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最近被自己家兒子氣得一個頭兩個大,原因是不知不覺間表面發現兒子開始學會和他頂嘴了,並且這種頂嘴不是偶爾的,而是一直的……
一天表妹下班,看到臨近期末的兒子一點都不著急學習反而是一直拿著手機在玩,這讓表妹有些擔心孩子這樣一直玩,等幾天的期末考試會考不好。
於是勸孩子這幾天先專心學習,不要一直玩手機。結果孩子一聽到表妹的話之後直接頂了回去「我已經把書看了一遍了,怎麼就不能玩一會兒手機?」表妹覺得孩子既然已經學習過了,玩一會兒也正常。
可是等到幾天後的期末考試成績出來,看著卷子上全是紅叉叉,表妹就很生氣問孩子這幾天學了什麼。
沒想到孩子也很有底氣「我說我學了,但是我不能保證我學的全是考的內容,所以就錯了。」
最後母子倆人不歡而散。
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就像一隻炸了毛的貓一點就著,而面對孩子頂嘴的時候,不少父母也忍不住想要進行還擊,於是周而復始就引發了親子矛盾。
而關於孩子頂嘴的這件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孩子頂嘴是正常現象。關鍵是看父母如何教育他們。如果家長們掌握正確的方法,孩子將很快擺脫這個問題。
為了解決孩子的頂嘴問題,父母必須首先了解孩子頂嘴的原因
1、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會頂嘴其實是想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孩子頂嘴其實也說明孩子有主見,溝通能力強。
德國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實驗當中將2~5歲的孩子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研究人員對這兩組孩子一直追蹤觀察到青年期。
實驗結果發現:在幼年時期反抗性較強的孩子,有84%的人意志較為堅強,對事情有自己的主見,遇到事情時能夠獨立的進行分析判斷,最終做出正確的決定。
而沒有反抗性的人群當中,有74%的人遇到事情時不堅定,並且不能獨立地進行承擔責任。
因此,在童年時期孩子表達出頂嘴的行為,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主見的表現。從這一角度進行看待,孩子頂嘴其實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整體發展。
2、為了尊嚴和權利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在嬰幼兒的時候是不會頂嘴的,只有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之後才會頂嘴。
而孩子出現頂嘴的表現,有時是因為孩子覺得家長侵犯了自己的權利,認為家長率先對自己進行了攻擊,所以才想要通過盯嘴的方式進行反擊。
所以,有時候孩子頂嘴其實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因此家長在孩子出現零嘴的時候,不妨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哪些侵犯了孩子尊嚴的行為,才激發了孩子頂嘴的情況。
了解了孩子頂嘴的原因之後,如何進行應對,才是家長應當面對的問題。
面對孩子頂嘴,家長怎麼辦?
遇到孩子頂嘴,家長採取這三種行為,很快改掉孩子頂嘴的毛病。
1、平復孩子的情緒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的頂嘴時,第一反應就是和孩子「對著幹」,其實這並不是明確的做法,相反會更加激發兩者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遇到孩子頂嘴時,家長真的應該採取的就是先平復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進行釋放壞情緒,最終平復情緒恢復理智。
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其實也是孩子向外界排解自己壞情緒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釋放出自己的不滿,等孩子慢慢恢復理智之後,再進行商量解決辦法。
2、換一種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
與愛說教的父母進行對比,孩子更喜歡朋友式的父母。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當中如果出現孩子頂嘴的行為,不妨嘗試另一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比如以平等朋友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整體的效果就會好上很多,孩子也會越發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
3、對孩子進行放手做他喜歡的事
對於父母來講,看著孩子與自己頂嘴,其實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這很難讓父母從內心當中接受。不過這個過程很難,但是家長必須要承認的是,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作為父母,其實並沒有過多的權利進行插手。
所以面對孩子的頂嘴時,即使家長心中不願進行接受,也需要慢慢說服自己,對孩子進行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歸還給孩子屬於自己的人生。
很多時候孩子頂嘴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這正是孩子慢慢成長的表現,所以家長需要慢慢的進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