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向來毒性溫和的猩紅熱,今年突然肆虐香港,先後導致香港一7歲女童和一5歲男童死亡,疫情為近10年來最嚴重。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向來毒性溫和的猩紅熱,今年突然肆虐香港,先後導致香港一7歲女童和一5歲男童死亡,疫情為近10年來最嚴重。
猩紅熱為何今年突然 「發飆」?似乎與濫用抗生素脫不了干係。對此,天府早報記者採訪了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感染科主任唐榮珍,她介紹,不符合原則、指針使用抗生素,將可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使用不當的,還可致命。
猩紅熱抗藥性猛增?
常用抗生素 細菌也穿「盔甲」
香港媒體稱,致病的M12型甲類鏈球菌,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比率超過60%,比以前的10%至30%猛增了一倍多。以前用於治療猩紅熱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今已無效。
常有人患了感冒就買回一堆抗生素,卻吃了幾天也不見好轉。為什麼?用藥不正確。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感染科主任唐榮珍解釋,80%的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常常用抗生素治非細菌感染性感冒,會有什麼後果?細菌耐藥!唐榮珍打了個比方,人類一次次地用抗生素去攻擊細菌,細菌就會製造一身「盔甲」來武裝自己,以抵抗抗生素的侵襲,「細菌也想要生存下來,鋼鐵就是這麼煉成的。」
「一種抗生素被研發出來,需要10年;人體對一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有專家說最短只需要2個月。」如果持續濫用抗生素,當沒有新一代抗生素出來時,該怎麼辦呢?唐榮珍提醒大家,合理使用抗生素,不要把自己逼上無藥可用的地步。
猩紅熱細菌基因變異?
這是細菌耐藥性的一種情況
香港大學解構猩紅熱致病細菌的基因圖譜後,發現出現基因「洗牌」。M12型甲類鏈球菌有3%基因排序已經改變。專家分析,細菌基因重組後,人類現時的免疫系統難以辨別及控制新病菌,導致病菌可大量繁殖入血,造成敗血性猩紅熱,致死亡率上升。
甲類鏈球菌基因遭「洗牌」?唐榮珍認為這並不難理解,基因突變、基因變異只是細菌耐藥性的一種情況。細菌產生耐藥性,包括幾種常見情況,一是基因突變,二是膜通透性改變,「藥物需要滲透細胞膜上的孔達到治療目的,但這些孔被堵住了,就像篩子被堵,水流不下去一樣。」
相關知識>>>鏈黴素致聾慶大黴素傷腎臟其實抗生素本身也有「毒」
唐榮珍表示,抗生素對殺滅細菌確實有效,但對人體也有傷害。
鏈黴素致聾,也許市民還有印象。有的醫生在沒有掌握足夠的抗生素知識時,把青黴素和鏈黴素聯合使用,治療肺炎、扁桃體炎等疾病,卻在使用量等上面出錯,導致一些孩子耳聾。此外,慶大黴素、頭孢一代等對人體腎臟有傷害,特別是易導致小朋友患間質性腎炎。
再比如,抗結核藥物會傷害人的肝臟,「我曾接過一個病人,吃抗結核藥物吃到肝衰竭。」 天府早報記者宋建琴
更多新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