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助人為樂"成首選 專家:要了解真實雷鋒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今天是3月5日,一年一度的雷鋒日。記者對200多名小學生及17名外媒駐華記者進行了有關雷鋒的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在人們的心中,「雷鋒精神」首選就是助人為樂。

  教育專家表示,培養孩子自我判斷善惡的能力是德育教育的關鍵。

  問卷說明

  記者近日來到海澱區某小學,對該校1-3年級、共5個教學班213名學生進行了關於雷鋒的問卷調查。

  針對問卷調查內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暉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調查解讀

  4.你認為「雷鋒精神」是什麼?

  114人

  助人為樂

  21人

  勤儉節約

  41人

  做好事不留名

  37人

  愛黨、愛國、愛人民

  74人

  課外書上看到的

  31人

  父母教的

  65人

  老師教的

  43人

  電視上看到的

  1.你知道雷鋒嗎?

  127人

  知道

  22人

  聽說過,但不熟悉

  64人

  不知道

  2.你知道3月5日這一天是什麼日子嗎?

  137人

  76人

  知道

  不知道

  3.你是如何知道雷鋒的?

  5.你願意回家以後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一起做雷鋒嗎?

  146人

  67人

  不願意

  願意

  ■專家分析

  雷鋒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到現在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雷鋒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更加珍貴。

  對於孩子的德育教育來講,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用這種樹立模範的方法讓大家去學習。這說明我們德育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手段比較單一。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對於雷鋒只是知道名字,或者聽說過他是個做好事的模範,「雷鋒」並沒有真正影響孩子本身。

  ■專家分析

  從數據上看,書籍和學校的教育是目前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父母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對於雷鋒精神都已熟知。有的家長因此把雷鋒當做德育教育的話題來和孩子進行討論,用雷鋒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專家分析

  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被人們普遍認同。願意當雷鋒的也佔大多數。

  這說明,在孩子們的心裡,認為雷鋒是值得學習的,遇到實際問題,也有做好事的勇氣。

  ■專家分析

  由於教育中的形式化,因此在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互動的時候就有難度,感覺「雷鋒」是做給別人看的,而自己的親人就不用這麼「見外」。

  德育教育 關鍵是培養孩子自我判斷

  德育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孩子能夠自我判斷善惡美醜,讓孩子真正得到成長。而培養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真正地還原人物和歷史。

  雷鋒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他也有人的感情和欲望。用雷鋒去教育孩子時,我們更應當讓孩子知道真實的雷鋒是怎樣的。這樣才會讓孩子覺得貼近,更加理解雷鋒的行為。

  德育教育應該啟發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判斷並作出決定。傳統的樹立模範的教育模式讓人覺得有距離感,同時未必能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物原型。一味地強調模範的優點,而缺乏對人物和歷史的思考,是無法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的。

  專家建議

  馬上就訪

  學生:同學們對雷鋒的認識停留在故事裡

  小輝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表示每年3月份,學校都會組織學習雷鋒的活動。

  但「雷鋒」只出現在課堂上,同學們對雷鋒的認識還停留在故事裡,而在家裡很少提起這個名字。平時以做好事的主題有很多,不只以雷鋒為主題。

  家長:一下子覺得孩子長大了

  家長王先生向記者表示,雷鋒精神實際上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是我們中國人道德風尚的一部分。

  他的孩子在聽說雷鋒那麼多好人好事之後,組織班裡的夥伴一起去清掃樓道,清理社區的健身設施。他一下子就覺得孩子長大了。

  老師:

  「雷鋒微博」吸引關注

  亮甲店小學老師曹玲玲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變化,學校也嘗試新的手段而不是傳統的說教。比如開設了「雷鋒叔叔的紀念小屋」微博。老師、學生、家長紛紛關注這個微博。

  曹老師告訴記者,開博一年多來收到了同學們的廣泛投稿。大家把親身的經歷和雷鋒的事跡結合起來,讓大家都覺得學習雷鋒非常實在。

  文/記者 程磊 數據分析/記者 王崗

  「老外」看雷鋒

  雷鋒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近年來,外媒對雷鋒精神也一直在不斷地關注。

  日前,記者採訪了17位外國媒體的駐華記者,大多數表示對雷鋒這個名字非常熟悉,也知道雷鋒精神代表著什麼。但對於雷鋒,這些海外記者有著不同的了解。

  助人為樂 代表雷鋒精神

  一些外媒記者來華已經超過10年,對雷鋒事跡的了解幾乎全是通過圖書,還有一些是通過自己國家的媒體報導。他們很少聽自己的中國朋友提起。

  對於雷鋒精神到底代表著什麼,多數外媒記者認為助人為樂代表著雷鋒精神,而勤儉節約、做好事不留名和純粹獻愛心也都有著雷鋒精神的含義。

  每個國家 都有自己的「雷鋒」

  談起中國的雷鋒,一些外媒駐華記者表示在心目中有著自己國家的雷鋒式人物。

  「我願意把麥特道森比作我們國家的雷鋒。」《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威廉凱澤認為,他心目中的雷鋒是樂於奉獻一切的,他們國家的這位「雷鋒」在生前做了很多公益事情。

  日本共同社的一位駐華記者表示,自己國家的二宮尊德比較像雷鋒,「他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農民。重視陰德和儉約的他的行動思想讓當時的日本人感動。明治時代以後國家推動要以二宮為榜樣的活動。」

  這位記者認為,二宮尊德認真、刻苦、謙虛,做好事不留名這些精神和雷鋒很相似。

  路透社的駐華記者泰瑞爾·瓊斯 認為,美國的童子軍和雷鋒有著不少相同之處。童子軍被要求每天做一件好事,他們都是好心人的代表。

  文/記者 任佳 徐晨晗 蔣伊晉 黎史翔 郭悅

  ▲雷鋒小學的學生們參觀展覽並與「雷鋒」合影

相關焦點

  • 學習雷鋒好榜樣手抄報: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園百科>板報手抄報>正文學習雷鋒好榜樣手抄報: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鐘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
  • 傳承雷鋒精神 爭做文明小公民——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
    在這春意盎然、播種希望的季節裡,為進一步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雷鋒精神,新苗幼兒園大班年級組開展了「傳承雷鋒精神、爭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題教育活動。  歌頌雷鋒  周一升旗儀式,以學雷鋒為主題,向雷鋒同志致敬!
  • 她是雷鋒的學生,畫出「和雷鋒叔叔一起」的日子
    57年前的春天,當毛澤東主席提筆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時,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士兵就與國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在中國,學雷鋒成了一種獨特而持久的集體價值和全民儀式。雷鋒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對於不同時代的個體來說,雷鋒精神又往往是具體的,而這,恰恰就是雷鋒精神與時代的接口。
  • 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
    ——記雷鋒第二小學校長劉豐華人物名片劉豐華雷鋒第二小學校長,今年被評為「長沙市優秀校長」。他堅持「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並希望培育出更多新時代具有家國精神、奮鬥精神、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的「小雷鋒」。
  • 雷鋒精神 永遠閃亮——「爭做小小蒲公英」主題班會教案
    一、活動目的1.透過雷鋒的生平簡介及其故事,使學生明白雷鋒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從而激發學生自覺地向雷鋒叔叔學習。2.結合班級的實際狀況,提出我們要學習的雷鋒精神----自律,助人。期望更多的「小雷鋒」出此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爭做小小蒲公英,傳遞雷鋒精神。
  • 當今時代雷鋒精神的重要意義
    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甘當一顆螺絲釘精神,是雷鋒的一種高貴品質,有了這種螺絲釘精神,在望城縣雷鋒就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黨把他擰在哪裡,他就在哪裡閃閃發光。雷鋒不僅要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顆螺絲釘,而且要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他對自己提出了兩個要求:「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 入圍省崗位學雷鋒標兵,他說:助人為樂讓我欲罷不能
    認識他,還得從小說起……傳承雷鋒精神 「助人為樂讓我欲罷不能」1966年,詹愈壯出生在農村,父親是早期的師範生,在農村學校當民辦老師,收入微薄,母親沒讀過書,靠賺取工分幫忙養家。「我記事起,家裡的開銷總是超支。」詹愈壯說,那時候他們兄弟姐妹4人都在讀書,都是內宿生,靠父母賺錢養活這一家子比較困難,所以親戚朋友常常會幫助他們家。
  • 讓雷鋒精神永駐校園——駐馬店實驗小學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側記
    駐馬店實驗小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長期深入挖掘雷鋒精神與時代契合的德育教育資源,以雷鋒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堅持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把學雷鋒精神活動融入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切實構建「雷鋒精神」和諧校園。
  • 雷鋒助人為樂小故事
    雷鋒每次看到他們幸福的笑臉,就會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曾經幫助他「天天向上」的組織。1960年10月間,他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和本溪路小學少先隊組織的校外輔導員。他的工作任務很緊張,但他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或者在大風大雨不能出車的時候,跑到學校去,和教師、輔導員、隊員們談心。
  • 學雷鋒黑板報內容:雷鋒精神與愛心
    雷鋒精神自然樸實無華,並不是人為刻意製造出來的,它體現雷鋒同志的人生理念。雷鋒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之所以無法象他那樣做到是因為我們的人生理念無法達到像他那樣忘私的地步。我們用偉大形容雷鋒同志,也說明不是人人能達到雷鋒精神,我們只能有一部分行為達到雷鋒精神的要求。
  • 杭州一幼兒園舉辦學雷鋒活動 雷鋒精神在小萌娃中萌芽
    幼兒園各年級、各班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活動,通過聽雷鋒故事、分享雷鋒事跡、學習雷鋒精神、開展「我來照顧你」等活動,讓幼兒認識雷鋒、了解雷鋒。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服務他人、服務大家的快樂,將助人為樂的精神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雷鋒精神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萌芽。小班的萌娃們不僅僅負責賣萌,還負責照顧自己照顧他人,這是他們在幫助好朋友穿衣服。
  • 鄆城一中舉行陶克將軍「永恆的雷鋒」報告會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校思想政治課座談會重要講話,毛澤東主席向雷鋒題詞56周年之際,3月22日,《解放軍報》原副總編輯、《雷鋒》雜誌總編輯陶克將軍應邀到我校作題為「永恆的雷鋒」專場報告會。
  • 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做好事
    >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做好事2017-03-06 09:30:1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看過關於雷鋒的書嗎  轉眼,三月已經無聲無息的來到我們身邊了。一切還是原樣,只不過……  我望著藍天白雲,心想:雷鋒叔叔,您,過的好嗎?光陰如箭,轉眼已51年了,您助人為樂的精神早已傳遍整個華夏之地,每個炎黃子孫都以您為驕傲!  雷鋒精神,是不求名利的。51年前,您為了隊友而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時,您才20多歲呀!您說過,助人為樂是不求回報的。可是,當今社會,別說助人為樂了,就連公交車上那簡簡單單的讓座都難。
  • 雷鋒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
    、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雷鋒精神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既親切感人,又植根深厚,最易於被人民群眾所學習和把握。雷鋒精神五十多年來生生不息,一直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所尊崇,所追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雷鋒就是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一員,就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傑出代表,雷鋒精神就是五千年來優秀中華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相結合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延續。
  • 為雷鋒拍照者講述為何雷鋒總愛做好事照片又那麼多
    雷鋒餓肚子給戰友讓飯原標題:雷鋒,我們永遠的好班長——聽親歷者講述雷鋒的故事本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吳錫友【英模小傳】 雷鋒,原名雷正興,湖南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生前系瀋陽軍區工兵第十團運輸連四班班長。雷鋒在短暫的一生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做了大量好事,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 「雷鋒團」 北京大學 牽手共育雷鋒傳人
    連日來,該院組織骨科、皮膚科等17個臨床科室40餘名專家教授走進軍營、車站、社區為官兵和群眾義務巡診,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毛會彬攝  本報訊 特約記者姜玉坤、郭克鑫報導:「我們要去北大學習啦!」近日,瀋陽軍區雷鋒生前所在團第3批20名官兵即將赴北大參加「人才素質升級培訓班」。
  • 教科書中鮮見雷鋒事跡 小學僅有一篇兒童詩(圖)
    對此專家表示,儘管有些小學生對雷鋒了解不多,但不缺少學習雷鋒的精神,平常生活中做一些助人為樂、力所能及的好事,都是學雷鋒的表現。    雷鋒淡出小學教材    小學僅有一篇兒童詩    昨日,記者在瀟翔小學翻看了小學一至五年級的語文課本,結果只找到一篇關於雷鋒的課文。
  • 雷鋒手抄報內容:歌詠雷鋒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詩歌頌雷鋒:  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樸純。  螺絲釘不鏽,歷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1.不滿7歲成了孤兒,新中國成立後走上一條由兒童團長、政府公務員、農場拖拉機手、工人到解放軍汽車兵的道路。
  • 京倫飯店門童的「雷鋒精神」
    我們認識中的雷鋒,不是人為塑造的典型,也不是供在神壇上的傳奇。他是我們身邊的一員。為了更好地了解陳秋傑在工作中的真實狀態,記者比約定的採訪時間提前半小時來到京倫飯店門口,以路人的身份觀察他普通的日常工作。身穿一身燕尾服的陳秋傑,精神飽滿地站在飯店門口的櫃檯前,對每一個走進飯店的客人,溫柔地說一句「你好」。雖然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許多剛抵達飯店的客人們感到絲絲溫暖。當一位問路的女士從飯店門口走過,陳秋傑也同樣耐心地為她指路。
  • [四川] 學雷鋒:改編「雷鋒體」 尋找雷鋒元素
    官方開微博 尋找身邊的雷鋒  今年是雷鋒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澤東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49周年。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雷鋒、學習雷鋒,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四川作出探索。2月8日,省文明辦在新浪和騰訊同步開通官方微博「身邊活雷鋒」,向廣大網友發出熱情呼籲:「發現你身邊的活雷鋒,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