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淘汰浪潮下,那些「穩定工作」的人,該如何找到自己出路

2020-12-12 欣雨的生活觀

文/欣雨

1

前幾天,一個久未聯繫的同學在微信上突然那聯繫我,說有沒有什麼工作可以推薦的。我仔細想了一下,公司現階段似乎並沒有招人的打算。但是出於同學情面,我還是答應幫他看看。

問他對工作有什麼要求麼?

他說了一句:都可以,只要不是太穩定就可以了,最好就是有挑戰性一些的,有前途。

我問他為什麼。

他回答:「穩定的工作容易被淘汰,沒有出路,現在不都是裁員潮嗎?」

說實話,當時的我真的是有些生氣,可以幫你找工作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還挑三揀四的。

其實,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穩定的工作就代表著被淘汰的結論,被人們傳得沸沸揚揚的呢?

而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真的是沒有前途的表現嗎?

一些諸如「安穩就是等死」「安穩的工作遲早會被淘汰」的言論雞毛滿天飛,充斥著整個網絡。

而很多人對這些是深信不疑。

那些需要能力平平的職位,避之不及,生怕染上了之後就是揮之不去。

看過這麼一個故事,兩個同專業的年輕人,剛出來到社會的時候,一個想要大展宏圖,於是四處尋找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但是,他看得上,別人看不上他,於是一路碰壁無數。

反觀另外一個同學,很快就找了一份跟本身專業不是很對口的工作。之後兩人見面,想著找好工作的那人,鬱郁不得志,另一個雖然也沒有什麼大成就,但跟那個一事無成的,每天投簡歷的同學相比,已經是算是很好的了。

一個雖然只是喝到肉湯,但是另外一個卻連肉湯都沒得喝。

雖然喝湯不是最理想的,但是,總比什麼都沒有得吃強多了。

當然,也不是說哪種是好的,哪種是不好的,只是事實擺在眼前而已。

康德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自由的夢想,很美好,也很殘酷,成功的人有,但摔慘的人也絕不是少數。不先腳踏實地將自己沉澱一番的人,不可能會飛得高。

折騰到最後搞得遍體鱗傷最後能得到的,往往還不如安分守己的人收穫的,而唯有原始資本累積的足夠多,才可以讓自己面對世界的桎梏時有翻身之力。

2

想起了在之前,一個做老師的朋友專門來向我請教關於編程的問題。我回答了她的問題之餘,就問她為什麼突然想要學這些,疑惑一個初中老師用不著教這些的吧。

她說,多學一門技術,總是不怕的。

我笑著打趣道:「怎麼,一個老師還怕失業啊。」

等聊下來的時候,卻是被她的一番話給驚住了。

「老師也有可能會失業的啊,現在不是有那什麼人工智慧嗎?說可以取代老師的。」

我驚訝於她的危機意識,同時也安慰她不用擔心,畢竟這種事情就算有,也離得還遠著呢。

她說了一句很是意味深長的話:以後的事情,誰可以肯定呢?倒不如趁現在生活有保障的時候,好好努力一把。

一直以來,裁員風波也是未曾消停。就拿最近的網易裁員事件來說。

一個為公司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員工,到頭來卻是被無情地炒魷魚,沒有絲毫情面可講的。

位於德國的奧迪汽車公司,也是預計在2025年的時候完成裁員6000人的目標,並將這些省下來的錢用到更新的領域。

其中,這些被裁的人也不乏一些優秀的一線員工,但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再優秀的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只能被淘汰。

事實擺在眼前,大家也是有目共賞的。

唐山38歲收費站大姐哭訴「我把青春獻給了收費站,我現在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

超市巨頭大潤發,也是敵不過時代,最終被收購。

京東已經研發出快遞配送機器人,不難想像得出,將來有一大批的人將會失業。

安穩的工作,確實有著很大被取代風險不錯,但是,並不是說安穩就代表著絕對的危險。

安分守己的人,並不代表著以後就沒有出路。

擁有安穩工作的人,是在可以維持原來生活的條件下,繼續去學習能夠有用的知識和本領。

一名工作穩定的職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忙其他的事情,搞個副業,寫個自媒體,這也是出路。

這就是安穩帶來的好處,居安思危,永遠要比當頭一棒,毫無準備要更好。

而且因為安穩被淘汰的往往不是因為工作的原因,而是缺少不願沉下心來學習的態度。

《易經·繫辭下》中有這樣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只有不斷地改變自己,適應時代,才能在時代的車輪中逃生,避免被碾壓,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過早就被淘汰。

3

最近,平安的聯席CEO李源祥辭職的消息一時間刷爆了朋友圈,但人們關心的並不是離職本身這件事情,而是那驚人的一串數字。

接近5000萬的年薪,還包括2億元的「轉會費」。

別人是人到中年,面臨失業的困擾,他則是越老越吃香。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到底是什麼樣優秀的人,才能是被人所追捧呢?

當然就是優秀,且本領大的人了。

那麼,什麼才叫本領大呢?

巴爾扎克說過: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這在飛速發展21世紀,這句話最好的理解就是:耐心+時間=終身學習=終生本領。

世界總是在不斷地改變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誰也給不出肯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不斷學習的人,不斷深入的人,才會有未來,才可能在未來佔據一席之地。

在全球興起的網上購物時代,馬雲早就已經是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美團原本是外賣行業,但卻是做起了專車;滴滴是做專車的,同樣也是搞起了外賣。

看似毫不瓜葛的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學習著自身優勢外的東西。

谷歌的CEO,Pichai也是說過:「在二三十年年前,人們接受教育之後就可以享用一輩子,但對當下這個時代出生的人來說,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必須保持終生學習。」

當單一的能力不能為自己穩定提供生活保障是,那麼就要在之前就學習除了工作崗位以外的,可以在未來謀生的技能。

只要做到未雨綢繆,自然就無所畏懼。

4

斜槓青年,這是一個頗為熱火的詞語。

在《雙重職業》一書中,是這麼定義的: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相信大家身邊也會有不少這樣的人,有著主業的工作之外,也有著其他的工作。

其實他們賺錢只是其一,最重要的就是為了未來做好打算。

一個人,是很難靠著一家公司吃一輩子,而中年的危機感,也是如此。愈老愈吃香的人只存在少數。

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曾經一個月薪兩萬的程式設計師,在30歲之後被辭退,為樂生計,不得不送起了外賣。

想要在之後有的選擇,那麼最好就要做到七分給公司,三分留自己,想要一頭扎進公司,就得想、掂量清楚,自己是否時候永遠不可或缺的。

如果把自己的精力都給了公司的話,那麼,能夠保證公司一輩子都給自己發薪水嗎?不可能的,就連華為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企業都不可能保證做到。

李開復曾經說過:在未來,大概有50%的人會失業。

其實,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在未來的AI智能時代,肯定會有不少的人會失業,而與這部分人劃分的分界線,就在於每個人的學習能力。

所以,暫且安穩的人不要害怕,趁著工作穩定的時候,抽時間去學習,去自我提升,接觸更多的事物,而不是只會守著一畝三分地,還整天提心弔膽,怨天尤人。

而穩定的工作不一定會被社會淘汰,關鍵是在於自己怎麼做,是否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有著無可替代的能力,雖然這樣的人只存在少數,但未嘗不可能不是自己,就比如上面提到的李源祥。

一個人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從來都不危險,危險的,是除了這份工作之外,一無所有。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人如何在疫情期間找到工作並發展他們的未來職業道路
    疫情期間找工作的澳洲人技能學習很重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增加了那些找工作的人的機會,尤其是在經濟動蕩時期。學習如何闡明你的技能和優勢,將讓你在面試中大有作為。員工應考慮工作"集群"而不是職業道路澳大利亞青年基金會(FYA)在一份題為《新工作心態》的報告中說,工人可以通過思考他們如何融入廣泛的"工作集群",而不是狹隘的職業來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
  • 《浪潮之巔》作者吳軍:雅虎被時代淘汰,下一個浪潮是連接與超級智能
    (原標題:《浪潮之巔》作者吳軍:雅虎被時代淘汰,下一個浪潮是連接與超級智能)
  • 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不妨考慮這3條出路
    有很多家長向小編反應過自己的孩子是專科院校的學生,現如今那些本科生找工作都這麼難了,自己的孩子將來該何去何從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專科院校未來的出路該如何選擇,在小編個人看來最後一條出路最適合也最風光的。
  • 哪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對於她的故事,我們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有多少高薪高知高技能的職場人,在30多歲,甚至40多歲的時候,也同樣會遭遇工作危機,本來高枕無憂的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1穩定工作也許就是假象大多數人所謂的穩定,不過是這個崗位看上去非常穩定而已。即使是崗位再穩定,也不意味著我們會永遠待在這個職位上。
  • 穩定的工作是在浪費生命嗎?如何判斷一份工作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對照他這句話,很多人認為自己的人生不算成功。比如:平凡無奇的穩定工作,它談不上有趣,甚至有時候還有點無聊。於是不少人叫嚷著:「我要跳出舒適區,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有趣的工作。」0130歲的我是否該跳出穩定無趣的舒適區我的來訪者何光(化名)今年30歲,大學畢業後在一所職業技術學校任教。這所學校在一個鎮子上,他太太是鎮機關的工作人員,兩口子在鎮裡買了房子。雖然兩個人的收入都不高,但在小鎮上,夫妻雙方都有穩定的工作,在外人眼裡是一件既幸福又體面的事。
  • 面對裁員失業,職場人該如何尋找出路?
    面對裁員失業,職場人如何找到出路?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都說了,這個不是中年人以上才會遇到的危機嗎?其實,這應該是所有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危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在職場上,每天公司裁員,每天失業的人很多,其實外部內在的因素都有。咋們先說說影響職場人失業的外部內在:1.企業內部管理不規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2.全球的經濟環境,比如前些年金融危機、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泡沫、p2p炸雷影響等。3.行業的發展遇到瓶頸期,或者說是過了紅利期。
  • 該如何找到出路
    「你是一個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想必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沒錯,我經常焦慮。」雖然人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幾乎都有著屬於各自的焦慮:不停看手機擔心錯過什麼加班壓力大,不加班壓力更大工作想放假,放假想工作一晃神就忘了接下來想做的事……
  • 月薪五千想要離職,卻又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該如何辦?
    從接觸這份工作到現在,我基本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經常被領導批評,即便是假期也很難落得個清閒。我想要離職,卻又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我該如何辦?」步入職場半年,月薪五千收入實際上已經遠超很多職場人士,從收入方面來看,朋友所從事的工作還算體面。每個人成功光鮮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
  • 如何在未來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
    我今天會分享一些我自己對於未來,對於我過去的學業,生活,工作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夠給小朋友們有所啟發。我想分享的最主要的話題是關於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工作又快樂,職業又喜歡,還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當二十年以後,當你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相信酷職業會是現在的一百倍。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存在的酷職業。2 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對未來充滿了想像,因為未來有無數多的可能性。
  • 你如何定義「穩定的工作」?想換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實嗎?
    受到這次疫情衝擊,企業在人才僱傭方面也產生了不少波折與動蕩,更多人開始傾向於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未來的工作和職場將被重新定義,究竟什麼才是「穩定」的?歡迎分享你的看法。YiKoU精算一切我覺得找個穩定的工作不如找個穩定的公司——抵抗市場變化能力強的公司。如果只談論穩定的工作,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工作,但是如果能找到穩定的公司,在這個公司內可以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這遠比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來的更合理。
  • 人工智慧大逆轉,高薪工作反而被淘汰!誰才是未來「最沒用的人」
    無論是歷史課本還是歷史老師,都會告訴我們這個鐵律:每一次工業革命,帶來技術革新,在創造一些新工作崗位的同時,也會淘汰一些原有的工作崗位,就像有了火車汽車,馬車夫會失業,電話普及之後,郵政平信就會萎縮……
  • 35歲以上的數控技術人員,未來出路在哪裡?
    數控編程教學訂單 | 技術 | 乾貨 | 編程關注可加入機械行業群35歲的年齡,意味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已婚,小孩3-10歲,上有老,下有小,精力比不過年輕人,加班熬夜比不過年輕人,工資相比年輕人沒有優勢,正處於最被動的人生階段,此時,作為技術人員的我們,未來出路在哪裡呢?
  • ​考不上大學沒出路?成績差不配復讀?高考落榜生的未來在哪裡?
    考不上大學沒有出路?成績差不配復讀?高考落榜生的未來在哪裡?當下高考志願正在填報,但是有不少同學在高考中失利,沒有考出好成績。這樣的話,因為成績不理想,導致志願無法填報,不能去讀大學。考不上大學,就好像就堵住了考生未來的所有出路一樣!
  • 「本科變專科」是給被淘汰學生一條出路?
    從各地考來的「學霸」們,有的並不清楚自己喜歡或者適合學什麼,看哪個專業分高,就報哪個,結果發現學起來太痛苦,課都不願去上;有的則發現進了大學一下子沒人管了,衝進遊戲殺個昏天黑地;還有的突然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但與所學專業大相逕庭……大學學習調整不好,結果只有一個:考試通不過,學分不夠。好在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定,畢業時可以選擇肄業也可以選擇拿張清華大學的大專文憑。
  • 那些香港街頭的年輕人,找得到自己的出路嗎?
    看不見的「拆」是餐飲、零售、酒店、貿易、運輸業動輒百億港元的損失和這五大行業中就業的100萬香港人的飯碗,還有股市中化為飛灰的萬億市值。  香港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的普遍預期是0,再「拆」下去,「拆」的就是香港的老本了。為了所謂的「自由」,把自己的家砸個底朝天,親手把自己的未來化作斷瓦殘垣,香港的年輕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嗎?
  • 大專生就業,如何突破用人單位對學歷的「壁壘」找到心儀的工作?
    有魚躍龍門金榜題名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激情的畢業生,也有一年一度邁出校門踏入未知世界及未來的的畢業生。對於畢業季的應聘浪潮,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當然,有部分人畢業就能進到自己心儀的公司,並且公司福利待遇工作環境都處於不錯的狀態。但是也有部分畢業生因為一時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而陷入迷茫,也有些人陷入到不停的入職辭職的惡性循環當中。 這個群體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即是大專生。大專生也叫大學生,那麼為什麼和本科生在面對招工企業時又有區別呢?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專科。
  • 考不上大學沒有出路?成績差不配復讀?高考落榜生的未來在哪裡?
    更有甚者,那些成績差的考生會被會抨擊,白白浪費了很多年的時間,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就算是想復讀再考一年,也會被人說成是不配復讀!那麼高考落榜生的未來在哪裡?只有復讀這一條路嗎? 高考落榜生別怕,除了復讀再考一次,你還有這些好選擇!
  • 最適合「文科生」的3條出路,工資穩定,入職難度還不高
    最適合「文科生」的3條出路,工資穩定,入職難度還不高 不知道從何時起,文科生似乎就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不少過分喜歡理科的人甚至會把文科生和沒出息畫上等號。但是文科生真的像很多人說的那般無用嗎?並不是!
  • 每個生命天生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也就是達爾文提出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理論。我的老師賽斯說:「我並無意貶義知性,它是非常重要的。」知性就像貓的鬍鬚一樣的自然,並非附加於自然,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的老師賽斯講過,要讓知性回歸自然。 就像《道德經》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樣,最後,人的理性也一定是要回歸自然,人類脫離不了自然。所以,我們的知性才可能被柔化,才可能找到它的根。
  • 中考被「淘汰」下來的職高生,未來就業怎麼樣?可選性少得可憐
    同學們也只能做社會最底層的人。沒有重視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只好步入社會工作。中考被淘汰下來的職高生,未來有哪些就業趨勢?由於近年來教育廳嚴抓普職比的情況,中學生們的形勢可以說很不樂觀。今年中考過後,可能有將近一半的同學上不了高中,只能選擇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