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邏輯出品 文|朝海註:本文由蛛邏輯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2個月的時間,1.3萬家餐飲企業註銷倒閉。海底撈、西貝漲價後又紛紛道歉回調菜價。與此同時,美團外賣的毛利率卻飆升至18%,新商家提成高達26%,引起各地餐飲企業極度不適。近日,廣東餐飲協會集全省餐飲企業之力,公開要求美團降低外賣佣金,取消2選1的限制。而作為競爭對手的餓了麼則放出消息,依託阿里本地生活推出的「七大商家賦能計劃」可以給予商家以低於行業水平3%-5%的佣金。與此同時,13日餓了麼再放福利,宣布在全國80多個城市包下近4萬塊戶外廣告,免費提供給各地中小餐飲商家,幫忙打廣告。
美團漲傭的負面樣本效應已產生
近期,復工、復學、復生活,而與之相關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也成了熱點話題。
隨著疫情的向好,有人喊出了報復性消費的口號。但經歷了疫情的人們,更珍惜生活的來之不易。根據某項調查顯示,只有11.6%的消費者表示會去瘋狂買買買,45.5%的消費者表示不會報復性消費,而15.3%的參與者更表示根本沒條件報復性消費。
如果看到這個調查,想必那些在疫情之初就叫苦連天的餐飲企業更要滿頭黑線了。
現實也果真如此。前段時間,網友們紛紛在海底撈官微下留言,催促開門打卡。現在,開門是開門了,消費者卻發現,7塊錢一碗白米飯,1.5元一片土豆……想要打個卡還真不容易。網友們又紛紛表示「吃不起」。
無獨有偶,疫情之初叫苦最歡的西貝被杭州網友爆料:43元的大拌菜,79元的炒羊肉……該網友稱西貝連羊肉串都賣9元/串,評價「西貝漲價幅度真心大」。但是僅僅過了不到一周的時間,面對消費者的吐槽,海底撈、西貝接連發布致歉聲明,為菜品漲價道歉,並宣布恢復菜價。
而最早勾起餐飲企業漲價潮的是,正是美團外賣。早在今年2月,四川南充火鍋協會就公開舉報美團外賣突然漲傭,舉報信指出,疫情之初為吸引商家快速上線外賣,美團推出了每單收入8%的外賣佣金,這是令人滿意的。但僅僅不到一周,這個比例就從8%突然飆升至20%。上周,廣東的餐飲企業也公開發難美團,廣東餐飲協會公開向美團發出聯名交涉函,希望美團取消「獨家合作限制」,減免疫情期間廣東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公開信指出,美團在廣東對新開餐飲商家的外賣佣金更高達26%。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報復性消費現在還沒到,卻先迎來了報復性漲價。實際情況是,一些規模遠無法和海底撈、西貝相比的中小餐飲企業已經率先漲價或醞釀漲價,包括「沙縣小吃」。即使現在堂食的情況並不樂觀,餐飲企業主們也試圖先通過外賣把價格漲起來。「現在還是比較依賴外賣,但外賣漲傭,我們只能跟著漲菜價抵消掉這個成本。」一名餐飲業主表示,房租、人力這些成本已經壓得他喘不上來氣了,如果這個時候,外賣佣金還要漲,「就是逼著人關門了。」美團外賣漲傭為餐飲企業漲價做出的樣本效應已經顯現。
餓了麼下血本幫餐飲企業打廣告
不過,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漲價也不是復甦唯一的手段。
作為美團的競爭對手,口碑餓了麼日前就做出決定,在全國近80個城市募集戶外廣告資源,如mall大屏&電子屏、公交站牌、地鐵電視、電梯廣告合計近40000塊,另外還有酒店電視廣告位10萬塊,網際網路電視資源480萬臺,一併免費開放給各地中小餐飲商家,幫助他們打廣告。據悉,武漢外賣商戶倉橋家、瀋陽外賣商戶家食樂、杭州外賣商戶喬村二十八道菜、杭州外賣商戶隱川精緻日料等餐飲企業作為首批品牌,本周內將免費使用這些廣告牌,餓了麼表示,後期還將與更多外賣商戶繼續溝通加入進來。
餓了麼憑什麼可以以低於行業水平的優惠給到商家,又何以斥巨資幫助客戶免費打廣告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其背後的大樹——阿里巴巴。
近期,阿里巴巴啟動了幫扶中小企業「春雷計劃2020」,餓了麼的巨資廣告投入,就是其中一部分。
復甦除了輸血還要更強大的造血
作為阿里本地生活重要一環,餓了麼還依託阿里本地生活的 「七大商家賦能計劃」,為餐飲企業的復甦提供更強大的造血功能。
近日,口碑餓了麼宣布將繼續維持低佣金,給予商家的外賣佣金普遍低於行業水平3%-5%。扶持商家抗疫的優惠貸款利率為6.5%,相比美團類似手段13%的利率低了整整一半。據餓了麼透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30萬本地生活商家獲得了減傭福利,超過1萬商家獲得了從5000元到5000萬元不等的低息貸款和專項資金支持,總金額超10億元。而近期,共有超過20萬商家在餓了麼的幫助下實現了「外賣急速上線」,既包括了全聚德、鵝夫人等知名餐飲,也惠及8萬家街邊便利小店;家家悅、胖東來等區域商超龍頭,香格裡拉、西安威斯汀等高端酒店先後上線餓了麼口碑,實現「線上復工」。
近期,支付寶進行了一次重大改版,成為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開闢了生活服務的多個入口、板塊。而這些入口板塊中,口碑餓了麼享受到了第一輪紅利,據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保守,隨著支付寶的湧入,及即將到來的淘寶、高德湧入的流量,使得口碑餓了麼的日均訪問人數突破1個億。未來,隨著平臺運營和用戶心智的打磨,這個數據還會進一步攀升。
近期,阿里本地生活又宣布了收購客如雲,又推出了基於私域流量的小程序運營,以及千人千面的門店裝修,還有吃貨卡等產品,這一系列的新工具新產品,讓商戶充分具備了運營私域的能力。
此外,與支付寶、淘寶、天貓、高德等入口打通後,直播等阿里在電商領域摸索出的方式也會同步到餐飲商家,轉化成功的私域流量,商家則可通過客如雲的小程序進行管理。對於商戶的私域運營,將零抽傭,通過產品工具與數據賦能,幫助商戶私域運營。而從此得來的生意,阿里是不抽佣金的。「這是商家的私域,我們不應該抽傭。」王磊說。平臺只是幫助餐飲企業提供流量的渠道,而你自己憑本事換來的生意,渠道是不收佣金的。也就是說,老師教會了你本事,你去外面闖蕩掙來的錢,不用給老師發紅包。
口碑餓了麼宣布成立阿里本地生活大學,未來三年,將輸出1000門精品課程,助力本地生活1000萬從業人員進行數位化能力升級和發展。
阿里真是深得馬雲真傳,自稱退休後要做老師的馬爸爸應該最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也比誰都明白,沒有哪個學生從老師那學來了本事掙到了錢會給老師送來。但學生教得好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學生進來。
「零和博弈」體現的是企業價值觀
漲價不到一周的西貝和海底撈,忙著道歉並回調菜價。「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句俗話現在看來並不合時宜,商家再也不敢把消費者當傻子。
既然商家都明白不能與消費者為敵的道理,那麼作為如美團、餓了麼這種一邊連接著消費者,一邊連接著商家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又應該明白什麼道理呢?
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平臺的理由其實很簡單,誰的價格低,誰的服務好選它就是了。但對於商家來說,誰讓他們活得好,他們才有動力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更低的價格。
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甚至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具是具有服務屬性的行業,本質上與外賣小哥和淘寶店鋪沒什麼區別。
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之所以被需要、能生存的關鍵,是最大化地平衡商家與消費者雙方的需求,並將其採用合理的形式連接起來。商家和客戶其實都是平臺的服務對象。
我們常聽到外賣小哥和淘寶小二請求消費者:親,給個五星好評行不行。現在是時候也該對平臺進行一下點評了。
在蜘蛛君看來,與其說美團面臨阿里的挑戰是商業戰上的戰略和資源挑戰,倒不如說是價值觀的挑戰,特別是在這種特殊時期,是忙著割韭菜達成所謂的自救,還是抱團取暖實現共贏?商業操作和商業信譽哪個更重要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阿里的釘釘,頭條的飛書陸續開放免費功能;萬達免了全國所有萬達廣商商戶三四十億的租金;盒馬、京東 「共享員工」計劃接收餐飲企業未復工的員工。特殊時期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難能可貴。
我們常對 「店大欺客」嗤之以鼻,平臺的介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或者延遲了這種現象的發生。但如果因為平臺的參與,不僅沒有讓服務對象獲得實惠,反而變成麻煩製造者,造成了對三方都沒有好處的「零和博弈」就不那麼美好了。
儘管在這種博弈中,某一方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取得較大的收益,但這更像是在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甚至是飲鴆止渴。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競爭和比拼,更多的應該是服務質量的競爭,而為了追求短期利益,破壞遊戲規則,犧牲被服務對象的權益,最後的結果用腳後跟都能想到。
但不幸的是,有些平臺就是拎不清楚這種關係的,鍋向外甩不出去,就開始向自己人開刀。
13日上午,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回應高佣金做出了如下回應;
「美團外賣從誕生以來,持續虧損5年,即便在剛剛盈虧平衡的2019年,第4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也不到2毛錢,佔收入的2%,平臺的絕大部分收入需要投入在幫助商戶提供專業配送、獲取訂單和數位化建設中。美團也堅信長期主義,短期不賺錢但是構建了一個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這個配送網絡正在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配送萬物,而不僅僅是餐飲。」
同時網上也不乏替美團洗地的人在,稱「外賣佣金收入超過80%都給騎手發了工資」。結論的由來也很簡單,美團2019年財報中提到當年餐飲外賣的佣金收入為496.5億元,而這一年支付給騎手的工資達到了410.4億元,兩相除之,得到82.7%,正好是「超八成」。
如此看來好像是沒有錯啊。但轉念一想,這種計算方式不對啊,那客戶付的送餐費又跑到哪裡去了呢?對此,有些網友的觀點還是十分具有參考意義的。
還記得早在2019年初,美團已經對配送費進行了提高,只不過當時反應比較劇烈的是消費者。而對此美團的回應的首要原因就是人工費用的增加和智能配送系統的研發。
一年過去了,還是因為要給外賣小哥發工資,可能實在不好意思給消費者漲錢的美團,這次選擇了給商家漲傭。
而外賣小哥這個鍋到底背不背,還得他們自己說了算。
在知乎上隨便搜索一下即可發現,外賣小哥跑美團的收入多數評論在5000元左右,平均日接30單左右,全勤30天,如此算下來,配送費均價在5元-6元之間。多數情況下,消費者需要支付的配送費也差不多是這麼多錢。
與西貝、海底撈這樣首先認錯道歉,緊跟著回調菜價的表態相比,美團的這幾句回應顯然不夠真誠且有甩鍋之嫌。與餓了麼降傭減費又鋪天蓋地的花錢買廣告送給商家相比,美團的回應又顯得空洞且力不從心。
去年給消費者漲錢,今年給商家漲傭,而給出理由都如出一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說西貝和海底撈是用真心面對消費者,餓了麼是用真心面對商家。
那麼,美團又在用真心面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