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發展的互移動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生活,也催生了很多新興的行業。外賣就是被智慧型手機改變的最徹底的行業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外賣平臺交易額已經突破6000億元大關,和去年相比增幅高達30%。
在我們常用的外賣平臺中,美團和餓了麼這兩家的使用最為廣泛。除了快餐、甜點、飲品等餐飲服務之外,外賣服務還延伸到了生鮮水果、鮮花、美妝、日用品等多種生活場景。可以說,美團和餓了麼在外賣領域競爭的是非常激烈。
那麼,到底是美團厲害還是餓了麼厲害?
外賣平臺數據顯示,73%的的用戶點外賣會首選美團,26%的用戶點外賣會首選餓了麼,還有1%的用戶會選擇其他平臺。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看,美團領先於餓了麼,餓了麼的市場份額還不到美團的一半。
但是,從外賣平臺的人均消費金額來看,美團和餓了麼的差距並不算大。調查研究發現,美團外賣用戶人均每周消費138.6元,餓了麼星選用戶人均每周消費119.9元。
這些也只是表面的數據,美團和餓了麼的競爭背後是資本市場的博弈。美團和餓了麼背後都靠著一顆大樹,美團的背後是騰訊,餓了麼的背後是阿里巴巴。在微信支付的九宮格裡,其實現在已經12宮格了,排在前面的就是美團外賣。而在支付寶口碑裡面,餓了麼排在第一排,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把微信和支付寶的巨大流量引向自家的外賣平臺,就是為了連接起線上線下吃喝玩樂的完整閉環。從阿里和騰訊兩家的資本實力來看,美團和餓了麼的後盾其實差不太多。
不過,外賣平臺的競爭不僅僅體現在外部市場上,也體現在騎手身上。餐飲商家通過外賣平臺拿到外賣訂單,再通過外賣騎手配送到用戶手中,因此,外賣騎手在線下連接起來商家、平臺和用戶,那麼,從對平臺了解的實際角度來說,騎手更了解外賣平臺。
有外賣專送騎手對網友普及一下外賣行業的知識,一個商圈方圓五公裡住有十萬人左右,用餐高峰期至少有上千人同時在平臺下單,而騎手總共只有上百名。因此,騎手派送哪個平臺的單數多,哪個平臺自然也就更厲害一些。
一位曾經的美團專送騎手這段話說出了真相!外賣高峰時期都是系統派單,根本拒絕不了。且不說高峰期10單8單的掛,平時正常掛個三四單,商家正常出餐的話,一般情況可以保證不超時。有時候還會爆單,一下子進十多個單,沒辦法也得接。如果商家出菜快還都好說,如果遇到出餐慢的你也難受!我送過一個多月的美團專送平均每天都會有一兩個已經超時了菜卻還沒做出來!後來實在太累了,就寧願少賺點,去了餓了麼平臺。
因此,到底是美團厲害還是餓了麼厲害?從外賣騎手的派送外賣的次數來看,美團厲害一些。
有分析指出:餓了麼最近也有大動作,把主打的「餓不餓,都上餓了麼」宣傳語換成了「好而不貴,有滋有味」。從此前的「餓」變為「有滋有味」,可見餓了麼已經不在以量取勝,轉而以質取勝。在美團與餓了麼的競爭中,無論多麼激烈,最終受益的其實還是廣大的網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