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很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高考錄取,選擇復讀的同學。今年就有一個同學,在2019年高考時放棄錄取,結果今年被告知只能填報兩個志願。
2019年,河南滑縣的郭同學(化名)被信陽學院漢語文言學專業錄取。由於是民辦高校,學費比較貴,文史類專業14600元/生·年,理工類專業16000元/生·年。
而郭同學屬於未脫貧戶,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是精神三級殘疾,還有個弟弟在讀初三。
於是選擇放棄了去年的高考錄取,復讀再戰。
但今年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得知,因為去年錄取沒有去報導,被列為了失信考生,按照相關規定,只能填報兩個志願。
兩個志願對於考生們來說也是相當有難度的,特別是對於像河南省這樣的高考大省來說,考生之間的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隨後,當地的扶貧幹部了解到郭同學的情況,主動為其聯繫了高考志願填報機構,免費做了志願指導,最終被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新聞學專業錄取,從民辦到公辦,從信師到鄭大,從信陽到鄭州,學費的區別,辦學層次的區別,城市規模的區別足以幫助孩子走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當然也有人說,既然嫌學費貴,不能去報到,那麼去年的時候為什麼要填報信陽學院呢?
其實填報志願本來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如果信息不對稱真的有可能造成錯報、亂報……而對於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來講,如果沒有幫助的話,很難詳細地知道學校招生信息以及志願填報的正確技巧。估計是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才發現,學費是如此昂貴的,對此,也只能放棄。
高校錄取後,不去大學報到需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以及向校招辦及時聯繫。
個別省份或地區,會被記入誠信檔案
部分省份或地區對於被錄取不去讀上學這種情況,會記入個人誠信檔案,甚至會直接停止錄取,或減少明年的志願填報數量。因為這畢竟是一種浪費高校招生名額的行為。
比如,《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就明確指出——
填報志願是考生自我承諾與高校的約定,對於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
對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
考生履行志願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
可能會出現重複學籍
一般來說高校學籍都是在開學時進行註冊的,但總會有人為疏忽,即使本人沒有前去報到,仍然被註冊了學籍。如果復讀後考上了另一所大學,很可能會出現兩個學籍。到那時,就非常麻煩了,很可能自己讀了四年大學,最後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證。
雖說現在全國高校學籍系統是聯網和統一的,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意外發生。所以最好在開學之前給錄取你的高校招生辦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不去報到的意向,確保你的大學學籍不會被註冊。
當年不會再被其他高校錄取
根據教育部規定,考生被正式錄取後,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檔。
考生當年也不得再填報任何志願、不得再被其他學校錄取。大學開學後,若考生逾期未報到,相當於自動放棄,學校將對考生作自動退學處理。
放棄錄取資格,對復讀影響不大
被高校錄取後不去讀這種情況很普遍,總的來說影響很小,但還是希望各位考生,如果被錄取了儘量去讀,因為復讀的壓力大,而且高考政策每年都變,變數太大。
1、如果因為考生被錄取不去就讀,影響高考生復讀的話,那麼全國每年就不會有那麼多復讀生了。如果復讀不錄取高考生,那豈不是一考定終身,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
2、部分省份明確規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學錄取後,又不去報導浪費高考招生名額,將其計入誠信檔案。部分院校招生有要求:同一考分報考同一院校同一專業,優先錄取應屆生。其他無任何影響。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考生要慎重思考,慎重選擇。如果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可以了解下學校裡的轉專業制度;如果對自己的學校不滿意,可以努力學習考研升學。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真決定復讀了,就不用瞻前顧後,再來一年考取一個理想大學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