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松陽會成為下一個莫幹山。
網紅民宿層出不窮,建築師的鄉村振興項目在這裡落地,雖然文化內核與細節還需豐富,但這裡的發展走向仍然出乎我的想像。
《中國國家地理》的同款取景地,也是所謂「最後的江南秘境」的由來。依舊是曲折的盤山路,部分路段將將能夠允許兩輛車錯開,可以想像在沒修水泥路之前,光是抵達的這一段顛顛簸簸,帶著未知的期待,就足夠給後面看到的風景加很多分了。
遠處山上的竹林茂密,看起來毛茸茸的, 黃牆黑瓦流水石橋,老奶奶在水邊洗紅薯,雞鴨滿地跑,枝頭掛著黃澄澄的柿子,一幅「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之景。
如果松陽周圍的古村只挑一個看,那我還是推薦楊家堂村。遠看松莊村,有幾棟「新農村現代建築」稍顯破壞了整體的和諧,還是楊家堂村的遠景更氣派一些。
村頭的夫妻樹是楊家堂村的標誌明信片。
8月才去過碧山村的先鋒書店,沒想到時隔兩個月又來了松陽的先鋒書店。和碧山書局類似,陳家鋪村的平民書局也自成一景,讓蜿蜒上山幾十分鐘有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匆匆來也,無法享受坐下看書的奢侈,更多則是欣賞空間和美景。
蕾拉小姐的民宿「飛蔦集」就在旁邊,坐落山頭,景色獨好。
不像是很多古城商業街,是用古城的殼子裝著統一批發的奶茶和小吃,這條街上大多還保留著為當地人生活服務的店鋪,髮廊、五金店、草藥鋪、鐵匠鋪......
徐記煨鹽雞
一進門說買雞,老闆娘會熟悉得問是在她的店裡吃,還是帶走到佰仙麵館,顯然是熟知他們這兩家店在各個遊記攻略裡的捆綁推薦地位。
佰仙麵館
最知名的是酒糟大腸面,大腸用紅曲粉滷過沒有內臟的腥臭味,但實在是吃過太多好吃的大腸了,相比之下這家味道著實挺普通的,大肉麵也明顯照蘇州差很遠。同樣,鹽雞也沒有某些攻略裡說的那麼好吃,作為地方特色,嘗嘗也無妨。
獨山驛站屬於那種美麗但說實在的沒什麼用處的建築,大概兼具遊客中心和市民休憩作用,有一家白天茶館晚上酒吧的店但門可羅雀。
建築本體適合航拍,室內有一個螺旋臺階好看。
獨山驛站、石門圩廊橋、大木山茶園中的大木山茶室都是建築師徐甜甜的作品。此外,還有紅糖工坊、王景紀念館、竹林劇場、契約博物館、豆腐工坊和白酒工坊等等多個建築作品散落在松陽的各個角落。
石門圩廊橋是由石門圩老橋改造而成,讓這座老橋實現了「轉危為秀,變廢為寶」的華麗轉變。
在傍晚,給自己留上兩個小時在茶園騎行是一天旅行的美好結尾。茶園內有休閒騎行道和專業騎行道,乘著風騎下坡有一種御風飛翔的錯覺。
門票:茶園本身不收費,騎自行車或者乘坐觀光車收每人30元,贈一杯綠茶可在茶園的觀景亭飲用。
在松陽的眾多民宿中,選擇了相對小眾的一家住了兩晚,位置在上田村,距離楊家堂很近。
到了之後才發現是一種鄉村即酒店,酒店即鄉村的結合體,部分民居改造成了會議室或餐廳等公共區域,有些則是客房,散落在村子裡,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當地居民。
2019年新開業,所以外觀是老房子,內部裝修和設施都很新且現代化,免治馬桶、藍牙音箱,即便是到了偏遠的鄉村,也能保持和家裡類似的生活,住起來就顯得更加舒適一些。
兩天在餐廳吃了三頓飯,肉菜稍貴,簡單的素菜小炒平均20-30元一個,兩人吃兩個菜就夠,味道清爽好吃,早餐兩天也沒有重樣。
當然相比飛蔦集、桃野、過雲山居、雲端覓境、松陽九舍、原舍攬樹等少了一些網紅感,沒有超大的落地窗,窗邊的大浴缸,也沒有雲海宣傳加成。但是年紀大了不輕易吃網紅那一套,我倒是更喜歡原始質樸自然的感覺,性價比很高。
初看攻略時一個又一個的推薦景點,讓人非常迷茫,沒有什麼比一張地圖更清楚的了。
Day 1:抵達松陽-松莊村-楊家堂村
Day 2:陳家鋪村-松陽老城-獨山驛站-石門圩廊橋-大木山茶園
如果時間更多,可以去書店看上半天書,再發掘幾個徐甜甜的建築作品,或者深入紫草村、周山頭村之類的古村。
在松陽,「打工人」們歸園田居卻又不失生活品質的美好幻想得到短暫實現。不管是想要藝術採風還是休閒放空,都是特別好的選擇。
不過「秘境」的光環會隨著交通的便利漸漸淡去,與其拿莫幹山當標杆,不如期待中國早日發展出自己的「瀨戶內海」。
山居體驗告一段落,又回到了海邊逛吃逛吃,下一站,台州!我們不見不散ヾ( ̄▽ ̄)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