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唱衰教師崗位的文章不少,很多人都認為未來十年教師將面臨大下崗,眾說紛紜,有人就反對,認為老師不僅不會大面積下崗,而且是未來幾十年,這個職業會越來越吃香。此種爭論如同教育部長聲稱「中國教育居世界前列」一般,難有定論。
先圍觀人口結構,分析一下生源是否真的銳減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雖然中國出生率降低了,但不意味著中國孩子(0-14歲)出現了斷崖式下滑,而只是相對於老人而言,中國孩子的人口比例嚴重下滑。從人口總數而言,0-14歲的孩子即使下滑到現在的16.4%,依然保有2250萬上下的數量,撇開各種方興未艾的學前教,其中7-14歲的孩子處於義務教育階段,按半數計就有1千1百多萬之眾。
其次,我們還要認識一個現實: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中國孩子都湧向了城市,導致人口分布是極不平衡,農村處於淨流出狀態,而是城市正處於淨流入狀態。
事實上正是如此,城市教育資源非常緊缺,出現為了一個上學的名額,家長們搶破腦袋,已到白熱化程度,就像筆者在杭州工作,在家附近有兩所公辦小學,一個年級都有十多個班,達五六百人之眾,而且這還只能滿足「一表生」的需求。
農村與城市,冰火兩重天,其實,這是「城市化」過程中必然現象。隨著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村空心化程度會越來越嚴重,最終農村的生源如同散兵遊勇。近段時間就有新聞報導,重慶有87年歷史的重慶雲陽縣全心小學,今年開學後沒有迎來一名學生。但與此同時,上學難,一校難求更是火爆,只要輸入「小學報名,連夜排隊」,就會發現這是個普遍現象:西南的昆明、東南的廣州、沿海的上海、中部的鄭州、首善之區北京……家長們為了孩子讀書的名額,他們不惜換工作、買學區房、找關係走後門、搬無數次家……也就是說:並不是處於學齡期的孩子少引發農村生源斷檔,而城市化之後,孩子們都蜂擁到城市了。
再分析學校師生比,分析一下教師是否過剩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幾年的小學生總數量和小學教師總數量的比較:根據2013和2014的統計公報:2013年,在校小學生數量為9360萬,小學老師為558萬;到了2014年,在校學生為9451萬,而小學老師是565萬,而這的增長速度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教師數量並沒有大規模增加。
通過公報數據分析,小學師生比例基本維持在1:17左右,這個比例並不是說教師有過剩了,反而說明教師還存在很大的缺口,至少比國家規定高校師生比1:14還要低。
其次,我們再看看中國學校特別是小學與其它國家班級規模的比較:中國的小學一般都有4、50人,而美國則是15人到20人的規模,也就是中國班級是美國班級的2到3倍。與此同時,中國的父母又比其他國家更為注重教育的,在教育方向投入從來都是不計成本的,不僅讓自己孩子在學校裡學習,還會參加各種類型的才藝培訓班,比如舞蹈、繪畫、音樂等等。
但是,國家一則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二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因此呢,小班化、個性化教育之路,路漫漫兮其修遠矣。但是,小班化、個性化教育恰恰將來教育發展的方向,這也就意味著,將來教師並不是過剩而是存在很大的缺口的。
另外,一個支持教師大規模失業的論據是網際網路教學的興起,這種擔憂顯然有些過慮。誠然,近幾年來,網上課程非常豐富,比如你如果比較喜歡歷史課,想學得比較前衛一點,完全可以下載袁騰飛的歷史課程,保證讓你改變原有的歷史觀。筆者也曾受益於這種教育模式,通過各種網絡課程,不僅學習了廣告專業的平面設計和活動策劃,而且學會了網際網路的網頁製作和伺服器維護,現在我所從事的工作並非靠文學專業,而恰恰這兩門技術活。如今我在又對TED課程比較感興趣,學無止境,涉獵文史哲去了,當然是興趣愛好,作為專業的補充罷了。許多人和我一樣,也喜歡網上的課程,畢竟學得比較自由,目前確實像可汗學院、COURSERA之類的在線課程大規模興起,對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定的衝擊。
但是,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更多的,只是一個補充,而不是替代。更何況,中小學生自學能力和自覺性都相對不足,還離不開學校教育。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學校,而且往往會選擇優質的學校的教育。
也就是說:將來的教育只會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而並非會荒廢學校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有過硬的教育能力,不要說是到學校裡開課,還可以網際網路講公開課,不僅不會失業,而且更吃香。同時,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更希望孩子給孩子更多的知識,教育消費只會升不會降,實際上,一些才藝類的教師需求將會更大。
筆者認為,老師是會失業的,已經在面臨這個問題,將來還會有更大一批,但絕對不是數量的過剩,而是質量的優勝劣汰。
處於學齡階段人數是一個既定的量,但這個量並不是固定在某地方,而是會流動的。這個量往哪裡流入,哪裡就會出現「蜂擁」現象;從哪裡流出,哪裡就會出現「空心」現象,怎麼流動呢?一方面是學生選擇學校,生源必然會向優質學校集中;另一方面學校也會搶生源,優質學校更有優勢,去爭搶生源。雙向選擇的結果,必然導致優者更優,劣者更劣,結果非常明顯,不少學校會辦不下去的,老師就會面臨失業的問題:
從區域來講,失業的是廣大農村學校的老師。因為城市化程度越高,農村生源就越集中向城市流動,長年累月地流失,最終農村會徹底的空心化,這也就意味著農村已無生源可招了。既然沒有生源,那麼學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既然學校已經沒了,如果政府不安排出路,那麼老師就會面臨失業。
從學校來講,失業的是三四流學校的老師。因為教育產業化,強調辦學質量同時,又強調教育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這些教育集團掌握著比較優質的教育資源,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那些三四流學校由於缺乏這方面的資源,失去核心競爭力,就會面臨生源難求,舉步維艱的局面。更何況,現在名牌學校都在擴招,搶生源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這就極度地壓縮了三四流學校的生存空間,最終將它們淘汰出局。既然學校已經倒敝了,那麼學校裡的老師也只有捲鋪蓋走人了。
學校雖然會倒敝,但是老師這個職業依然是熱門。如果你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完全可以自辦培訓班,何愁沒有生源呢?
筆者的愛人就是一名民辦大專的英語教師,因為在今年暑期想教女兒學英語,但考慮到母親教女兒可能效果不好,需要製造一點學習氛圍,於是我愛人專門聘請了一名老外,由她來充當助教,開辦了一個小型的家庭英語培訓班。因為比較有特色和創意:一是小眾型,五六個孩子;二是雙師型,一中一外;三是家教型:融生活與教學於一體,所以效果很好,不少孩子的家長主動要求繼續辦下去。更有聽到這方面消息的家長,表示由他們自組五六個孩子,請求我愛人再新設一個班。所以,即使我愛人就業的學校倒敝了,也根本不用擔心自己失業。
失業的老師主要是自己不注重知識的更新,教學能力跟不上目前社會的需要了,是被時代所淘汰了。
本文來源:新浪博客「賈也的博客」,作者賈也,轉載時內容有調整
系茄葩編輯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未來課堂 | 翻轉課堂 | 編程教育
k12 | 遊戲化教學 | 國際學校 | 創客 | 北京十一學校
教育培訓 | 在線教育 | 別人家學校 | 老師說
網際網路+教育 | 家教O2O | 教育信息化 | MOOC | 人物誌
教育科技 | 微課 | 茄葩客 | 反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