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美三絕——雪、梅、詩譚汝為「雪」的意象是冬之美的「點睛之筆」。古人說雪有四美:落地無聲,靜也;沾衣不染,潔也;高下平均,勻也;凍窗掩映,明也。從詩歌創作來看,描摹冬季景色最美的兩個意象就是「雪」與「梅」。宋代詩人盧梅坡《雪梅》:「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只有梅花沒雪花,精神氣質缺失。下雪了卻不吟詩,簡直俗不可耐。傍晚寫好了詩,剛好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就像春天一樣豔麗多姿。——只有雪、梅、詩三者的交融,才能奏響寒冬交響樂……
雪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和壓抑。這首詩就是他藉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全詩用簡單而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寒江雪釣圖:千山萬徑都沒有人煙鳥跡,天地間只有孤獨的漁翁在江雪中垂釣。廣闊寂寥的背景空間,更加突出了獨釣的孤舟。詩人淡墨輕描,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潭汝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首五絕作於任江州司馬時。夜間忽覺被窩裡有點冷,繼而看見窗戶發亮,原來是下雪了;時時聽見竹子被壓折的聲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覺衾寒窗明,而知有雪,聞折竹之聲,而知雪重,寫來曲折有致,構思巧妙,別具一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託,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就景寫景,又景中寓情,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潭汝為)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出自元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出自清代鄭燮的《山中雪後》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出自宋代吳淑姬的《長相思令·煙霏霏》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