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赴中國留學給我的人生帶來新機遇——訪泰國華裔記者唐海源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曼谷4月16日電專訪:赴中國留學給我的人生帶來新機遇——訪泰國華裔記者唐海源

新華社記者楊舟 李欣瑩

泰國電視3臺記者唐海源是目前泰國媒體中少有的會講中文的記者。他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赴中國留學的經歷為他的人生提供了很多新機遇。

現年32歲的唐海源在家中向記者講述了他去中國學習中文的故事。

唐海源大學畢業後開始從事體育報導,曾在多家泰文媒體工作。2010年,他前往廣州報導亞運會,正是這一個月在廣州的工作經歷讓他決定去中國留學。

「我家是泰國華裔,但家裡人都不會講中文。當時在廣州我只會說一點點中文,但中國朋友都對我非常友善,這份友誼讓我下定決心去中國學習中文,了解自己的根。」唐海源說。

從廣州回泰後,唐海源先在泰國一所大學的夜校進修中文,2011年赴北京語言大學就讀。

由於爺爺當年因為逃難來到泰國,再加上泰國過去一段時期的教育宣傳,唐海源以前對中國的印象是「戰亂與貧窮」、中國人「冷漠」等。但一年的留學時光徹底改變了他的這些印象,並令其對自己的華人身份自豪起來。

在北京的一年中,唐海源如饑似渴地了解與中國相關的一切。「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首都北京,什麼都很大,連飯菜的分量也幾乎是曼谷的兩倍,」他打趣地說,「但是北京地鐵的票價比曼谷低太多了,從這點來說,中國民眾享受著較好的政府公共服務。」

暑假期間,他乘坐30個小時的列車從北京到深圳,再到潮州市饒平縣祭祖。

他告訴記者,他選擇坐火車是想看看中國從北到南的風光,聽聽中國各地人的口音。

深圳的繁華更讓他深刻感受到中國發展速度之快。「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深圳就從一個漁村變成今天的大都會,只有中國能做到,這很不容易。」

學成歸國,中文成了唐海源的「秘密武器」。

「回國的第二天我就找到了工作,因為我在簡歷上寫著我會中文,在中國留過學,而中文人才在泰國十分搶手。」他回憶道。

雖然因中文找到了工作,但在工作中使用中文的機會不是特別多。後來,他又轉到泰國電視3臺,繼續擔任體育記者。

2017年春節,電視3臺決定播出引進的中國電視劇2010版《三國》。會說中文的唐海源得到了重視,成為《三國》特別節目的主持人,邀請嘉賓講述三國的故事,而這檔節目也讓他在泰國小有名氣。

在日常工作中,唐海源利用自己會中文的優勢,不斷參與跨界報導,如泰國的中文教育現狀、泰中旅遊合作等。近期,泰國武裡南府希望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到訪,專門請他協助組織中國記者團前往當地參觀。

「我去中國留學前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回國以後,一定要用自己所長把中泰兩國的民眾拉近,我正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唐海源說。

「中國是世界的未來,中文一定會是未來世界的通用語言之一,我認為有機會的話,泰國記者都應去中國親眼看看,打開自己的眼界。」(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生赴泰國留學現狀以及泰國中文留學前景展望
    隨著泰國留學逐步被國內認知,其較高的教育品質、低廉的學費以及較低的門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那麼中國留學生的現狀是怎樣的,以及未來的中文留學前景怎麼樣,我來試著一一解答。泰國留學生中國學生赴泰國留學現狀隨著泰國留學人數增加,隨之帶來些許問題,下面著重講述一下中國學生去泰國留學的現狀。
  • 專訪:願做中西方交流的橋梁和使者——訪英國薩裡大學校長逯高清
    新華社倫敦10月30日電專訪:願做中西方交流的橋梁和使者——訪英國薩裡大學校長逯高清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顧震球「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願意發揮自身優勢,做中西方交流的橋梁和使者。」英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逯高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現年55歲的逯高清出生在中國山東農村,20世紀80年代初赴澳大利亞留學。他致力於納米材料研究,曾出任昆士蘭大學納米材料中心主任,當選澳大利亞最年輕的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並成為昆士蘭大學副校長。2015年,英國薩裡大學遴選校長。
  • 北京華文學院泰國分院華裔生赴京「語言實踐行」
    北京華文學院泰國分院華裔生赴京「語言實踐行」     圖為北京華文學院副院長郭熙(右)與北京華文學院泰國分院院長魏青(左)交流。
  • 紐約華裔餐館業者:從焦慮到求生 疫情帶來新機遇
    (美國《世界日報》/黃伊奕 攝)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疫情以來,美國不少華裔餐館經歷了從從焦慮到積極求生的過程,而華裔餐飲業者林國耀就是其中之一。「疫情開始在美國蔓延時,我整整兩個星期處於十分焦慮的狀態,不知道接下來店鋪該如何發展。好在一系列措施下,店鋪營業額反而上漲,員工收入也是以往雙倍。」
  • 赴泰留學,何去何從?
    中國留學生在泰國學習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泰國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讓孩子到泰國留學深造。據全泰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統計的最新數據,泰國現有約3萬名中國留學生。而據泰國前五名校官方招考中心暨雲南環亞國際教育中心統計,雲南學生前往泰國留學的人數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 南方財經專訪天道教育創始人石凌空:留學產業的機遇與未來
    南方財經專訪天道教育創始人●●  天道教育創始人石凌空先生近期接受了中國權威媒體南方財經集團21財經報導專訪報導疫情時代留學趨勢分析。石先生從當下家長們關心的疫情與地緣政治雙重風險,中產階級不變的教育焦慮,留學產業的機遇與未來三個領域進行了探討。
  • 專訪GMAC總裁Sangeet Chowfla:疫情、籤證限制導致赴美留學意願...
    針對疫情期間國際商學院項目的申請趨勢,以及美國新政府上臺對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的影響,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近日對GMAC總裁兼執行長Sangeet Chowfla進行了專訪。在Sangeet Chowfla看來,美國新一屆政府對留學生申請、在美實習以及相應的工作移民籤證政策方面,已陸續釋放出積極、開放的信號。他建議,有意赴美就讀商科的中國學生應儘早開始準備。
  • 專訪:中國的發展充滿無限機遇——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科恩·蘭...
    新華社倫敦10月3日電專訪:中國的發展充滿無限機遇——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科恩·蘭貝茨新華社記者顧震球 金晶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科恩·蘭貝茨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發展取得了驚人成就,中國人民應當對這樣的成就感到驕傲
  • 專訪:中國遊客呈現出行升級新特點——訪德國開元週遊集團首席執行...
    新華社柏林1月27日電  專訪:中國遊客呈現出行升級新特點——訪德國開元週遊集團執行長周鴻圖  新華社記者朱晟  「中國遊客出行升級為中德、中歐間開展更多經貿合作帶來機會。」德國開元週遊集團執行長周鴻圖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遊客出行升級讓德國人和歐洲人更多認識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有效增進了中歐人文交流。  據介紹,中國遊客是開元週遊集團的主要客戶群體。2019年,開元週遊集團接待從中國出境赴德國及歐洲的遊客超過5萬人次。
  • 為什麼留學生都選擇去泰國留學,泰國格樂大學怎麼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泰國留學,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發展,需要精通中泰雙語了解兩國文化的留學生。國內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選擇出國留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那泰國留學有哪些優勢呢?環境不錯素有「微笑佛國」美譽的泰國,94%的人口信仰佛教,40%以上的人口擁有華裔血統,連續4年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據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公布顯示泰國在世界上66個國家中幸福指數最高),據美國旅遊雜誌悅遊公布2018年讀者投票結果顯示泰國首度榮膺新增獎項「最友善國家獎」,這裡社會治安良好,物美價廉,美食多樣,水果豐富
  • 去泰國留學後,就業前景如何?
    中國留學生在泰國畢業後,只要學生本人願意和被泰國的企業或單位(包括中國的在泰企業)聘用,是可以在泰國工作並居留的。學生們畢業後,與用人單位籤訂聘用合同或建立勞動關係後,將得到泰國政府頒發的統一外籍人員的工作證,並獲得個人的工作籤證(每年延期一次,在泰國境內就能完成延期,不用回國辦理手續)。
  • 泰國留學常見問題之二
    偷盜搶現象,在泰國比較少見;3).泰國、中國兩國傳統友誼,國民對華人格外友善;4).泰國是一個平和的國家,素有「微笑國度」之稱。所以,去泰國留學,安全問題是可以放心的。3.華人在泰國的地位如何?目前在泰國的華人約有450萬-600萬人,佔泰國全國人口的10%左右。華裔在泰國有很高的地位,在當地十分受尊重, 無種族歧視。
  • 且慢瞧不起赴泰國留學
    有外媒稱,如今有越來越多中國學生選擇到泰國留學,泰國各地大學2017年招收的中國新生總計8455人,比2012年多一倍,目前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多達3萬人。(1月20日《參考消息》)乍一看,到泰國留學,有的人可能會不屑一顧,甚至有的網友還在留言中冷嘲熱諷。實事求是地說,泰國的大學在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確實不算太高,不要說同美國、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大學相比,就是與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大學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正因為如此,有的人可能覺得選擇去泰國不如去歐洲,去日本,去美國。
  • 外媒:越來越多中國學生赴泰國留學 理由很現實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 外媒稱,如今有越來越多中國學生選擇到泰國留學,泰國各地大學2017年招收的中國新生總計8455人,比2012年多一倍,目前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多達3萬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18日報導,28歲的何婷八年前以交流生身份從家鄉雲南省景洪市乘船經湄公河前往泰北清萊府。
  • 專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訪新加坡...
    新華社新加坡9月8日電專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新華社記者蔡蜀亞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58歲泰國華裔獲文學碩士 是廣西年齡最大的碩士生
    她是泰國華裔留學生徐蓮佳,比頒獎的院長還年長。  據廣西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寅生介紹,徐蓮佳是目前為止廣西年齡最大的碩士畢業生。  「我小時候經常聽父親放的漢語歌。」徐蓮佳用流利的漢語告訴南國早報記者,她出生在一個華裔家庭,因為小時候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沒有時間好好學習。作為一名華裔,她對漢語有著極大的興趣。
  • GMAC總裁Sangeet Chowfla:疫情、籤證限制導致赴美留學意願下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訪GMAC總裁Sangeet Chowfla:疫情、籤證限制導致赴美留學意願下降 美新一屆政府釋放積極信號中國學生赴美就讀商學院研究生或工商管理碩士(MBA)項目時,一門重要考試就是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
  • 泰國興中文 國學熱暹羅 泰北散記
    鄭燕燕介紹,該校中文系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成為很多學校和中資企業的搶手人才,「經常有企業來學校尋覓中泰雙語和中泰英三語人才。」 鄭燕燕祖籍潮州,畢業於廣州美院版畫系,除了老師,她另外的身份是畫家和藝術家。精通藝術和泰語,讓她成了泰國政府引進和聘請的人才,從藍甘信大學自2003年成立中文系伊始,她就被聘請為專職中文教師,並教授中國書法和國畫。
  • 專訪:「與習主席見面是我人生的獨特經歷」——訪希臘羅德島愛琴海...
    新華社雅典11月9日電 專訪:「與習主席見面是我人生的獨特經歷」——訪希臘羅德島愛琴海學院負責人斯庫爾託斯新華社記者 于帥帥 李曉鵬希臘羅德島愛琴海學院負責人尼古勞斯·斯庫爾託斯日前在羅德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激動地回憶起5年前那次難忘的見面。2014年7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羅德島,在前往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並對拉美四國進行國事訪問途中進行技術經停,並在此會見希臘領導人。希方特意安排兩國領導人會見在羅德島世界文化遺產——騎士城堡中舉行。
  • 專訪:中馬經貿合作面臨新機遇——訪中國駐馬爾地夫大使王福康
    新華網馬累7月16日電(記者黃海敏 楊梅菊)中國駐馬爾地夫大使王福康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馬爾地夫政府希望改變經濟單一結構,實現經濟多樣化,把馬爾地夫打造成外部進入南亞地區的平臺,這給進一步深化中馬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    王福康說,馬爾地夫地處印度洋中心地帶,是東西方貿易樞紐,每年有大量貨船在馬海域內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