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品牌創造價值》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參與頭腦風暴,我這裡有兩件衣服,他們的產地,質地和剪裁都差不多,這一件呢,三十元,這一件呢因為它有了一個國際知名的品牌,三百元,許多人說這就是品牌的力量,讓人能心甘情願地為了一個他喜歡的品牌付出超過十倍的價格來購買一樣產品。那麼能擁有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呢,是許多中國企業家的夢想,所以今天我們頭腦風暴的主題呢就是讓品牌走向世界,首先讓我們來通過大屏幕了解一下,我們今天請到的三位嘉賓。
大屏幕
Peter stringham
2001年1月加盟滙豐集團,擔任集團市場總經理一職,負責滙豐集團全球所有的市場營銷活動,包括集團對美洲虎車隊的贊助,peter擁有超過三十年的在溫哥華、多倫多和紐約一些知名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1996年他被市場營銷雜誌評為「廣告界最具影響力的人」,而金融郵報則評選他為加拿大200位最佳CEO之一。
徐和誼
2002年起擔任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他被授予「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的稱號,同時,在他領導下的北京現代被評為「增長速度最快,最具成長性的企業」。
葛文耀
1985年擔任上海家化的前身——上海家用化學品廠廠長,在5年內使這個作坊式的老廠資產增長15倍,今天,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淨資產10個億,已成為中國化妝品行業中規模最大的本土企業,。
主持人:好,現在讓我們有請三位嘉賓入場。
那我們在現場還為大家請到了坐在前排的這幾位特邀嘉賓,他們呢,都在國際知名的企業裡管理著品牌,同時呢,今天來參與我們的節目呢,有很多是從網上熱情報名參與節目的觀眾朋友們,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們一貫的支持,謝謝大家。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我們今天請到的這三位嘉賓,他們來自不同的企業,那麼彼得先生他來自的滙豐呢,是百年的老店,一家外資企業,那麼葛先生執掌的上海家化呢,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家百年老店,是我們的中方企業,那麼徐先生呢,你掌管的現代,是2002年開始新生的一個合資企業,儘管你們所處的企業的這個環境都不太一樣,但是你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們所經營的產品,他們都已經走向了世界,那麼今天我們請到這三位嘉賓,跟我們一起來進行頭腦風暴。希望從他們的實戰當中,我們了解到品牌究竟應該怎樣地走向世界。那麼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遊戲規則,那麼我們三位嘉賓,都是品牌方面的專家,所以呢,在我們一個個環節之內呢,我們希望我們現場的觀眾,要關注他們的一言一形,你們手中都有個投票器,那麼在我們每個環節的時候,我們都會邀請你來投一下票,看看你最支持我們場上的哪位嘉賓的觀點,好嗎?好,那我們就來進行我們今天第一個環節。那麼很多人都說,中國是一個產品的海洋,但是卻是一個品牌的沙漠,怎麼說呢,人家說中國只有一個半的全球品牌,一個是海爾,半個是青島啤酒,那麼為什麼我們中國的產品在世界上無處不有,但是中國的品牌在全世界確少而又少呢,好,我們先把這個命題給我們的嘉賓,請你們在你們的題板上為我們寫下你覺得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中國沒有那麼多在全世界看不到那麼多中國的國際化的品牌。可以用一句話,或者幾個詞,但是不能過長啊。看徐先生已經寫好了,好,我們從來的最遠的人開始,我們先來看一下Peter你的答案。
Peter stringham: Lack of distribution and language barrier.
我認為是缺少分銷的經驗和語言溝通的障礙。
主持人:為什麼?
Peter stringham:Lack of distribution, in a simple sense, China is really no different where I come from, Canada is also country which is primary exporting country, which is growing its economy by producing quality goods, that's you can think about there few global Canadian brands,But Canada doesn't also have the language barriers. you know, so much of the world, consuming world, speak English ,that's on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s Canada, anyway, I think those things have made difficult for China,
我認為,缺少分銷,從簡單意義上來講,就是說中國的產品很難和別國的產品區分開來,加拿大其實也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國家,通過出口高質量的產品來拉動國家經濟增長,這也是加拿大缺少世界品牌的原因,另外,對於加拿大來說,我們沒有太多的語言障礙,因為,大多數的國家,大多數的消費市場,都是說英語的,英語是加拿大的母語之一,可是,中國就不是了,所以語言障礙會大一些。
主持人:你說的第二點語言我也許可以理解,畢竟在中國之外,懂得中文的人還是比較少的,但是第一點我不太理解,因為我們其實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看到中國製造的產品。
Peter stringham:Well, the product is very well but not the brands, everyone talking here for building the brand value, you absolutely right, the products are high of quality to be distributed all of the world under other brand names, that's has to do with the distribution control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to building brand.
產品非常好並不等於品牌。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如何建立品牌的價值。你說的沒錯,任何的品牌只要質量好,都能夠銷往世界各地,但是,一定要做分銷的控制,分銷是建立品牌的關鍵。
主持人:非常感謝,趕快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葛先生,你的答案是什麼?好,你說一下。
葛文耀:因為中國的企業規模,還是太小,實力還是太小,像國外,在美國跟歐洲市場,你要做一個洗髮水或者香波的市場策劃,你起碼要一億美金,一億美金就是說八億多,那你起碼這個公司有或者八十億的利潤,或者八百億的銷售,這我覺得中國的企業還是規模太小,實力太小,中國企業只有強大以後,才有可能到國外去打自己的品牌。人才,語言都不是問題,它可以用當地的人,可以用當地的方法,廣告公司去做,關鍵是你的實力有沒有。
主持人:所以你剛才覺得他說的比如說語言的障礙,這個不是問題。
葛文耀:那麼外資企業到中國來,它怎麼沒有語言問題呢。
主持人:好,現在讓我們看一下徐先生你的答案。人才和品牌策劃,怎麼講?
徐和誼:我認為作為目前中國的企業家,或者企業領導,對品牌的重要程度,現在都意識到了,但是真正的品牌怎樣策劃,怎樣走出,怎樣佔領中國更大的市場,走出國門,能夠把這個品牌策劃到一定高的水平,我們沒有這樣的人,我們缺乏這樣的人,所以我的觀點是,這方面的人才太少。有過實踐經驗,特別是在國外,或者是一些合資企業,獨資企業幹過,我想這方面的人,作為特別是我們的國有企業,可以說,太少了。
主持人:所以人也是一個主要的障礙,是吧,我們所有的嘉賓你們的觀點都不太一樣,徐先生主要把重點放在人上,然後我們的葛總把重點放在規模和成本上,而Peter好像你的觀點,是跟他們離得最遠的,你主要是放在渠道和語言上,他們好像都不太同意你的觀點,你怎麼看?
Peter stringham:Yes, let me touch the point about scale, one is true you have the scale to be a global brand everybody has to start somewhere, so consider for example, Starbucks, which is a brand bring around is only 12 years old, and 12 years ago, I was working in small agency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ombia, there was a tiny little store across the boarder of Seattle, called Starbucks, which nobody ever heard of, we pick it up in some of our research, and said 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brand, because had very unique position and had very very high service ethic, so we thought of new that something may happen with that brand, here we are 12 years later, and it is global brand, it build scale overtime, but did it rapidly, so I want to agree with you mustn't have scale there are different way to get there.
好,那讓我來談一談規模問題。當然,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品牌,是必須要具有一定規模的,但是,每個人都是從不同的地點起步的。舉個例子來說,星巴克,一個僅僅用12年就風靡全球的品牌。12年前,我在溫哥華的一個小的機構裡面工作,而同在12年前,美國靠近西雅圖郊區的地方開張了一家小店,名為星巴克,那時候沒有人聽說過這個牌子。那時我們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裡面提到了星巴克,認為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品牌,因為它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非常非常高的服務理念,因此我們預感在這個品牌身上會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到現在,12年過去了,它成為了全球知名品牌,在很短的時間裡建立了自己的規模,因此,我認為,你不需要在一開始就要求規模,成功的路子各有不同。
主持人:葛先生他說星巴克,12年就能創造一個全球化的品牌,所以他認為這個規模並不是最重要的。
葛文耀:是啊,但是剛才我講有些產品,就需要大眾消費的產品,量比較廣的,要用大眾媒體的,那你必須有實力才能夠做。
主持人:所以有些產品並不是需要特別大的規模才能進入到全球的市場當中去的是吧?
葛文耀:但是你必須有個性。
主持人:必須有個性,有獨特的,明顯的個性。Peter怎麼看,剛才我們徐先生提到的人才。
Peter stringham:every country and company should essentially had its core is how good people, that is even more true in industries like in service industry entirely grow by the people, the brand promise is fulfilled every time you working in the brand, people how will you train them and how well we keep them motivated, all of those factors, all in fact brand experience we say.
每個企業,都應該把人才的優劣作為發展的核心,這一點在服務性行業中更加突出。服務性行業完全是以人為本的,品牌的建立通過人的作用而完成,所以,如何培養訓練人才,如何激發人才的積極性,所以這些因素,都是決定品牌價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