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李姓,根在鹿邑,望出隴西,派分上杭。」鹿邑作為老子故裡,已成為海內外數以億計的李氏宗親尋根祭祖的聖地。1月12日上午,《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攝製組尋根採風活動第三站走進河南鹿邑,劇組總導演張清及全體採風團成員在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會長李文德的陪同下,參觀了太清宮、中華李氏大宗祠、明道宮和老君臺,進一步證實了「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孫的先祖」的說法。
(《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攝製組尋根採風活動第三站——老君臺)
鹿邑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史料記載,李氏立姓始祖李利貞的先祖不堪殷商當道的忤逆之禍,避難到現在的鹿邑,因食李子而生,乃易姓為李。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是李利貞的十一世孫。
(劇組總導演張清在聽取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會長李文德的老子文化介紹)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十裡的太清宮鎮,太清宮鎮舊名厲鄉曲仁裡,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家、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據史志記載,東漢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管霸前來創建,始名老子廟。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延續至今。自「靖康之亂」後,太清宮屢遭破壞,後又數度廛修。世人尊稱為「天下第一」老子、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的傳世名作《道德經》被公認為世界最古老的哲學經典、目前《道德經》已被譯成世界語,德、意、日、俄等20多種文字200多種譯本,把老子列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孫的先祖,目前李姓在全國人口中佔漢族人口的7.9%,已達9,500萬人,加上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李姓已經超過一億人,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為老子廟會、鹿邑都會迎來,自海內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李氏尋根訪問團,來到鹿邑尋根祭祖。
老君臺又名「升仙臺」,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更名為「老君臺」,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裡鹿邑縣城內東北隅。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因而得名。老君臺臺高8.84米,臺面面積765平方米,全臺以古式青磚堆砌,由25個平面圍成一柱形高臺,臺面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一間,正殿向南直對山門。山門下有臺階32層。老君臺作為歷史遺物,是道教勝地,更是傳統道教思想在我國發展和延續的有力見證。
當日下午,採風團一行在鹿邑縣委宣傳部的組織下,與當地研究老子文化和李姓文化的學者及民間藝人進行了座談,在座談會上,與會學者闡述了鹿邑豐厚的文化底蘊,擁有「老子故裡、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個知名文化品牌。與會專家認為「天下李姓, 根在鹿邑, 望出隴西 ,派分上杭」已經稱為社會各界共識。雙方還針對即將拍攝的《中華百家姓之姓氏起源》的」李姓」劇本進行了探討,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溝通。鹿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麗娟同志希望李姓的拍攝能夠放在鹿邑進行,並表示會對拍攝給予支持。
(劇組總導演張清與老子文化、李姓文化的學者及民間藝人進行了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