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南瓜瓜型巨大,果皮色彩豔麗,觀賞價值高,特別是近年來在農業嘉年華中,巨型南瓜往往成為吸睛焦點,吸引遊客駐足拍照留念。巨型南瓜無土栽培在集設施、營養、環境以及信息等技術作用下滿足巨型南瓜的生長。所以巨型南瓜無土栽培設施及栽培技術對於設施農業生產、觀光而言具有指導性意義。
1 巨型南瓜無土栽培設施結構
1.1 玻璃溫室
水培巨型南瓜對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必須在空間寬敞的大型連棟溫室內進行,因此室內需設有溼簾、風機、開窗降溫設備,配套有遮陽網、加溫設備,全年可調控室內溫度在20~30℃,以利於植株的生長。
1.2 水培巨型南瓜對栽培設施結構的要求
水培巨型南瓜栽培設施結構主要包括營養液池、供液系統、深液流循環系統3個方面。
①營養液池
用於配製和貯存營養液。可選用磚和水泥壘砌成的地下式栽培池,或將塑料桶置於地上或埋入地下,要求密閉性好,不透光,不漏水。在砌貯液池時,池底要留一小坑,為預留潛水泵(水泵)使用,池壁預留供液管口和回液管口。營養液池的容積依種植數量而定。
②供液系統
是供給植物營養液的配套設施。營養液池中要裝有潛水泵,潛水泵和電源之間用定時器連接,以便定時供給營養液。
③深液流循環系統
整個系統由上下2個水培箱、循環水泵、增氧泵、上水管道、回水管、冷暖機、定時器等幾個部分組成,形成一個循環回流系統。
2 水培巨型南瓜配套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選擇美國進口的大南瓜品種,如zucca atlantic giant,具有生長勢強、抗病、生育期長、耐貯運等特點。
2.2 播種育苗
在溫室內溼簾、風機、開窗降溫設備、遮陽網、補光燈、加溫設備齊全,全年可調控室內溫度在20~30℃的情況下,巨型南瓜一年四季都可以育苗。將出芽的南瓜種子播於營養缽的中間,因巨型南瓜的苗體較大,所以選擇15cm×15cm的營養缽,以便讓瓜苗充分吸收營養,發展根系。
2.3 苗期管理
從幼苗出土到發出真葉,這一時期的日溫控制在25~27℃,夜溫控制在14~16℃,儘量不澆水,如果土體失水嚴重,可用噴霧器在土體表面噴少量水。從發出真葉到定植前,這一時期的日溫控制在24~26℃,夜溫控制在18~20℃,澆水本著見幹見溼的原則,土表發白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
2.4 水培管理
①準備工作
整個深液流循環系統要進行消毒處理,一般採用甲基硫菌靈和中生菌素混合使用。確認水培箱中的氣泡石完好,增氧泵與氣泡石相連的橡膠管無堵塞情況。前期營養液箱中注入清水,清水注入之後用磷酸或硝酸調節pH值,pH值控制在6.0~6.5。
②洗苗定植
當幼苗長至2葉1心時可以洗苗馴化,將選好的巨型南瓜苗從營養缽中倒出,輕輕抖動、拍打,然後在清水中浸泡 15~20分鐘,再用手輕輕揉洗根部,直至根部完全無土。定植時,使根系漂浮在水中的網狀支撐板上,上部用尼龍繩和吊蔓夾固定。
③光照管理
定植後要覆蓋遮陽網遮蔭,5~7天緩苗結束後逐步撤掉遮陽網。在剛撤遮陽網的前7~10天,晴天時覆蓋遮陽網遮蔭,10天以後可以完全撤掉遮陽網。
④營養液管理
pH值:水培馴化期pH值保持在6.0~6.5,後期pH值保持在5.5~6.5。營養液溫度:利用冷暖機對營養液進行加溫或降溫,溫度保持在 21~25℃。增氧:白天增氧泵設定為全天開啟,晚上增氧泵設定為每30分鐘增氧15分鐘,用無限循環開關進行定時。EC值:剛開始馴化時保持清水的EC值,緩苗結束後將 EC 值控制在 1.0~1.5mS/cm,營養生長期每隔5~7天EC值增加0.2~0.3mS/cm,直到EC值控制在2.0~2.5mS/cm。坐瓜前後EC值控制在2.0~2.5mS/cm,以免EC值過高造成肥害,坐瓜成功後EC值控制在2.5~3.0mS/cm。
⑤溫度管理
定植後白天氣溫控制在22~30℃為宜,最高不超過33℃。夜間氣溫控制在15~25℃為宜,最低不低於13℃。
⑥植株管理
水培巨型南瓜生長速度較土培快,所以必須經常引蔓修剪。每側留蔓要間隔1片葉,以防葉片互相遮擋,影響光合作用。一般側蔓留6~8片葉打頂。主蔓6m左右留瓜,8m左右打頂。
⑦授粉及膨大期管理
巨型南瓜一般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晴天10:00左右進行,以保證品種純度。坐瓜後用三角架支撐其底部,防止因自身質量過大與瓜柄脫落。
2.5 病蟲害防治
水培巨型南瓜生長過程中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白粉病、蚜蟲、白粉蝨、紅蜘蛛等。
①病毒病
花葉型,症狀嚴重的花葉,葉片黃綠相間,綠色部分凸起,形成皰斑,植株矮化,葉片及果實小且畸形,並有許多瘤狀凸起,果實凹凸不平;蕨葉型,葉片除具花葉症狀外,像被撕裂成條、呈雞爪狀。
育苗期移栽前5~7天,用46%嗎胍·乙酸銅或小葉靈800倍液交替噴霧瓜苗1~2次。定植成活至坐果前,用3.95%三氮唑核苷或18%丙多·嗎啉呱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間隔1周交替噴霧預防。育苗期及坐瓜前應做好蚜蟲、薊馬等害蟲的防治。
②白粉病
以生長中後期為害較重,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兩面出現近圓形白色粉狀小黴點,後漸擴大,白粉斑連成大塊,發病嚴重時全葉布滿白粉,白粉下面的葉組織先為淡黃色,後變褐色,後期變成灰白色,葉片乾枯捲縮。田間溼度大,氣溫16~24℃,乾濕交替出現,發病重。
病害發生前可選用53.8%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27.12%鹼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預防,每7~10天1次,連續2~3次。發病初期可選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40%氟矽唑乳油80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5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2%春雷黴素水劑600倍液進行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2~4次。
③蚜蟲
可用25%噻蟲啉懸浮劑2000~4000倍液、10%氟啶蟲醯胺水分散粒劑900~15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0~4500倍液防治。
④白粉蝨
當被害植物葉片背面平均有10頭成蟲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22.4%螺蟲乙酯懸浮劑1250~1900倍液、50%噻蟲胺水分散粒劑5000~6500倍液、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
⑤紅蜘蛛
可用400倍硫磺懸浮劑或20%三氯殺蟎醇乳油防治。
2.6 採收與保存
巨型南瓜授粉坐瓜60天後,當體積不再增大,瓜皮顏色變深,瓜柄處木質化時即可採收。一般巨型南瓜採收後瓜柄處最容易腐爛,應及時塗抹殺菌劑,其中殺菌劑一般採用甲基硫菌靈和中生菌素混合使用,效果較好。此外採收後的巨型南瓜應放置在乾燥通風處,瓜底墊泡沫板,瓜身塗抹果蠟,以延長觀賞期。
免責聲明:圖片、文章來自網絡,僅供學習,不做商業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