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本科線上30分左右的考生最為難的階段,這個分數考生能夠錄取的大學只有一些偏遠地區的公辦院校,或者一些高收費的獨立學院及民辦院校。甚至很多這個分數考生會直接滑檔至專科錄取。
即使很多收到這部分院校錄取通知書的考生相信也不會很高興,因為接下來就要面對的是高昂的學費,動輒一萬起步,兩萬或者更多。以至於一些承擔不起的家庭會陷入復讀,報到的兩難地步。
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就因為這種情況而放棄了高考錄取,選擇復讀,再戰一年,希望能考上好一些的大學。
2019年,河南滑縣的郭同學(化名)被信陽學院漢語文言學專業錄取。
信陽學院,前身為信陽師範學院華銳學院,創辦於2003年,2016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招生以河南省生源為主,同時面向外省招生。由於是民辦高校,也就是之前的三本,學費比較貴,文史類專業14600元/生·年,理工類專業16000元/生·年。
郭同學錄取的專業屬於文史類專業,也就是一年接近一萬五千元。由於郭同學屬於未脫貧戶,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是精神三級殘疾,還有個弟弟在讀初三。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1.5萬/年的學費,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難以支撐,沒有辦法拿出這麼多的錢來上學,於是選擇放棄了去年的高考錄取,復讀再戰。
但今年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得知,因為去年錄取沒有去報導,被列為了失信考生,按照相關規定,只能填報兩個志願。
兩個志願對於考生們來說也是相當有難度的,特別是對於像河南省這樣的高考大省來說,考生之間的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河南高考難,志願填報更難,少了一多半志願的事實讓孩子一下子就失去了信心!
隨後,當地的扶貧幹部了解到郭同學的情況,主動為其聯繫了高考志願填報機構,免費做了志願指導,最終被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新聞學專業錄取,從民辦到公辦,從信師到鄭大,從信陽到鄭州,學費的區別,辦學層次的區別,城市規模的區別足以幫助孩子走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有人說,既然嫌學費貴,不能去報到,那麼去年的時候為什麼要填報信陽學院呢?其實這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目前各種信息傳播途徑,了解這些很簡單,但是對於如此家庭來說,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還是缺少一些指導,如果沒有幫助的話,很難詳細地知道學校招生信息以及志願填報的正確技巧。估計是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才發現,學費是如此昂貴的,對此,也只能放棄。
高校錄取後,不去大學報到需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以及向校招辦及時聯繫。
個別省份或地區,會被記入誠信檔案
部分省份或地區對於被錄取不去讀上學這種情況,會記入個人誠信檔案,甚至會直接停止錄取,或減少明年的志願填報數量。因為這畢竟是一種浪費高校招生名額的行為。
比如,《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就明確指出——
填報志願是考生自我承諾與高校的約定,對於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
對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
考生履行志願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
一般來說高校學籍都是在開學時進行註冊的,但總會有人為疏忽,即使本人沒有前去報到,仍然被註冊了學籍。如果復讀後考上了另一所大學,很可能會出現兩個學籍。到那時,就非常麻煩了,很可能自己讀了四年大學,最後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證。
雖說現在全國高校學籍系統是聯網和統一的,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意外發生。所以最好在開學之前給錄取你的高校招生辦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不去報到的意向,確保你的大學學籍不會被註冊。
放棄錄取資格,對復讀影響不大
被高校錄取後不去讀這種情況很普遍,總的來說影響很小,但還是希望各位考生,如果被錄取了儘量去讀,因為復讀的壓力大,而且高考政策每年都變,變數太大。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考生要慎重思考,慎重選擇。如果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可以了解下學校裡的轉專業制度;如果對自己的學校不滿意,可以努力學習考研升學。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真決定復讀了,就不用瞻前顧後,再來一年考取一個理想大學也是值得的!
就像郭同學一樣,雖然錄取不去報到浪費名額不值得提倡,但是選擇再拼搏一年,從民辦到公辦,從三本到雙一流,足以幫助你走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德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們不能在該讀書的時候選擇放棄,要在該讀書的年紀珍惜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