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都市報記者從貴陽市兒童醫院了解到,春節過後醫院依然忙碌,氣管異物等意外傷患兒較前期明顯增多。記者採訪了解到,春節期間醫院共收治了4例氣管異物的患兒,其中多為2歲左右的幼童,而對於吞食異物,家長也都全然不知。
孩子吞下的泡椒。
2歲男童吞下堅果 咳嗽氣喘父母以為是感冒
春節各家忙著歡樂的過節,而貴陽2歲的男孩鵬鵬(化名)卻在貴陽市兒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內度過,甚至不能見上自己的父母一面。
原來,春節期間鵬鵬不知何時吞下了堅果松子,年僅2歲的他並不了解吞下堅果對自己來說有多危險,而父母對此也全然不知。隨後,鵬鵬開始不時地咳嗽並有氣喘的症狀。
起初父母以為鵬鵬只是有點「小感冒」,還給鵬鵬吃了藥,可是鵬鵬的症狀不僅沒有改善,還在短短的時間裡越來越嚴重,著急的父母這才帶著孩子來到醫院就診。
經驗豐富的兒科醫生隨即為鵬鵬進行了相關的檢查,證實鵬鵬的氣管卡住了異物,必須立即取出。很快,孩子被推進了手術室,30分鐘後,醫生從鵬鵬的氣管內取出了大半顆松子還有部分堅果碎塊。
堅果、泡椒、筆蓋……幼童春節吞下各種異物
而春節期間,「受傷」的不僅僅是鵬鵬,貴陽市兒童醫院急診與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建麗向記者介紹,春節這段時間醫院已經接到4例因為吞食異物導致咳嗽氣喘而送醫的患兒。
「堅果、泡椒、筆蓋,甚至還有紐扣電池,目前都還有兩位患兒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讓我們吃驚的是,家長對此全不知情。」陳主任說,每年春節寒假都會接診很多氣管異物的患兒,這些患兒絕大部分都是吃了堅果類的食物被卡,最多的就是瓜子、花生、開心果等。
對此,陳主任說許多家長因無法及時識別孩子氣管內「藏」了異物的表現,或者在孩子突發氣管異物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常常導致孩子面臨險境。
節後發現孩子咳嗽氣喘 注意是否吞食了異物
因此,陳主任提醒廣大的家長,特別是3歲以下兒童的家長,3歲以下的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都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吃諸如瓜子、花生等需要咀嚼的堅果,或者果凍、年糕、湯圓等黏稠食物。此外,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要引逗孩子,因為這都容易引起嗆咳,導致異物進入氣道。
陳主任認為,吃食物時玩耍、哭鬧或者跑跳,食物容易進入咽喉部甚至氣管,導致異物卡喉或者氣管異物。發現孩子喉嚨有東西卡住,家長應及時識別孩子的異常,若孩子在進食時突然出現臉色通紅、不停地咳嗽就應該考慮發生氣道異物;孩子如果發生經久不愈的咳嗽、氣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抗炎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也應考慮有發生氣管異物的可能。
「特別是春節過後,如果家長發現家中幼童有咳嗽、氣喘等症狀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如果是誤食異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接受治療。」陳主任提醒。
文:記者 羅歡 來源:貴州都市報 編輯:皮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