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男神的雪中春信

2020-12-19 水車茗香

提起蘇東坡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從他的詩詞、文章,到「東坡肉」、「東坡肘子」,這位上的「書房」下得「廚房」的人,再加上他對待感情十分專一,為人真誠質樸,可謂中國歷史上少見的「男神」級別的人物。

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多愛茶、香、琴一類的雅物,蘇軾也不例外。作為一個「惜香者」、「愛香者」,蘇軾一生與香為伴,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被貶流放,皆一刻未曾離開過香。

不僅如此,蘇軾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和香高手,和對香有著深入理論研究的香論大家,他對和香的時節、香料、用具都非常講究。據大香師傅金亮老師所撰文章,蘇軾和其重要作品--「雪中春信」印香時的場景大概是這樣:

那是宋哲宗元五年(1090)春,人日(正月初七)的一個早晨,春節尚未過完的杭州下起了飄飄灑灑的小雪,蘇軾院中的梅花,在薄薄的銀紗下,花姿姣麗,暗香湧動。他便取出了當年御賜的玉碗,吩咐愛妾朝雲和侍女取梅花花心之雪放於其中,並叮囑取雪時要摒棄雜念,存感念天地和愛梅之心,不可傷及梅花。

那天正是蘇軾要完成「雪中春信」印香和香的日子,這場春雪,仿佛是上天送與他的一份禮物。待愛妾與侍女採雪歸來,碗中的雪部分已經融化,帶有花粉的雪水閃著淡而晶瑩的光澤,散發出幽幽梅香。他按順序把配好的香藥在和香盤鋪撒一層,用鬃刷彈上一層玉碗中「梅魂雪魄」的花露,再鋪一層香藥,彈上一層花露待到香藥基本潤透之後,開始和香。

和香完成後已是中午時分,蘇軾取和好的香粉做成篆香將其點燃,那氤氳的香氣,真好似萬株梅樹同時噴香。蘇軾自言道:百日窖藏後其香韻則會更加悠長。

在近千年後的今天,蘇軾和「雪中春信」印香的故事是否真正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透過這個唯美的故事,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到蘇軾「愛香」、「惜香」的品質,和其精湛的和香技藝。

#水車茗香#

相關焦點

  • 雪中春信
    雪中春信 2013-12-09 13:06 作者:邵安然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21期
  • 蘇東坡「雪中春信」與「二蘇舊局」
    有一香名為「雪中春信」,需專門收集梅上雪水進行合香,蘇東坡用了七年時間才收集到梅上雪水把味道找對。 【雪中春信】香方原文如下:沉檀為末各半錢,丁皮梅肉減其半,揀丁五粒木一字,半兩樸硝柏麝拌,此香韻勝殊冠絕,銀葉燒之火宜緩。此香氣味幽涼,聞之使人心靜。然於冷香中嗅得花開之味,故名【雪中春信】。
  • 金視界 ▏雪裡已知春信至,老村脫貧開新花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這是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一首《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詩。這首詩描寫的是在雪的世界裡,一樹寒梅點綴其間,含苞初綻,不僅給人送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而沐雪之後加嬌豔,似換了新妝的美人。  尚莊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通過精準扶貧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 筱青讀詩詞:雪裡已知春信至
    漁家傲李清照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梅花開於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春的意識。所以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鬥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並論。所謂「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鄭谷《梅》詩曰:「江國正寒春信,嶺頭枝上雪飄飄。」
  • 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瑰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注釋】 [1]春信:春天的消息。
  • 蜀地史跡·十二月市(15)|宋代文人騷客皆愛香,蘇軾、黃庭堅都是制...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宋代的文藝青年們喜歡幹什麼?吟詩作對還是月下漫步?如果真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當時的文藝青年,可是紅袖添香、對花啜茶,過得風雅而精緻。宋人吳自牧在筆記《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藝」:品香、鬥茶、掛畫、插花。
  • 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據山西古籍出版社的《李清照集》年譜,此詞作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那年她十八歲。「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聖潔如蘭,清純如雪,晶瑩如冰,梅的影子橫逸在你心的窗欞,雪白了梅,梅香了雪……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裡,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凌寒盛開。
  • 梅雪爭春誰更勝一籌?此人一首詩評判高下,成為千古經典!
    自古以來,詩人就把梅、雪認為是冬去春來的象徵,紛紛寫下關於梅、雪的傳世名篇。如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就分別描寫了梅與雪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梅雪爭春誰更勝一籌呢?
  • 宋代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某年十一月三十日見雪而作。毛滂醉心文學,性愛丘山。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注釋: 蝴蝶初翻簾繡。萬玉女、齊回舞袖。落花飛絮(xù)蒙蒙,長憶著、灞(bà)橋別後。 蝴蝶剛剛翻過繡簾,萬千玉女一齊舒袖起舞。落花片片,飛絮蒙蒙,總是在回憶灞橋分別後的情形。
  • 李清照18歲寫下一首詠梅詞,雪中的梅花冰清玉潔,充滿了詩情畫意
    雖然後世公認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成就最高,不過他在18歲時寫下的這首詠梅詞《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那也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整首詞意境唯美,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寥寥數語之間,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 「詩詞鑑賞」人間春信知多少,我們已經收到了春天的信息!
    新春宋-張耒水鄉清泠落梅風,正月雪消春信通。昨夜園林新得雨,杏梢爭放曉來紅。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宋-李清照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春信元-張弘範庾嶺梅花噴雪香,灞橋煙柳弄鵝黃。故鄉望斷無消息,獨倚東風雁數行。
  • 有意思的漢字:「瑞、雪、迎、春」漢字源流
    【本義】《說文玉部》:「瑞,以玉為信也。從玉,耑聲。」本義為玉制的信物,憑證。【演變】瑞,本義指①玉制的信物,憑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引申指②好的預兆:督撫大吏爭上符;瑞雪兆豐年;祥瑞。【組字】瑞,如今可單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王(玉)部。
  • 「雪裡已知春信至」,這兩個省政協,愛了
    「雪裡已知春信至。」 收到慰問信當天,湖北省政協便向湖南省政協回復了一份感謝信,對湖南省政協的傾情關心、傾力支持和無私幫助表達真誠感謝。信裡說:「你們的來信讓湖北省各級政協組織以及廣大政協委員感到十分溫暖、十分感動。」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十三首意境唯美但偏冷門的詩詞
    《頌古五十五首其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NO 6宋代.辛棄疾· 《生查子· 獨遊雨巖》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
  • 宋代詩人愛雪愛梅又愛詩,連名字都帶梅字,《雪梅》詩成經典名篇
    王安石的兩句「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意為潔白的梅花不畏嚴寒,遠遠就飄來一股香氣,雪和梅交相輝映的情景躍然紙上,令人心曠神怡。在白雪皚皚的季節,讓我們欣賞宋代詩人盧梅坡的一首既有雪又有梅的詩篇,絕對讓你賞心悅目。
  • 春信年年伴鶴飛——詠梅詞之五
    春信年年伴鶴飛,只待東君醒。花非花·詠梅孤山魂,九嶷魄。土裡埋,風中立。霜枝迎雪喚春聲,凍蕾凌寒香遠逸。後庭花·詠梅九嶷夜冷蟾光少,凍枝霜老。東君將醒蕊先覺,柳信春早。 孤芳一世清香抱,素顏嬌俏。雪掩鄉裡情未了,庾愁誰曉。荷葉杯·詠梅凍蕾自傳芳信,清韻,俏清冬。玉妃含笑傲寒雪,凝月,待春風。
  • 詩詞丨這些詩句皆有「雪」,來欣賞下千年前那些白雪皚皚的美景
    以下7首詩句中均有「雪」字,來欣賞一下千年前古時美麗的美景吧!01、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出自唐代杜甫的《閣夜》這首詩是公元766年(大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後死去。
  • 傷春詩句_描寫傷春的50首古詩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縴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如夢令·春景 - 宋代·秦觀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 宋代詩詞中的茶盞
    如何理解這句詩詞,蟹眼,松風都是燒水時的形態和聲音,新茶和鳴雪都是說的茶葉,兔毫霜則是兔毫盞精美的紋飾,可以根據宋代的茶盞標本結合詩詞理解詩中的含義。兔毫盞上圖中的兔毫盞陸遊的詩更加契合,根據文獻記載;陸遊曾三次到金華地區,他在《閒中》一詩中贊道:活眼硯凹宜黑色,長毫甌小聚香茗。
  • 冬美三絕:雪、梅、詩
    宋代詩人盧梅坡《雪梅》:「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只有梅花沒雪花,精神氣質缺失。下雪了卻不吟詩,簡直俗不可耐。傍晚寫好了詩,剛好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就像春天一樣豔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