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會議演講,在會議中亮出自己
用精彩的開場白吸引聽眾
錯誤方式:
魏源在公司工作了3年,通過自己的不斷奮鬥,現在已經是公司的總設計師。領導讓他在下次的會議上做個演講,這可把他給愁壞了。因為他從來沒有做過演講,在上大學的時候,他都是能逃避就逃避,實在不行就裝病。可是現在不演講也不行了!
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終於鼓足勇氣開始演講:「大家好!我……我是魏源……我現在是總設計師,很高興見到大家……」
大家本來對他的演講比較感興趣,可是當聽到他這麼一開頭時,都沒有耐心聽下去了。
領導見情況不妙,馬上幫魏源打圓場:「好啦!魏源是剛剛升職,情緒還是比較激動的。大家給他鼓掌吧。」
點評:魏源的演講無疑是失敗的,他的開場白就說得一塌糊塗,使得聽眾沒有興趣聽下去。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優秀、新穎的開場白,可以瞬間調動聽眾的積極性,讓演講更成功;而平庸俗套的開場白,無疑是演講的一大敗筆,讓你的演講變得索然無味,提不起聽眾的興趣。
【實戰演練】
做演講之前,你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開場白應該怎麼說。開場白並不是容易把握的,要想一開始的三言兩語就吸引聽眾,是很難做到的。那如何才能令自己的開場白超凡脫俗,讓聽眾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幾種經典的開場白,你需要掌握。
直白式開場白
某公司經理在《如何成為優秀員工》演講中,就採取的是直白式開場白:
「要想成為優秀的員工,首先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養成看書的好習慣。只有不斷學習,你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不被社會淘汰。第二,不怕困難。毫無疑問,優秀的員工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而是在困難面前沒有氣餒,敢於戰勝困難。第三,敢於挑戰自我。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我,只有敢於挑戰自我,才有可能戰勝自己,加速自我成長的步伐……」
這位經理一開始就直奔主題,語言鏗鏘有力,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這就是直白式開場白的特效。直白式開場白不拖泥帶水,主題鮮明,往往能瞬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你需要注意的是,直白式開場白看似簡單,但是要想運用自如並非易事。你需要注意以下三點,否則是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的。
1.用詞恰當準確,鏗鏘有力。
2.主題鮮明,不能拖泥帶水。
3.邏輯性與層次感強。
提問式開場白
演講者一開始就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就可以在刺激聽眾去思考的同時,喚醒與引發聽眾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拉近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還能令聽眾對演講的內容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在某大學的一次有關《青年與祖國》的演講大賽中,由於各種原因,會場十分混亂。此時,一位同學上臺演講,立刻改變了這一局面。他首先向聽眾拋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我有個問題想問你們。」
會場頓時十分安靜,都在等待他的問題。他停頓了一會兒,說:「誰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青年與祖國的關係?」
聽眾議論紛紛,氣氛異常活躍。他說:「我認為,可以用『根』字來概括青年與祖國的關係。我們所有的青年都有一個共同的姓——中華,有一個共同的名——根。祖國是我們生存的根源,如果沒有祖國,我們就失去了生存的真正意義。所以「中華根」應該是我們每一個青年最光榮的名字!」話音剛落,所有聽眾都情緒激動地喊道:「中華根……中華根」。
用提問的方式做開場白,可以瞬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他們會不自覺地思考問題,進而對演講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但是要使用這一開場白時,你需注意的是,你的提問不能是為了提問而提問,而是根據演講的內容,選擇正確而恰當的問題。否則,你的提問就會與演講的內容脫節。
幽默式開場白
幽默式開場白可以營造一種輕鬆幽默的氛圍,調動聽眾的積極情緒,進而達成一種很好的演講效果。
美國黑人領袖約翰·羅克在面對白人聽眾進行關於解放黑人奴隸的演講時說:「女士們,先生們:我來這裡,與其說是發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一點『顏色』。」
這句話把在場所有的聽眾逗樂了,消除了由於種族差異而造成的心理隔閡,讓演講的氣氛變得更為輕鬆。
胡適先生在一次演講時是這樣說的:「我今天不是來向諸君作報告的,我是來『胡說』的,因為我姓胡。」
胡適的開場白不僅有效地介紹了自己,體現自己的平易近人和寬廣的胸懷,還活躍了現場的氣氛。因此,你不妨運用幽默的語言來做開場白,讓聽眾在輕鬆歡愉的氣氛中,欣然接受你的演講。
懸念式開場白
懸念式開場百白,顧名思義,就是一開始便製造懸念,勾起聽眾的好奇心,然後開始演講,為聽眾解開心中的疑惑。
彭湃是早期的革命家,有一次,他是這樣向農民們演講的,他說:「老虎來啦!老虎來啦!」農民以為是真的,紛紛逃散。過了一會兒,農民才知道是虛驚一場,於是都在責怪他。
此時,彭湃說:「對不起,讓大家受驚嚇了!我可不是神經病,你們說,難道那些官僚地主不是老虎嗎?」農民們很贊同他的觀點,然後他開始講述革命思想。
當然,製造懸念不是故弄玄虛。這個懸念必須與你的演講相關聯,並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的解釋,最後引出演講的中心思想。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聽眾的好奇心,讓你的演講與眾不同。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