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懷激烈奮鬥 真情永遠相守
——2020「追夢火焰藍」採訪印象
■ 本報記者 張長山
從北京到吉林,從吉林到江蘇,從江蘇再到湖南,記者一路採訪,一路被感動著。11月6日到11月15日,記者隨2020「追夢火焰藍」採訪團採訪,見到了許多既平凡又偉大的消防指戰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詮釋著習近平總書記授旗訓詞精神,踐行「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採訪結束,他們的故事依然在記者的腦海中閃爍……
不希望立功出名 只希望平安祥和
「要拼,就要拼盡最後一分力氣;要博,就要博到無能為力!」 吉林省森林消防總隊延邊支隊琿春大隊二中隊班長相清說。自2003年以來,相清在森林消防崗位上一幹就是17年,曾榮立三等功3次。剛剛,他又榮獲「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稱號。
訓練中的相清
這些年,相清駐守的區域沒有發生過大火災,但他卻參加了十多次跨區增援滅火戰鬥。2011年,他和隊友赴黑龍江滅火。濃煙滾滾、倒木遍地,他們手腳並用,在大興安嶺70度的陡坡上追擊火頭。一沒水源,二沒工具,他們只能把沒燃盡的樹放倒,再用土埋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相清帶領大家硬是用手扒開草皮,將草皮捲成捆,連續奮戰三晝夜,徒手開闢了10多公裡的隔離帶。
「大火中燒死的都是跑得慢的。」 相清對隊友說。話糙理不糙,他們的工作有時候就是和死神賽跑。處置森林火災,以火攻火是常用戰術,相清是放火先鋒員的不二人選,因為他技術過硬會放火,體能過硬跑得快。
訓練中,相清對自己狠,對隊友嚴。他告誡大家,良好的體能、精湛的技術,是對自己、對家人負責,更是保一方平安、完成搶險救援任務的保障。「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國家隊,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在危難時刻、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相清說。
2019年3月21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學儲罐突然發生爆炸事故。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方家營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丁良浩和隊友接到上級命令後,顧不上吃飯,連夜趕赴響水增援。
丁良浩在南京成了「明星」
整個戰鬥班共8人,除丁良浩外,大部分隊員都是第一次參與這樣重大的滅火救援任務。趕往現場的路上,丁良浩一再叮囑大家認真檢查膠靴、防化服,做好個人防護。
現場毒氣瀰漫、毒水橫流,丁良浩和攻堅組的隊員們不斷深入核心區域,全力搜救被困人員,他們在廢墟中仔細搜尋,尋找希望……
這樣的硬仗丁良浩打過許多次。2007年7月15日,南京最大的集貿市場金橋市場發生火災,丁良浩冒著濃煙成功將3名已接近昏迷的被困人員救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丁良浩隨南京消防支隊馳援災區……
丁良浩2018年11月被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評為「十大傑出消防衛士」, 2019年5月被評為「中國好人」,2020年5月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說:「消防員的工作不僅是緊張刺激或者驚心動魄的,更多的是平凡的堅守和默默的付出。」
蔡瑞是北京市天安門地區消防救援支隊故宮特勤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2019年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和「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故宮特勤消防救援站建立以來,先後累計200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在該站「榮譽滿屋」的榮譽室裡,蔡瑞卻是一臉平靜地說:「我不希望有什麼功勞,只希望我們守護的地方平安祥和、永無火警。
傳承紅色基因 守護人民安全
「我們每年投入力量超過3000人次,巡邏裡程超過1萬公裡,相當於每年走完一次『長徵』。其實,每一次使命的承擔,就是每一次新的長徵。老一輩長徵的火種在心頭,我們在徵途上就不怕艱難與險峰!」 蔡瑞說。
故宮特勤消防救援站於2019年12月31日正式掛牌,原為故宮消防中隊,是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成立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故宮消防指戰員倍加珍視這一政治本色,駐故宮、守故宮、愛故宮。
「我們為什麼能守住故宮消防安全萬無一失?那是因為我們 『冬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葉』,傳承了各大宮殿『一口清』、手繪消防作戰圖的絕活兒;那是因為我們為每個宮殿制定了火災撲救預案,用數位化沙盤推演,開展實戰化演練,我們創新了『應急處置五套操法』、研發了『肘式水槍』、自製『重疊式水帶推車』,提升了『一分鐘』應急效能;那是因為我們日日備勤,夜夜堅守。」蔡瑞說。
改制轉隸以來,故宮消防指戰員瞄準「全災種、大應急」,創新了38項基本功和52項實戰操法,經常深夜負重爬景山,夏天馬靴能倒出水,冬天汗水能結成冰。蔡瑞說:「所有人都秉承一個信念:沒有戰功就是最大的戰功!」
「偉人故裡消防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是湖南省韶山市消防救援大隊的隊魂。自1957年建隊以來,該大隊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使命,確保了韶山市63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火災事故。
韶山每年接待中外遊客2000餘萬人次,對消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該大隊在景區設置了便民消防執勤點,啟動了愛民巡查線,發起了「消防助你安全遊」活動,向旅客發放「消防聯繫卡」,在天下韶山網作溫馨提醒,並公布報警電話和服務內容,第一時間提供救助服務。
2017年7月,韶山市遭受百年一遇強降雨,該大隊指戰員聞警而動,先後轉戰楊林、清溪、如意、銀田等地,連續奮戰18小時,營救被困群眾82人,轉移遇險群眾165人,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令群眾滿意的答卷。
2019年9月,一對來韶山旅遊的父子不慎失足落入毛主席故居前的荷花塘中。該大隊消防員聞訊後,立馬中斷訓練,趕到現場,及時將落水父子救起,成功避免了溺水悲劇的發生。
吉林省森林消防總隊延邊支隊琿春大隊,轄區與俄羅斯、朝鮮相連接,最東邊的防川值勤點能做到一眼望三國。
受生產方式影響,鄰國常常放火燒荒,這就易造成「外火犯境,內火頻發」之勢。結合實際,琿春大隊在防川國家級景區設立了森林消防救援站,在開展防火執勤和救援的同時,為遊客提供幫助。
該大隊秉承「祖國綠色一寸不丟」的理念守護邊境,被評為「吉林省連續3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先進單位」。
愛上「火焰藍」 愛上守護平安的人
原兆華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丈夫李楊,讓他在椅子上坐好,然後悄悄地把拐杖移出採訪團記者的視線。
原兆華小心翼翼地將丈夫李楊扶到座位上
原兆華,2011年入黨,吉林省延邊州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科專業技術二級指揮員。李楊,2009年入黨,現為延邊州消防救援支隊參花街特勤站副政治指導員。李楊因訓練受傷動了手術。受傷前,他與隊員連夜背回4名在山裡採蘑菇迷路的老人。
原兆華有時候會在單位的指揮屏上看到李楊。「擔心、心疼、著急等心情都有,但消防救援就是他的工作。孩子有病他不管,老人有病他有事,我生孩子他救人……我理解他,看到他帥帥的『逆行身影』,我就自豪。」原兆華說。
原兆華和李楊的愛和許多消防員夫妻的愛一樣,有浪漫、有深情,更有奉獻和犧牲。
換上戰鬥服,拿上滅火器,1分鐘內到達火場中心點,其餘隊員協助疏散遊客,5分鐘後,火被及時撲滅。這是湖南韶山景區女子志願消防隊滅火實戰演練的一個場景。每天下午4點,這支消防娘子軍都會組織一場滅火實戰演練。
這支娘子軍成立於2009年9月30日,是湖南省首支女子志願消防隊。在2010年的全國防火牆試點現場會上,女子志願消防隊員嫻熟的消防技能、颯爽的巾幗英姿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稱讚。
韶山景區女子志願消防隊擔負著撲救景區初起火災事故和引導遊客緊急疏散的重任。今年以來,該隊落實重點部位常態化防火巡查,排查隱患100餘次,發現並整改消防隱患20處,及時消除館區存在的流動安全隱患。她們將消防小提示、小知識融入到講解中,提醒遊客時刻注意消防安全,解答旅遊常見問題。
「你為什麼要當消防志願者?」記者問正在參加演練的小胡。她答:「不愛紅裝愛武裝,我穿上消防服是不是更嫵媚?」
不遠處,有遊客正對著值勤的隊員拍照。全副武裝的她們儼然成了景區裡最美的風景。
提升新技能 勇攀新高峰
——2020「追夢火焰藍」採訪掠影
■ 本報記者 孟德軒
為適應「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正在加快轉型升級,廣大消防救援指戰員牢記訓詞精神,對標新的職能定位進行探索、實踐。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2周年之際,本報記者深入基層一線,對各地消防救援隊伍展開採訪,記錄下了「火焰藍」在新時代勇攀高峰的故事。
「全災種、大應急」老消防員有了新技能
隨著隊伍轉型升級和「一主兩輔、一專兩能」目標任務的下達,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力爭成為森林消防隊伍轉型升級的排頭兵,逐步將自身職能擴展至水域救援和地震救援等新領域。
新領域太陌生,指戰員有本領恐慌怎麼辦?「人員實裝實訓、設備實測實練、戰法實操實演」這18個字成為特勤大隊破解新科目難題的鑰匙。
今年8月,特勤大隊將水域救援訓練場地放在了沱江和三岔湖水域,通過為期20天的場景式教學、分布式操作、交流式研討、無腳本演練,全面提升了消防指戰員在陌生、複雜水域的救援能力。
8月16日,四川省金堂縣遭遇暴雨,9個街道和鄉鎮遭遇洪災,4萬餘名群眾被困,特勤大隊接到上級指令後前往一線救災。雖然受災地區地形複雜多變,衝鋒舟時常擱淺,水中有危險的暗坑,但憑藉在日常訓練中練就的真本領和「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戰鬥精神,特勤大隊成功完成了搶險救援任務。
打造精兵勁旅 助力「五飛」上線
面對四川省各類地質災害多發、搶險救援任務繁重的現狀,自2018年起,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隊嚴格選拔,抽調精兵強將,逐步組建了五支「一專多能、機動靈活、快速高效」的「飛系」救援隊伍。他們分別是「飛豹」地震快反救援隊、「飛鯊」供水排澇救援隊、「飛貓」高空繩索救援隊、「飛龍」水域災害救援隊和「飛鷹」航空救援服務隊。其中,「飛豹」承擔重特大陸上地震災害、地質災害、建築物垮塌事故的先期突前偵察和整體快速搜救任務;「飛鯊」承擔大型災害現場遠程持續供水和嚴重洪澇災害大功率吸水排澇任務;「飛貓」承擔城市及戶外的高空、高角度、大跨度、高落差、受限空間等全地形繩索救援任務;「飛龍」承擔江河湖溪、人工水庫、泛洪區、內澇區等水域水面人員搜救和水下潛水打撈任務;「飛鷹」承擔災情空中偵察、力量快速投送、人員緊急轉移、空地一體救援等空中救援任務。
森林大火逼近,四川省涼山州消防救援支隊指戰員在現場堅守(資料圖片)
5年來,著眼於「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還組建了地震、石化、水域、山嶽、核生化、戰保、重型機械7大類29支專業隊伍,全面提升了重特大事故災害處置能力。
巧用「大數據」 邁向新高度
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利用「大數據」技術,有力提升了城市滅火救援水平。該支隊的滅火救援指揮系統可概括為「一個中心,四朵雲」,即消防塊數據指揮中心,外加一體化滅火救援指揮平臺、物聯網消防管理平臺、隊伍智能管理平臺、紅門政教、幹部績效考評和「三重一大」系統匯集起的指揮、監管、黨建、隊管「四朵雲」。在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從報警、接警、下發指令到出警,前後不超過3分鐘。同時,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指揮中心還可以向前線指揮終端發送火場相關信息,為前線指戰員制定滅火救援作戰方案提供幫助。
而這一切得益於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建立的一體化滅火救援指揮平臺,它儲存了貴陽市2754家重點單位火災預案,26890份音頻、視頻、照片,7456條市政消火栓實時信息,實現了車輛、人員、水源、預案、實時路況、視頻監控智能化實時調度指揮。
「轄區內任何重點單位著火,與其相關的所有數據信息都能調出來。」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處副處長郭又元告訴記者,以前他們做滅火預案,需要一頁一頁翻各種紙質資料,現在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查到信息。這讓出警的消防指戰員作戰更有力,安全更有保障,實現了前線決策輔助「全、快、準」,指揮調度更科學合理。
組建微型消防站 確保社區安全
花果園是貴陽市人口密度最大的社區,這裡有200多棟高層建築,居住著50多萬居民,有的居民樓高達46層,是個典型的「高大密」社區。如何保障這裡的消防安全,是社區管委會和物業公司必須面對的難題。
為了守護社區消防安全,花果園社區建立了23個微型消防站,每個消防站配備12名有經驗的退伍消防員, 6人一班,全天值班值守。這些專職消防隊可以在3分鐘內到達社區內的任何火災現場。去年,花果園微型消防站隊員共出警250餘次,成功處理多起初起火災。5年來,花果園社區沒有發生過一起有人員傷亡的火災。
此外,花果園社區還安裝了8253套電氣火災監控系統、30271個剩餘式電流互感器、21057個溫度傳感器,這裡正在用智慧消防系統的「技防」代替傳統的「人防」。如今,花果園社區的防火栓只要水壓有異常,社區大數據中心都會接到自動報警,消防設施故障維修時間也從2天縮短為3小時,隱患排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從山村到社區「消防守護」助力脫貧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國家級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為了啃下這塊脫貧攻堅「硬骨頭」,怒江州已將佔總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搬出大山,遷入新居」。
消防員在怒江州安置點扶貧車間講消防
但怒江州農村傳統的「火塘文化」和農耕習俗,讓很多被安置群眾不能立刻適應社區生活,而留在山中的村民也對消防安全知識缺乏了解。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雲南省消防救援總隊今年啟動了助力怒江脫貧攻堅「消防守護」計劃。
根據「消防守護」計劃安排,今年6月以來,雲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抽調80名消防業務骨幹組成服務隊,分兩批進入怒江州各村鎮,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四個一」消防服務活動,實現器材進村、力量進點、培訓進隊、服務進戶。
雲南省怒江州消防救援支隊在扶貧安置點開展消防安全宣教活動
服務隊隊員下沉到一線,深入到村民家中,一對一、面對面、手把手教村民防火滅火知識。此外,當地民族文化藝術團和「非遺」傳承人也在消防隊伍的組織下,加入到消防安全宣傳中來。服務隊還製作了大量雙語宣傳手冊和海報發放至安置地居民和山中村民手中,幫助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群眾掌握撲救初起火災和自救逃生知識技能,使他們從消防「零認知」向具備基本消防安全素養轉變。
據悉,「消防守護」計劃實施以來,服務隊防火知識宣傳已覆蓋怒江全州84%的村寨,培訓少數民族群眾2.6萬人。怒江州今年火災起數和直接財產損失分別同比下降30%和26.5%,有效杜絕了因火致貧、因災返貧現象。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編輯:劉冰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孟德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