事興」。在學生中開展助人為樂、寬容大度、厚德載物教育,宣傳謙恭受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念,要求師生昂揚不張揚、競爭不鬥爭、對話不對抗,開展「講學習、比進步,講工作、比貢獻」活動,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和衷共濟的人際生態。三是倡導「禮達顯涵養」。把禮儀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訓練結合起來,寓禮儀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各科教學之中。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實,開展「互敬愛,互問好」、「講秩序,講衛生」、「正形象,正行為」等文明禮儀系列教育,行禮、問好、微笑、點頭致意在學校蔚然成風,使心與心的距離更近,讓校園變得更加和諧溫馨。
校園文化是一種不可低估、潛移默化的力量,是一種大德無痕、大音希聲的精神磁場。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師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觀念和品性習慣,增強了學校的人文底蘊,讓校園充滿了人文氣息,對師生的成長成才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