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花子健,編輯 於浩。36氪經授權轉載。
1、自樊路遠入主優酷以來,內部啟動多項改革力求讓優酷煥然一新,比如要求優酷員工一定在早上九點半前打卡上班。
2、樊路遠從阿里媽媽拉來了一支200人規模的商業化團隊。他為了這支團隊,找了幾次逍遙子(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他甚至急迫到,方案還沒確定,就拉著他們到優酷開會了。商業化和虧損縮減,是優酷未來的主要目標。
3、針對阿里巴巴的收購,優酷土豆的內部曾出現過兩種聲音,一是接受不了改變和阿里的文化而選擇離開,二是認為阿里帶來了錢,從而能大幹一場。
4、很多優酷的人都認為,如今的局面不是因為優酷選擇了廣告而不選擇會員,而是優酷做什麼都慢了一拍。特別是2013年為了盈利,犧牲了整個2014年,也影響了2015年。
對於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來說,「9」這個數字或許和他非常有緣。
他從進入清華讀本科到博士畢業,總共花了9年的時間;從把自己一手創辦的焦點網賣給搜狐,再到離開搜狐,又經過了9年的時間。
2010年4月,愛奇藝正式上線前夕,原本他們計劃了一個盛大的慶祝儀式,但是最後遭遇特殊情況,邀請的重磅嘉賓都沒有到場。預想中熱熱鬧鬧的場面沒有出現,但龔宇和他的創始團隊撐住了場,宣告愛奇藝的上線。
或許他也沒想到,在8年之後的2018年3月,愛奇藝登陸了美國的納斯達克交易所,成為年度IPO之一。2019年4月,愛奇藝迎來了9歲生日。龔宇也再一次迎來自己人生中第三個重要的9年。
在過去的9年時間裡,他經歷了很多,優酷的滑落、樂視的消失、洗牌、騰訊視頻的崛起。其中最為懊悔的當屬優酷,曾經吃下土豆,但是錯失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也錯失了統一中國在線視頻的機會。
有一位優酷前員工是如此評價優酷的現狀,「大家現在都說優酷做得太糟糕,但是他們或許忘了,優酷什麼時候做好過。也許它曾經的第一,真的只是因為其他還做得不夠好。」
對於如今的優酷來說,從第一滑落到第三,已經沒什麼可失去的了,輕裝上陣反而成了優勢。樊路遠大手一揮,將一支200人規模的商業化團隊從阿里媽媽帶到了優酷。加上第二季《這就是街舞》帶來的好評,優酷隱約呈現爬坡之勢。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愛奇藝是中國最為成功的視頻平臺之一,騰訊視頻緊隨其後。優酷雖然距離尚遠,但也一定不希望從這場「三國殺」出局。
2012年3月12日,一則毫無徵兆的消息打破了普通工作日的平靜——優酷和土豆宣布雙方已於3月11日籤訂最終協議,雙方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新公司名為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土豆網將退市。
第二天,優酷創始人古永鏘和土豆創始人王微互訪,主要是安撫土豆和優酷的員工。因為即使合併,兩個品牌仍將保持獨立運營,業務側重點也不相同。有意思的是,王微身著代表優酷顏色的藍色T恤,而古永鏘身著代表土豆的橙色T恤。
在消息宣布的前一個月,優酷和土豆還在因為《康熙來了》盜播一事針鋒相對,鬧到了法庭。甚至在3月12日下午,土豆的公關團隊還在忙著張羅獨家劇《媳婦是怎樣煉成的》的發布會。
根據易觀當時的調研數據顯示,在2011年的第四季度,優酷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21.8%,土豆為13.7%,搜狐為13.3%,愛奇藝僅以6.9%排名第四,略高於PPTV網絡電視、迅雷看看、樂視和鳳凰視頻。
這次第一名合併第二名的交易,足以震動整個在線視頻行業,也是行業整合的開始。
和如今的合併故事沒什麼不同,前期在線視頻平臺經過慘烈的廝殺和燒錢,沒有任何一家平臺取得規模優勢,唯一的途徑就是頭部的平臺進行合併,然後再利用規模優勢壓倒其他對手進而得到絕對的領先地位。
在投資方的撮合下,土豆和優酷之間的談判僅僅一個月就完成了。不過,當時談合併的並不只是發生在優酷和土豆之間。
在2018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對鳳凰網科技談到了這段歷史。「當時其實是一段三角的談判,土豆和愛奇藝,愛奇藝和優酷,優酷和土豆。最終是他們走到了一起。」龔宇說,當時優酷和土豆突然就終止了和愛奇藝的談判,他就已經預感到有事情要發生。
果然,上市前就一直尋求出售的土豆網,接受了優酷高溢價的報價,最終投入了優酷的懷抱。愛奇藝就這樣被動的上升到了行業第三的位置,但是迎來的並不是喜悅,而是危機感。
華興資本董事長兼CEO包凡曾經力主優酷和愛奇藝的合併。他認為,優酷有先發優勢,百度有資源,二者屬於強強聯合;再者,龔宇和古永鏘此前在搜狐共事過,可以減少磨合的損耗。
但是優酷最終合併土豆,將競爭對手甩在了後面。當時在線視頻平臺基本依賴廣告收入,優酷土豆憑藉規模優勢,提高了對於廣告主的吸引力,也擁有了更強的定價權。
愛奇藝的壓力很大。雖然有百度的幫助,但愛奇藝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合併之後的優酷土豆和一時風光無兩的搜狐視頻,還有PPS、酷6、騰訊視頻等。
和優酷合併不成,在上海,略感沮喪的龔宇和包凡有一天晚上相聚喝酒,席間包凡建議龔宇收購PPS,這樣才能有希望和優酷土豆一較高下。龔宇當時雖然喝多了,但想了想,也認為這是個好辦法。當時PPS和愛奇藝一樣,都是以長視頻內容為主。
2013年5月,百度斥資3. 7億美元收購PPS,幫助愛奇藝完成對PPS的合併。2014年,百度還為愛奇藝找來了小米系資本。通過融資和併購,加上百度流量的扶持,愛奇藝的規模迅速變大。
優酷和土豆宣布合併之後,雙方為了融合做了大量的努力。3月16日,雙方管理層各30人左右,在北京郊外開展了團隊活動。隨後雙方成立了合併委員會,並定於每周二例會,會議輪流在優酷北京、土豆網北京及上海辦公室召開。
除了高層溝通外,優酷土豆網還做了大量員工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包括北上廣三地溝通會和一系列雙方員工的聯誼活動。
到了8月,古永鏘與王微在那個月的20日中午共進午餐,古永鏘當時建議王微去旅遊。王微回稱正在辦籤證,古永鏘則進一步建議王微走走自己走過的路線。
在2003年,古永鏘離開搜狐之後選擇暢遊南半球七國,最後的地點是美國。正是在美國,古永鏘發現了視頻網際網路,開啟了自己的優酷創業之旅。
到了8月24日,優酷土豆宣布合併成功。王微正式辭任土豆網CEO,優酷土豆宣布楊偉東接任土豆網總裁。當時古永鏘也沒有想到,當時的這一任命在日後對於優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很多老土豆人都坐不住了,作為被收購的一方,離開似乎勢在必行。「王微離開前後,好多土豆的人紛紛離職,這也說明了,雙方在文化理念上還是存在差異。」一位土豆的前員工告訴鳳凰網科技,這就是成王敗寇的感覺。
但優酷和土豆的合併沒有取得「1+1>2」的效果。首先,當時土豆和優酷在模式上的差別並不大,雙方都在發展自製劇,並引進綜藝版權,營收上單純依賴於廣告;第二就是雙方當時都處於虧損的狀態,這一合併倒是增加了虧損的規模,從而優酷舉步維艱。
這一空前的合併,還影響到了當時尚不成氣候的騰訊視頻。
當時,騰訊對於旗下的視頻業務也不臺滿意,其中馬化騰是最支持出售騰訊視頻的人,並且希望採用和入股京東、搜狗相同的模式入股優酷土豆。
當時,騰訊希望以付出不低於3億美元現金以獲取優酷土豆20%左右股權,並把騰訊視頻併入優酷土豆。雙方準備在香港籤約之際,當時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的幾個主要負責人——時任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劉勝義,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和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飛赴香港,極力勸阻了這筆交易。
然而當時優酷內部還有一種說法是,古永鏘因為對優酷和土豆的整合併不太滿意,感覺心力交瘁,最終也沒什麼興趣接收騰訊視頻。當時騰訊視頻的體量很小,也沒有什麼特色,對於優酷土豆來說吸引力不大。
就這樣,優酷先後錯過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當時優酷也未想到,往後後兩者竟然成為橫亙在自己身前的兩座大山。
2015年是在線視頻行業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在2013年3月楊偉東空降土豆擔任總裁;4月,優酷土豆又宣布了一則新的人事任命,魏明升任優酷總裁,全面負責優酷的內容、市場和優酷產品開發團隊。他在2007年就已經加入優酷,先後擔任總裁助理、運營副總裁、高級運營副總裁。經歷了優酷的上市和優酷、土豆的合併。
從此,優酷土豆形成了以古永鏘為核心,楊偉東和魏明為兩大產品領導的格局。這一格局對於優酷土豆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
在2013年的第四季度,優酷土豆的財報第一次合併,並且令人意外的實現了該季度的盈利。根據當時的財報信息顯示,優酷土豆第四季度淨收入為人民幣9.013億元(約合1.489億美元), 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優酷土豆淨利潤為人民幣4420萬元 (美元730萬元),而2012財年同期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虧損為人民幣6230萬元(美元1030萬元)。
這是優酷土豆首次實現季度性的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盈利。
在2014年2月公布完2013財年的第四季度財報之後,在4月28日,優酷土豆集團宣布阿里巴巴和雲鋒基金以12.2億美元入股優酷土豆,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為16.5%,雲鋒基金持股比例為2%。阿里巴巴將委派其CEO陸兆禧加入優酷土豆董事會。
此外,雙方補充協議中規定,阿里第二階段將可以通過注資的形式進行股份增持,在同等價格下,優酷土豆將優先接受阿里的投資。
優酷內部不少聲音都認為,古永鏘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其聰明之處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讓優酷土豆在一個關鍵的季度實現了盈利,從而吸引了阿里的投資,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如今,視頻網站都沒再出現盈利的情況;其二,古永鏘將情懷和生意區分得非常清楚;其三,平衡了騰訊和阿里之後,果斷進行選擇。
只不過,古永鏘這一做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愛奇藝背靠著百度系的資本,並且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敢於砸錢和流量。2013年12月獨家首播熱門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騰訊在留下騰訊視頻後也開始加大了投入;樂視網在2013年6月市值猛漲160億元,從而完成了對於優酷土豆的超越,此外,樂視用樂視電視打通了軟硬一體,在2014年初還加大投入採購版權,得到了諸如《紙牌屋》、《我是歌手》等優質內容。
反觀優酷土豆,兩個產品既沒有貫通,也沒有打出差異化;管理層的策略一年一個變化,不少中層也都是心懷鬼胎,要麼另謀出路,或者保持觀望然後再站隊。優酷溢價160%收購土豆的弊端開始顯現。
一位已經從優酷離職的老員工說,當時優酷土豆似乎看著規模很大,但缺乏資金,不管是做自製內容還是買版權都拼不過愛奇藝和樂視。「很多人都說優酷當時放棄了會員而選擇了廣告,那也是無奈之舉,內容不好誰來付費?所以只能先賣流量賺廣告費了。」
古永鏘在關鍵時刻為了財報的好看,犧牲了關鍵的2013年第四季度,也為優酷土豆未來兩年的滑落埋下了禍根。
與優酷土豆相反,愛奇藝堅定選擇了走會員付費的道路。「好的內容,就應該是向用戶收費的。」這是龔宇一直堅持的核心價值觀。創建之初,愛奇藝模仿的就是美國Hulu——這是一家只播放經過授權的正版影視作品、進行版權分銷,同時向用戶免費提供內容而向廣告主收取廣告費的美國視頻網站。然而愛奇藝卻堅持用戶為內容付費的模式。
2011年,愛奇藝就已經推出VIP會員付費服務,但因為用戶缺乏為內容和服務付費的習慣,這項業務開展起來困難重重,第一年僅僅完成付費用戶拓展目標的20%。開展了兩年之後,付費會員總數僅僅達到70多萬。
但是優酷土豆在2013年的戰略性投入縮減,2014年初搜狐視頻多部熱門美劇遭遇下架,為愛奇藝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愛奇藝先後拿下了《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太陽的後裔》,並且在2015年6月推出的《盜墓筆記》大獲成功。
「當時,愛奇藝往這部劇投了幾千萬,別提我們有多羨慕了。」一位已經離職的優酷員工說,相反的是,當時優酷的工作室,處處受限,項目提上去了審批慢,還不一定都能拿到錢。
2015年6月12日《盜墓筆記》首播,愛奇藝每周五更新一集,會員在7月3日可觀看全集。結果當晚晚上8點剛過,愛奇藝伺服器突然大面積宕機,因為在20:00之後的短短5分鐘內,該劇的播放請求達到1.6億次。
整部劇後來的總播放量很快突破了28億。這讓龔宇很興奮,他完全驗證了會員付費模式是可行的。2015年初,愛奇藝的付費會員在500萬左右,到了年底,已經突破了1000萬,再過半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000萬。
愛奇藝還不惜以巨大代價拿到《太陽的後裔》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首播權——單集價格高達23萬美元,比曾經的熱門劇《製作人》每集高出3萬美元,堪稱最貴韓劇。
此前,愛奇藝在拿下《來自星星的你》的首播權後,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湧入;再者就是,《太陽的後裔》有宋仲基和宋喬慧坐鎮,在國內人氣很高,所以當時還沒開拍,愛奇藝就已經勢在必得;第三就是該劇是韓劇首次採用先拍後播模式,並且在中韓兩國同步播出。
2016年2月24日該劇首播。截至2016年7月10日,該劇在中國地區網絡播放量40.12億,微博閱讀量達到147億,子話題產生812個,提及人數達348萬,是微博歷史上數據最高的韓劇之一。當時,一款劇中宋慧喬同款Daneil Wellington手錶,瞬間在愛奇藝商城、淘寶上都賣斷了貨。
反觀優酷土豆,2013年收縮帶來2014年的內容荒;2015年8月,優酷土豆宣布更名為「合一集團」,並宣布在未來三年投入百億元現金和資源支持網生內容,但這一決心來的太晚了。
艾瑞數據顯示,2015年,愛奇藝在3月、5月的用戶觀看時長數據已經超過了優酷;到了12月,騰訊視頻移動端的數據更驚豔,用戶量、觀看時長、app使用次數均超過了優酷。
一位優酷的前員工認為,優酷土豆的問題不是選擇會員制還是選擇廣告的問題,而是沒有做出一部《盜墓筆記》的問題。「後來愛奇藝買了《太陽的後裔》,優酷土豆大手大腳花錢買的是《奶酪陷阱》,這就是差別。」她說。
「優酷土豆的重點不是錯過了什麼,而是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做什麼都慢人一拍。」一位在電影領域的知乎博主如此評價當時的優酷土豆。這一點,不少優酷的離職員工也是認同的,優酷土豆經常都在搖擺不定的。
在2016年優酷的年會現場,古永鏘曾經大談特談優酷土豆的使命願景,那就是要在五年內超越YouTube,在2016年的主要目標是三個:用戶訪問時間增加、付費用戶增加、用自頻道生態顛覆內容製作產業。
優酷土豆不想因為在內容版權的巨大投入拖累財報。另外一方面,在優酷上《曉說》、《萬萬沒想到》等自製內容表現不錯。此外,根據當時優酷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優酷網生內容佔流量的50%以上,自頻道的月播放次數超過了100億次,每分鐘可生產30個小時左右的內容。
因此,優酷在自製劇、版權的重心一直有所搖擺,慢人一步也就是正常的。
當015年VR成為又一個風口,優酷土豆也決定一部分押注在VR內容上。2016年5月12日,優酷在上海舉行主題為「2016優酷奇妙夜」的VR戰略發布會,推出了優酷版的開放VR生態,從內容、產品、入口、資金上進行對於VR內容的扶持。
時任優酷土豆聯席總裁魏明,是優酷VR內容戰略的推手之一。當時HTC在中國內地全力推動HTC Vive的落地,這是一款傾注了王雪紅心血的戰略級產品。
並且,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公司代理了HTC在中國區的傳播業務,同時也拿到了一批HTC Vive,以「VR+」概念來做一些關於VR的落地項目。2016年5月的一個中午,在中間人的引薦下,魏明和自己的助理在中午來到了這家公司的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在一棟商住兩用的公寓內,距離當時優酷土豆辦公地之一的理想國際大廈,僅需要步行10分鐘。
魏明是從西南大學畢業的,所以接待魏明的人還專門點了四川口味的外賣,以便雙方一邊用餐一邊談事情。魏明前前後後待了一個半小時,隨後就離開了。但令人蹊蹺的是,此事再無下文,不久後就傳出了魏明被派到美國學習的消息,楊偉東升任合一集團總裁。
而遠在美國的魏明,則以合一集團創投VR基金合伙人的身份負責VR的投資、產品合作和人才布局。
魏明的失勢並非毫無跡象,他在優酷土豆內部的地位早已被空降的楊偉東逐漸取代。2015年11月,阿里宣布對優酷土豆董事會發出收購要約,要全現金收購優酷土豆,原優酷、土豆兩大BU合併為優酷土豆事業群(BG),楊偉東與魏明分別任該BG聯席總裁。
不過,楊偉東接過魏明負責的一些業務部門,主管國內劇版權合作、電視劇運營、綜藝和音樂中心等9個業務部門,業務權重增大;魏明手下的會員運營及會員產品技術、資訊及教育中心、海外劇版權合作團隊等5個業務部門則相對無足輕重。
最終,優酷土豆在VR上建樹並不多,除了因為黃曉明加入擔任主演的《黑童話》受到關注之外,還有一個VR內容展示間與2016年6月落地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極客咖啡對面的一間小屋子內。2015年5月7日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高光時刻,只不過優酷土豆也沒趕上好時候。
2017年7月,電影視覺特效公司數字王國宣布魏明被委任為執行董事、董事會副主席。這足以充分說明他對於VR內容的推崇。當時,數字王國真在全力推進其VR內容戰略,並且投入了將近2億美元。
回頭來看,2016年更像是優酷土豆的多事之秋,在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的進程中,優酷土豆內部還掀起了長時間的反腐風暴,人心惶惶。
2016年2月1日,正值中國農曆的小年。優酷土豆卻在此時發出了一封內部信。這封內部信顯示,「集團對歷史項目的財務、流程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在內審過程中,我們發現某些製作項目存在嚴重的疑點,由於事情複雜嚴重,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信中還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件,即優酷土豆前副總裁盧梵溪涉嫌利用職務之便進行違法犯罪行為被警方帶走調查。
盧梵溪的成名作是《老男孩》這部微電影。2014 年,這部微電影的 IP 被孵化成院線電影,票房超 2 億。此前,還作為優土 PGC 內容負責人,帶著團隊為優酷籤約了全網超過97%的頭部PGC內容,《羅輯思維》、《名偵探狄仁傑》、《萬萬沒想到》都是他幫助孵化出來的。2015年7月離開優酷土豆創業。
他在2016年年會現場也特意談到反腐問題,並因此百感交集而淚灑現場。包括 「盧梵溪事件」在內,古永鏘親自督辦了當時優酷土豆的內部反腐。整個優酷土豆都籠罩在反腐的陰雲下。
「有一個供應商送了兩盒特產來,把我們領導嚇壞了,趕緊向上匯報。」一位優酷的前員工說,當時她還知道有三個同事因為半年前的一個項目,發票出了問題就被開了。
當時臨時碰到了一個熱點需要做直播,他們項目組就臨時請了一個文化名人,結果這個嘉賓沒辦法籤合同也開不發票。項目負責人為了搶熱點先做了直播,到後期付款就用自己開的公司的發票抵帳,雖然財務此前已經知悉這件事並且同意。但是後來在核查的時候,包括項目負責人、走流程的同事和發郵件諮詢財務的同事在內都被開了。
同時,楊偉東則負責執行阿里巴巴對於優酷土豆的接管進程。當時,整個優酷土豆的風向都變了,不僅僅開始嚴格抓考勤,還開始大搞數據加密,甚至連拷貝一份基本的材料都需要在安全員的監督下進行。
優酷土豆的人對於阿里巴巴的入局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內部風向的變化,不適應阿里巴巴文化的人先後離開。「老優酷的人已經習慣了舒適,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改變和壓力,也自覺無法適應阿里的企業文化。」一位至今仍在優酷的人說,最明顯的反差是,以前土豆被優酷收購,優酷的人有優越感;但是後來當優酷土豆被阿里巴巴收購,這種優越感變成了失落和不安。
2016年9月,古永鏘用一句「馬跑累了,總有休息的」黯然告別優酷土豆,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楊偉東接替了他的職位。10月31日,以優酷土豆、UC為核心的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正式成立,俞永福擔任集團董事長兼CEO。
隨後,外界真正見識到了阿里巴巴要做文娛事業的大手筆。2017年4月1日,本來是優酷傳統的春集大會,結果阿里大文娛在這次大會上宣布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並且以大魚號打通優酷、土豆和UC等創作平臺,投入20億元現金加上流量扶持創作者。
這是俞永福履行後第一次在重要場合亮相,隨同亮相的還有時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他也同時擔任土豆網總裁,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最引人唏噓的是土豆網創始人王微也現身,還引發了不小的歡呼。
當時已經是短視頻的風口。2016年3月,已經轉型短視頻平臺的快手完成由百度領投的月2.5億元C輪融資;到了2017年3月,也就是土豆宣布轉型前夕,快手宣布完成新一輪3.5億美元的融資,由騰訊領投。並且在2017年1月,快手的月度活躍用戶已經突破1.5億,日活躍用戶突破5000萬。
支持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的人認為,原本騰訊視頻背後有騰訊,愛奇藝背後是百度和小米系,優酷土豆被收購後是真正迎來了大金主。「之前優酷的內容不行,有預算有限的原因。」不少人都感覺,阿里巴巴到來之後可以大幹一場。
但是,錢也不是萬萬不能的。土豆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雖然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流量扶持土豆,但是在短視頻時代,土豆選擇的是PGC的路線,與UGC為主的快手,以及後發制人的抖音相比,絲毫不具備優勢。一位土豆的前員工認為,土豆是用古典網際網路的方式來面對移動網際網路的競爭。
在「贊同」和「不安」這兩種情緒之中,優酷土豆底下是暗流湧動。就在土豆宣布轉型之後僅僅4個月左右,何小鵬宣布離開阿里巴巴,在新能源造車領域進行創業。從此以後,江湖再無土豆的消息。
優酷許多人都承認,優酷是缺乏內容基因。「這是註定的。以前沒錢的時候,愛奇藝投了《盜墓筆記》,優酷只想怎麼讓財報好看;現在有錢了,還是做不出好內容,即使是從愛奇藝挖了不少人,也帶來了很多策劃,但還是比不過愛奇藝。」很多優酷員工在私底下都很羨慕愛奇藝的製作水平,「甚至還有人說想去看看隔壁怎麼做到的。」
這的確令人費解。在中關村,優酷土豆曾經的辦公地址——中鋼大廈和理想國際大廈,與愛奇藝所在的愛奇藝創新大廈分別的間隔都不超過一千米。在被阿里巴巴收購之後,優酷土豆還從愛奇藝挖走了一大批節目製作人,他們帶去了不少內容策劃案,「這也就是為什麼優酷推出的《這就是》系列,和愛奇藝的街舞、機甲、說唱等內容相似的原因。」
一位優酷前員工表示,優酷的《這就是》系列雖然出得早,但熱度還是比不過愛奇藝,就足以說明問題——當優酷選擇依賴廣告收入放棄all in會員付費,當優酷選擇《奶酪陷阱》而放棄《太陽的後裔》,當優酷沒有做出一部《盜墓筆記》,就足以說明,這家公司一直缺乏內容的基因,找不到方向,也不會堅持去做好一件事情。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的確給優酷土豆足夠的資金支持。2017年優酷的秋集大會上,時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曾經表示,要以富養女兒的心態對優酷進行無上限的投入。
「文娛產業大視頻產業進入下半場競爭,這裡的投資和商業發展絕不是一年戰鬥就能結束的,10億美金在裡面根本只是一攤水,這個業務要走出來要以百億美金以上的方式往下去打。」當時俞永福的話足以顯示阿里巴巴支持所帶來的底氣。
2017年熱播劇之一《春風十裡不如你》的電視劇版權,優酷以高於競爭對手近3到4倍左右的價格將之收入囊中;此外,優酷土豆還拿下了 5 檔王牌綜藝的獨播權以及《中國新歌聲》、《極限挑戰》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等11檔王牌電視綜藝版權。
除了資金,阿里巴巴還給予了不少其他支持。比如在技術上,阿里巴巴接手優酷之後,通過客服的反饋發現,用戶經常投訴一個問題——間隔一段時間重新打開優酷的頁面,總會出現播放錯誤的情況。於是,阿里就從淘寶抽掉了一支技術團隊對優酷進行專門的支持。
在商業化上,則由董本洪的阿里媽媽來負責。「優酷更像是阿里商業化中的一環,增加阿里媽媽的商業資源,提高商業化的價值。就比如,賣廣告的話,打包優酷資源,那就更有議價空間。」一位阿里媽媽的員工告訴鳳凰網科技,這也就是後來阿里媽媽主推的全域營銷。
俞永福是投資人出身,擅長整合和處理內部關係,因此被寄予厚望。UC被阿里巴巴收購併且被成功整合成阿里移動事業群,俞永福功不可沒;高德地圖能成為與百度地圖一較高下的出行產品,俞永福也是勞苦功高。
在2017年優酷秋集上,俞永福還宣布優酷在第一階段的整合是成功的。隨著阿里大文娛和優酷整合的成功,俞永福在阿里大文娛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但是在阿里大文娛內部卻無法找到與之地位、能力和威信相匹配的人,於是改用輪值總裁制,楊偉東成為第一位輪值總裁——他在內容行業浸淫許久、精通內容打法、為人有親和力,但仍不足以獨當一面。
一直以來,楊偉東在阿里大文娛的位置算不上穩固。他的代表作是優酷《這就是》系列綜藝和俄羅斯世界盃。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前兩周左右,優酷宣布正式成為央視指定新媒體官方合作夥伴,並拿到世界盃包括賽事直播、視頻點播、賽場花絮等多項權益。「時間緊迫,我們甚至沒多少時間去招商,所以肯定不會把賺錢當成唯一的目標。」時任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在被問到這一交易是否虧損時,總是會這樣回答,言外之意就是這壓根就是賠本買賣。
世界盃結束後不久,優酷開始大舉進軍體育內容。2018年7月19日下午,阿里巴巴大文娛與蘇寧體育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與此同時,蘇寧體育也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領投的A輪融資。雖然具體投資金額未有披露,但是坊間傳聞高達5億美元。
同時,優酷將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和蘇寧體育戰略合作的重要載體,與蘇寧體育旗下PP體育圍繞體育內容展開深度合作,一起打造優酷PP體育聯運平臺;優酷建立優酷體育頻道,未來會單獨建立體育會員系統,與蘇寧體育完全打通。
然而世界盃和體育這一劑強心針並沒有完全激活優酷。一位當前仍在優酷的員工透露:「世界盃期間優酷的數據確實好看,甚至衝到了第一,但是世界盃結束沒多久,又回到了原來(第三)的位置。」
不到半年,2018年12月,楊偉東因涉經濟問題被帶走協助調查,頗為令人唏噓,而坊間傳聞其就是受到《這就是》系列綜藝的牽連。這件事也讓阿里大文娛內部人心惶惶,一位曾經負責綜藝業務的副總裁凡是接到記者的電話,都是先表態「早已不負責這個系列的綜藝了,現在忙,還不太了解具體情況。」其他的,一概三緘其口。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樊路遠隨後接任了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兼優酷總裁。他的花名是「木華黎」,這是一位蒙古的開國功臣,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戰聞名於蒙古草原。
樊路遠憑藉 「快捷支付」和「餘額寶」而聞名。特別是前者,它站在了銀行的支付工具網銀的對立面,甚至對於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和電商的發展來說,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在開發之初,下面的團隊都忌諱於這項功能過於前瞻,做事畏手畏腳。但是樊路遠壓根不為所動,直接拍桌子:「你們只管做,有事我擔著。」
對於優酷,樊路遠希望能有所改變。他總是在優酷內部提到一部劇——《老友記》,他很喜歡這部劇的製作和分帳模式,並且以此為優酷的目標。《老友記》的6名主要演員沒有想到,開演之初籤署的版稅協議,能在之後的每一年為他們帶來2000萬美元的聯合收入。
這部經久不衰的熱門短劇剛剛迎來完結篇,但是優酷全新的劇集模式則剛剛開啟。樊路遠希望能夠改變過去平臺和內容方「版權」一錘子買賣的格局,與製作方加強合作。優酷提供平臺和阿里系的流量資源進行支持,幫助內容進行最大曝光,從而一起服務用戶。
2019年3月,就在優酷處於輿論漩渦之時,樊路遠召集數十家與優酷有緊密合作的內容製作方進行溝通,推出全新的劇集合作分成模式,推出「保本保利」、「保本+收益分成」及「共擔成本+共享收益」三種模式。樊路遠認為,在合作方面前,優酷扮演的角色就是「店小二」。
外部環境的變化也給優酷提供了一絲喘息之機。隨著相關部門對於演員高薪、節目過度娛樂化的限制,整個娛樂內容市場也因此降溫。對於平臺來說,可供發揮的空間也相對受限,彼此之間無法通過擴大投入和吸引眼球的內容來拉開彼此的差距
而在阿里大文娛內部,樊路遠還陸續啟動了多項改革。第一項就是要求員工必須要在早上9:30之前達到公司上班,這也導致每個工作日這個時間前的半個小時,阿里中心附近的望京東地鐵站出站口非常擁堵。其二就是,樊路遠將阿里媽媽負責優酷商業化的200人團隊整合到了優酷體系內。
董本洪因為去年力推「全域營銷」,但缺少客戶買單而被調離阿里媽媽,這也是優酷的契機之一。樊路遠為了將這一支商業化團隊帶過來,找了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好幾次。「之前優酷營收是算在阿里媽媽體系內,楊偉東都只是花錢而已,怎麼幹都難以衡量成績。」一位前阿里媽媽的員工告訴鳳凰網科技,老樊覺得這樣不妥。
而這支從阿里媽媽過去的團隊,要麼接受上級的調動命令,否則就只能選擇離開。「定下來的前一天晚上大家都還不知道最終方案,但是一大批人就浩浩蕩蕩去優酷開會了。」這位前阿里媽媽員工說,樊路遠的急迫超出了外界的想像。而過去的人,個人勞動合同都還沒改籤,系統的隸屬關係就已經直接變了,根本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優酷的營收也將隨著這一支團隊從阿里媽媽劃到優酷。這對於優酷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不能只花錢而不考慮賺錢,商業化立項如果賣不出去那也就不啟動。樊路遠當前目標已經很明確,那就是縮窄優酷的虧損。
這就是樊路遠和楊偉東的差別之一。「世界盃就是挺大的一灘虧損,雖然對外總是宣稱性價比高。加上楊偉東之前對於劇集、網綜激進的採購。巨額虧損在所難免。」
最後,樊路遠則開始釐清阿里大文娛內部的組織關係。舉個例子,此前優酷和阿里影業之間有合作、採購和內部支持;但是今後,優酷和阿里影業之間,將會變成以買賣為主的商業關係。這種關係的切換,一來可以保證各自的利益,二來可以避免權責不清,從而滋生腐敗。
「他的目標感很強,找到了目標就一定要去做到。」現任街電科技CEO原源曾經在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談到他的前任上司樊路遠。在他看來,樊路遠不是職業的經理人,而是真正的企業家。因為樊路遠在關鍵時候敢於all in,而不是會去平衡每個點,在每一方面都平均用力。「在方向不那麼明確的情況下,企業家會用所有的資源去賭一把,賭對了就有非常大的成就。」原源說。
然而,支付寶和阿里影業的成功,並不代表他在積重的優酷身上也能取得成功。競爭對手並不會停下腳步,或許愛奇藝和騰訊很難把優酷當成競爭對手。至少在一些公開場合上,無論是媒體還是愛奇藝的龔宇,都更熱衷於談論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在付費會員上的競爭。
只不過,當優酷已經從昔日第一的位置滑落到如今的第三,並且和前兩名的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優酷反而也有了一個優勢——已經沒有什麼怕失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