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識中的雷鋒,不是人為塑造的典型,也不是供在神壇上的傳奇。他是我們身邊的一員。陳秋傑是京倫飯店的一名門童,負責為每日進出飯店的客人提供各種幫助,包括搬運行李、開關大門,有時候也需要幫客人訂票買報紙、招呼計程車……就是這麼一個如此平凡的崗位,陳秋傑一幹就是十幾年。
陳秋傑在「門童」界口碑極好。許多飯店業的老總都知道京倫飯店有一個這樣的傳奇。在3月學雷鋒月中,我們來到京倫飯店,拜訪了這位數十年如一日地做著飯店門童工作的陳師傅。為了更好地了解陳秋傑在工作中的真實狀態,記者比約定的採訪時間提前半小時來到京倫飯店門口,以路人的身份觀察他普通的日常工作。
身穿一身燕尾服的陳秋傑,精神飽滿地站在飯店門口的櫃檯前,對每一個走進飯店的客人,溫柔地說一句「你好」。雖然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許多剛抵達飯店的客人們感到絲絲溫暖。當一位問路的女士從飯店門口走過,陳秋傑也同樣耐心地為她指路。在半個小時裡,為顧客提供接待服務五次,問詢服務若干次。他無論對待任何人,始終面帶微笑,無一例外。據門口報刊亭的店主描述,陳秋傑是京倫飯店的「資深門童」,他偶爾會來幫客人買報紙。對待周圍的路人也非常和善,在大家眼裡是一個愛崗敬業的老先生。陳秋傑服務態度熱情,而且很有風度。對於客人們的問詢,總是能應答自如,甚至是和外國客人在一起,陳秋傑也能用簡單的英語與他們溝通。
陳秋傑在下午3點半左右結束了當天的工作,開始正式接受採訪。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了他的故事。他於1982年作為返鄉知青被分配到京倫飯店,在這裡他一幹就是30年。最初他被分配到飯店洗衣房裡的燙衣崗位,後來又多次被調換崗位。從大堂、客房部到後廚,飯店內所有部門的工作他幾乎都幹過,最後終於選擇在門童崗位上一直工作下去,距今也有十幾個年頭了。陳秋傑告訴記者,在京倫飯店讓他學會了工作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是工作就要認真去做。
對於多次的調換崗位,陳秋傑從無怨言,每到一個崗位他都會勤習業務,認真對待。對於現在這份工作他也每一天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熱情。陳秋傑家住的離上班的地方很遠。他每天5點半就要出門,7點鐘準時到崗,開始一天忙碌而充實的工作。30個年頭風雨無阻。陳秋傑就這麼兢兢業業地幹了十幾年,當被問及為何能夠在又苦又累的門童崗位上無怨無悔地奉獻著青春時,他如此回答:「只要是一種堅持,一種信念,做什麼工作都會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毛主席曾教導我們:「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事。」 陳秋傑把雷鋒的偉大精神和他本職工作的微笑服務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陳秋傑眼裡,門童這個崗位不是簡單地迎來送往,他把自己當成京倫飯店的一張名片。「愛崗敬業就是學雷鋒。」為了提高業務水平,陳秋傑努力學習外語,這對於一個老知青來說可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他把艱苦奮鬥的精神用到外語學習上,經過長期的勤學苦練,現在的他在接待外賓的時候可以做到應答自如。他還給自己起了個英文名字叫「Smile Chen」,這已經成為了陳秋傑優質服務的商標。
陳秋傑還提到了「超前服務」的服務理念,他說:在客人想不到的地方先替客人想到;把客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客人提出之前解決,凡事都想在客人前面,給顧客提供預期外的服務,會給客人帶來意外的驚喜。陳秋傑並沒有受過酒店管理方面的專業培訓,但是通過多年對事業的執著,他所悟出的酒店服務理念,與許多國外先進的酒店管理經驗不謀而合。在工作中,陳秋傑踐行著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他的真誠與無私,也給京倫飯店帶來了好口碑。
50年過去了,我們對雷鋒精神依然需要並且極度渴望,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陳秋傑將踐行雷鋒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的微笑、他的堅持、他的熱情都在頌揚著雷鋒精神,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商報記者 程銘劼/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