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孩子的話題,總少不了叛逆。許多人以為叛逆都在青春期時候出現。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叛逆在青春期的時候表現得明顯一點。孩子的叛逆要從他第一次向你頂嘴時談起,那時候的他內心就有了反抗的念頭了。
大部分家長在處理孩子頂嘴這件事上,都用他們自己的威嚴去嚇住孩子,從而讓孩子聽自己的。可是這種借著特殊的權利去管孩子,可能有一時的效果,可實質的問題卻未得到解決,類似的情況如果下次還出現,孩子也會毫不猶豫地還嘴。這樣周而復始,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很容易進入死循環的。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發表看法:"對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萬事寵著他,逆子往往是被溺愛出來的。"李玫瑾還傳授了3句話送給家長,來幫助解決家長的心病。
1. 我看出你的不開心,可不應該這樣說話,等心情平復,我們再談
如果孩子與家長吵架了,家長千萬不要被怒火左右自己的情緒。正確的做法是先讓自己心情平復,穩定情緒,跟孩子講他們不應該那種語氣說話。然後,給彼此一個心情平復的過程,
等家長與孩子不在激動,雙方在進行一次有效地交談,遠比一開始怒氣衝天地交流效果好太多了。
2. 跟孩子說:我討厭你 這句話不能亂講
家長在情緒失去理智的時候會說出一些特別難聽的話語,孩子也是。因為孩子還小,大腦沒發育完全,經常會把我討厭你掛在嘴邊。可是當父母聽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內心會感到很受傷。
父母也不是不準孩子鬧脾氣,但鬧脾氣歸鬧脾氣,有些話還是不可以講的,防止孩子長大以後用惡語中傷人。
3. 孩子執意不肯出去,家長就跟孩子說一會就出去了,你想穿什麼顏色鞋子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跟父母吵架,原因都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不舒服,才會這樣做。所以孩子也不是真的不肯走,只是想叫爸爸媽媽多理解一下自己,給自己一些面子。
因此假如家長提過給孩子選擇的餘地,孩子會主動去選擇,而忘記自己心情不愉快這件事。都講孩子的脾氣——來去無影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想法會日漸增多,因此必定會跟家長產生矛盾。家長在孩子頂嘴叛逆這件事上,得仔細對待,切記不能以權威去嚇住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有三句箴言,家長請記住,將來孩子必定優秀。
1. 對孩子控制欲強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超過孩子的承受範圍,他們不同意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正確的,也只能依照家長的要求來做。如果孩子不接受還反抗,家長還會千方百計地逼迫孩子去理解。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只會更加不聽家長的話。
2. 向小孩拳打腳踢
一些父母並不知道正確教孩子的方法,他們只想孩子將來變成他們想要的模樣。只要發現孩子偏離他們所設計的軌道,就向孩子拳打腳踢。假如家長一直用這樣方法去教育孩子,別說變優秀,孩子還能不能身心健康都不一定。
3. 希望孩子懂事聽話
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家長會對孩子更強勢。甚至一些父母以為孩子鬧情緒,就是不把他放在眼裡。靠著自己的威嚴逼孩子乖乖就範。可這不表示孩子就沒事了,他只是把壞情緒積壓在心裡,如果有一天,他受不了了,也會爆發出來。
哪有令父母完全滿意的孩子,也哪有讓孩子十分喜愛的家長。其實不僅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一天一天成長。畢竟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雙方都要彼此體諒,共同進步,才能越來越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是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本套繪本共10冊,可以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的習慣,告訴孩子們要勇敢自信,告訴孩子們要勇於承擔責任,教育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讓孩子學會分享自己的快樂等。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