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點擊箭頭上邊的《首富經商那些事兒》即可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商業周刊中文版、現代快報、北京青年報、工人日報等
外賣配送員將外賣送到學生宿舍。受訪者供圖
「車釐子自由、香椿自由……」之後,「外賣自由」也正在離我們遠去。
點外賣,現在已成為眾多上班族的首選就餐形式。不少消費者發現,年前經常在外賣平臺光顧的餐飲店,現在很多菜品都漲價了。
「最近這一段時間,外賣變貴了,之前20塊可以吃到飽,現在25塊的都不夠吃。」在北京做人力資源系統開發的劉江表示。
有同樣困惑的還有陳先生。《現代快報》的報導中,陳先生經常點單位附近一家麵條店的餐點。春節過後,他發現麵條的價格漲了,「現在點一碗麵條的價格,不加豬頭肉和以前加豬頭肉的價格是一樣的。滿減優惠變得越來越少了,平臺的紅包也越來越少了。」 價格上漲的不僅僅是這一家店鋪,陳先生明顯感覺到,現在外賣的價格普遍上漲了。
但如果到店裡就餐,菜品單價往往還能省幾塊錢。多家餐廳外賣和門店菜品存在「兩套價格體系」。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劉女士逛街時發現一家湖南米線館,中午在該店消費以後,晚上還想吃就叫了一份外賣。「同樣的黃牛肉粉,外賣上貴了3元。」隨後她又來到餐廳對比了多份菜品,發現大部分是外賣更貴一些。對此,這家老闆解釋稱,他們確實在春節後調整了菜品的價格,但是只調整了外賣平臺上的。
實際上,外賣漲價並非商家有意在外賣平臺上提高單價,因為有「滿減」,消費者往往更實惠。外賣抽成的上漲才是漲價的主要原因。
滿減優惠變少
叫一份外賣,消費者需要支付的費用一般包括食品費、包裝費、配送費,如果有滿減優惠,或代金券則可相應減少花費。
劉江經常會叫外賣,最近他發現外賣的滿減優惠明顯變少。「我叫外賣完全叫出經驗,平時也會利用滿減買得更划算,最近明顯感覺滿減變少。」
外賣訂單截圖
為何商家會減少滿減活動?
北京西城區一家餐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店裡取消滿減活動主要是因為平臺和店裡菜品價格一樣,平臺與店裡銷量差不多,但平臺到了一定數額後要收一定套餐費,算下來飯館並不掙錢。
配送費漲價
滿減優惠變少外,配送費漲價也得到了消費者和外賣員的證實。
從消費者反饋情況看,相比以前3-5元的配送費,目前一份外賣的配送份經常需要6-8元,有時候也碰到9-10元的情況,隔得遠的可能高達15元。
不只一位外賣員透露,配送費是外賣平臺決定的,雖然配送費漲了,但他們的收入並沒增加,該拿多少還是多少。
一位北京豐臺的商家告訴記者,目前配送費是買家和商家一起支付,配送費多少由平臺決定。「滿減活動由總部決定,目前滿25減18,滿49減21。至於佣金,平臺會不定時地上調。」
商家:不是自己提的價
多位外賣商家表示,外賣漲價並不是自己提的價,而是配送費和平臺的抽成(佣金)越來越高,導致結算價高。
「現在做外賣基本上沒有利潤。」上述豐臺商家說,「雖然成本增加,但我們的菜品價格沒有往上調,主要是自己心裡清楚,這一份東西值多少錢。」
據媒體報導稱,春節前美團提高了針對商戶的佣金,向商家發布通知稱,自配送和美團專送抽點更改分別如下:獨家自配送10%,非獨家自配送15%,獨家專送18%,非獨家專送25%。
對此,美團解釋,提高佣金主要是因為公司運營成本以及人工費用增加。另據報導,這幾年,美團建立了智能調度系統,開發智能語音助手來提高配送效率,投入大量的資金。
資料圖:消費者在餐廳就餐。 樸峰 攝
提高佣金或不只有美團一家,進入2019年,有關外賣平臺向餐飲商戶收取抽傭比例提高的報導不勝枚舉。其中餓了麼提升的幅度最大,平均佣金比列最高接近26%,但是餓了麼有關負責人否認了這個說法。
餓了麼公關部回復《商業周刊/中文版》稱,「餓了麼平臺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商家抽傭會有所差異,但總體為15%到18%之間,2019年以來沒有在全國商戶端推行提高費率的政策,媒體有關『餓了麼商家抽傭從18%上升至26%』的報導為不實報導。不但不提高費率,還要爭取降低費率。從2019年1月開始,我們已經為廣東、福建、四川等1萬餘家商戶下調了2%-3%的費率,並減免配送費。同時,本地生活服務行業還在培育階段,不應簡單粗暴地把商家當韭菜收割,只有商家健康發展,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平臺為何要提高佣金?
起步於2003年的網絡外賣,在網際網路O2O大潮中經歷了一輪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用戶人數接近3億人次。從2018年開始,在中國烹飪協會公布的全國餐飲收入情況中,第三方外賣平臺費用已被納入,成為餐飲成本的一項重要數據指標。該協會分析,由於人工、房租、社保、殘保金、第三方外賣外送服務平臺費用等各項成本不斷攀升,涉企收費尚無明顯變化,餐飲市場表現增長乏力。
「用戶在平臺的補貼中享受了巨大的福利,但平臺為了生存,需提高『造血能力』,提高佣金。」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說。
資本入局、燒錢補貼下,短短數年間外賣行業經歷了群雄混戰到雙雄爭霸時代。
2017年8月,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曾經「紅黃藍」,只剩下美團和餓了麼的「黃藍」之爭。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最新報告顯示,美團外賣市場份額佔64.1%,餓了麼佔33.7%。
圖為餓了麼配送員正在送餐。 謝藝觀 攝
平臺前期的瘋狂補貼,導致經營成本上升,盈利壓力加大。美團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652.3億元,同比增長92.3%;卻虧損1154.9億元,系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外賣行業進入下半場,進入到了流量收割期。」有觀點認為,面對越來越大的虧損,越來越嚴峻的市場,平臺的發展訴求從搶佔市場向實現盈利轉變。
美團點評研究院報告毫無忌諱地指出,經歷了2014年的增長高峰之後,2015年至2018年,外賣市場規模和用戶數增長均連續4年下降。市場增速由2014年的71%銳減至18%,用戶增速則從51%降至15%。
外賣抽成上漲是必然趨勢?
外賣價格上漲引發爭議折射的是商家、顧客和平臺三者之間的矛盾。
由於美團和餓了麼佔據外賣市場主要份額,有網友認為,「平臺之所以可屢屢上調佣金,根源在於市場壟斷,這給予了他們自由調價的權力。」
包裝外賣。受訪者供圖
「平臺提高佣金費率是否合理,事實上難以判斷,還需更加實際情況進行判別。」陳禮騰認為,商家與平臺之間是互利互惠的關係,平臺與商戶應該進行充分的溝通來制定規則,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外賣要做好就是要加錢,便宜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在1月23日的美團外賣產業大會上,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表示,外賣改變了餐飲業態形式,可以在房租、人力成本增加不大的情況下,有效拓展新的收入來源。同時,依靠外賣平臺的數位化技術,還可以優化菜品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實現更好發展。
美團外賣表示,美團在不斷迭代升級面向商戶的各種精細化運營服務,包括物流配送、營銷推廣、技術支持等。在標準服務內容之外,商家可以根據自身所處階段的不同需求,自由增減服務項目,並依據服務內容與平臺籤訂合作協議,不同的服務類型對應不同的費率。例如,商戶採用美團的配送服務,和商戶採取自行配送的方式,合作費率會有很大差異。
業內人士則認為,外賣抽成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商家應利用產能優化、數位化等方式來降低自身運營成本完成餐企轉型升級。對於平臺型企業來說,高抽成也應對應強大的配套服務,使商家能夠接受上漲的佣金。「當前,外賣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始終面臨不賺錢甚至虧損的問題,這是無法持續的。」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翰表示,未來產業各方都將進入一個成本回收期,平臺必然要求獲取更高的中間業務收入。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說:「在消費升級趨勢帶動下,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生活服務平臺在技術、配送等環節不斷加大投入,導致成本增大,而這也是各個平臺紛紛提高佣金的原因所在。但是,相比較國外的生活服務平臺,中國生活服務平臺的佣金率還處於較低水平。以外賣為例,由於國外人力成本高,佣金率普遍為中國外賣平臺的2倍之多。」
陳禮騰認為,提高佣金費率增加了商戶的壓力,但外賣對於大多數商家來說應該是業務的擴展而不是核心,佣金的合理與否還需要商家與平臺進行充分協調溝通。另一方面,平臺為了生存的需要,需要提高「造血能力」,提升了佣金,商戶為了不虧本,難免提高餐品價格,而最終這些成本會有部分落在消費者身上。
易觀分析師楊旭說:「2019年以來外賣價格在普遍上漲。上漲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平臺佣金的提升,二是配送費的提升。」 外賣、閃送、新零售配送等快送行業,人員流動非常頻繁。外賣平臺往往需要拿出更多的錢來「留住」外賣小哥。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轉發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讚轉發,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