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嬰幼兒後牙齒未發育完全、吞咽反射功能不良,咀嚼功能差等因素,在吞咽一大塊食物後,容易使食物嗆入氣管。比如,小孩吃東西時,若同時說話、哭笑,或遭到驚嚇,口含物就容易被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
「異物卡入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自行咳出的機率比較小,大部分需要通過氣管鏡手術取出,甚至有1%的病人要進行開胸手術,手術的風險很大。」謝主任說,異物剛進入氣管,會引起劇烈的嗆咳、憋氣。但當異物進入更深的支氣管內(一般只進入一側),症狀反而緩解,比如豆豆的情況就是如此。若未及時發現,時間一長, 異物會引發氣管炎症或形成肉芽被包裹住,就難辦了。
原本身體很好的豆豆,不知為什麼總會連續咳嗽,甚至嗓子都出現了沙啞,家長非常擔心,趕緊帶著豆豆到附近的某醫院就醫。可是,當輸液的過程中,病情反而更加嚴重了,豆豆突然哮喘,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情急之下,經醫院建議迅速轉院到四川省某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搶救。
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謝成告訴記者,接診的時候豆豆氣喘急促、口唇發紺,左側肺部呼吸音消失,各項的生命指徵都不好。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立即給豆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在維持孩子的氧合前提下,放射科順利完成了床旁胸片檢查,而胸片的結果卻讓在場所有人震驚:孩子的左肺竟然「不見了」?!
肺從片子上消失,醫學上稱為「白肺」。正常的肺部有空氣進入,在 CT 片上是呈影的。「白肺」,即肺部顯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狀,起因一般是重症肺炎或者大量的胸腔積液。但是豆豆並沒有肺部疾病史,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謝成告訴記者:「當時反覆追問家屬是否有異物嗆入病史,但是孩子的父母都堅決否認。」
情急之下,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謝成決定立即進行床旁纖維支氣管鏡探查氣道情況。當纖維支氣管鏡進入氣道時,顯示屏上看到豆豆的左側主支氣管被完全堵塞。如果不儘快解除堵塞,後果不堪設想。隨後,經過同兒外科、兒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成立專家小組會診病情,結合小女孩的年齡特點,最終鎖定支氣管內異物或是塑型性支氣管炎。
「若是塑型性支氣管炎,除了用纖維支氣管鏡取出堵住氣道的塑型物外,別無他法。若是支氣管內異物,孩子當時在有創通氣支持下氧合都很不穩定,無法承受在全麻術下支氣管硬鏡行異物取出術的風險。」謝主任說。
謝成副主任充分與家屬溝通後,在ICU裡進行了床旁纖維支氣管鏡取異物術。整個手術持續近2個小時,「當時將堵塞的東西一點點取出後,才發現造成孩子生命危險的就是小小的半粒花生米和圍繞著花生米周圍異常粘稠的痰栓。」謝主任說,因為這半粒花生堵住了左側支氣管出口,空氣無法進出肺部,豆豆的左肺已經出現感染,產生膿液。
手術完後,醫生將取出來的東西拿給家屬看的時候,家屬才恍然大悟說:「前段時間娃娃確實自己拿了花生米吃」。
二 女童將花生嗆入氣管,因咳嗽伴隨發燒,家長當普通感冒治一周
每個孩子生病的時候,不光孩子難受,父母的心裡也是備受煎熬,如果孩子去治療,情況又沒有好轉,父母更是心急如焚。近日,就有一個2歲的女童,因為發燒咳嗽,在診所治了一周的感冒也不見好轉,到了醫院才發現,治療方向完全錯了。
前不久,一個女孩,因發燒和咳嗽,在當地的一個小診所治了一周的感冒,輸液、打針都不見效,父母才著急,將孩子帶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事發當天,女童的爸爸給女兒吃了花生米,女孩在咀嚼的時候,跟哥哥打鬧,結果不慎嗆入了花生碎,突然大聲地咳嗽起來,甚至咳到嘔吐。
第二天,女孩開始發燒,父母帶著女兒去診所,當普通感冒治了一周,停打消炎針之後,孩子仍然發燒,於是父母就帶著孩子來到了醫院進行檢查。
醫生說,女孩入院之後,他們給女孩進行了探查手術,在孩子的氣管內,發現了花生碎和膿液,將這些異物吸出之後,孩子的肺部呼吸音就基本對稱了。
不過醫生說,給這麼大的孩子進行探查手術,對於孩子來說,風險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在鬼門關前走一遭」。 孩子生病的時候,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醫比較保險。不過,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父母也要注意,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不要讓孩子跑跳、打鬧和逗孩子笑。家中的小型物件,也要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誤吞或者是嗆到。
為了保護孩子,還請家長們排查家中安全隱患,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