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否認三連!荷蘭首相獲贈一塊假月巖,當寶貝供在博物館!

2020-12-13 騰訊網

阿波羅登月無疑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民間一直對阿波羅登月持懷疑態度,無論是從月面的各種光影分析還是當時的登月技術等等,為此NASA在月球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還專門製作過闢謠視頻!

但2006年的一次假月巖事件讓大家尷尬不已,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一塊展示了15年的月球巖石,被曝出只是一塊木化石,也就是著名的「爛木頭」事件,要是別的巖石也就忽悠下算了,但這木化石在月球是100%不可能出現的,聚光燈下,荷蘭和NASA各執一詞,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荷蘭前首相威廉·德瑞斯的寶貝

1988年5月14日,被譽為「現代荷蘭社會福利之父」的荷蘭前首相威廉·德雷斯去世,他的子女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箱子,裡面裝著一塊巖石和一張精美的卡片,從卡片上的署名和日期看,它應該是1969年10月9日被製作的,具體贈送日期不明!

但從署名以及嚴肅程度,大家推測這必定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期間帶回的其中一塊月球巖石,在太空人們10月到達荷蘭搞慶祝活動時贈送給荷蘭前首相威廉·德瑞斯的,由於德瑞斯首相在荷蘭德高望重,在荷蘭被評為最偉大的荷蘭人第三名!

德瑞斯於1981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向其子女購買了這塊巖石,並且在最醒目的位置展出,這是一塊不規則的,拳頭大小的巖石,帶著灰紅相間的暗紋,被放在一個平臺上,旁邊有文字介紹:

"With the compliments of the Ambassador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to commemorate the visit to The Netherlands of the Apollo-11 astronauts."

當然這文字描述中沒有提及任何月巖的字樣,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視其若珍寶,為其投保了50萬美元的保險!此後一直在博物館展出,受到了無數荷蘭人以及到此一遊的國外遊客嘖嘖稱奇的讚揚!

一直到2006年,物理學家亞諾·維爾德斯路過博物館這塊巖石前,他一眼就看出這塊石頭有問題,因為在阿波羅11登月後的三個月內,美國不可能將月球帶回來的石頭送人,而且一送就是那麼大一塊,更要命的送給其他國家的石頭不過是1g這種需要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的級別,這荷蘭前首相得到的石頭居然有小孩子拳頭那麼大!

這個尷尬的結果告知博物館後,博物館請了相關專業人員予以鑑定,地質學家弗蘭克·比恩克(Frank Beunk)在該博物館發表的一篇鑑定文章中總結道:「這是一塊不起眼的,幾乎毫無價值的石。頭。」這塊石頭的價值不超過70美元!

範·格爾德(Van Gelder)稱,更令人生疑的是,1969年時前首相威廉·德瑞斯已經卸任11年,NASA為什麼要送石頭給他,而且還那麼大塊?

NASA是如何回應的?

其實各位不用想也知道NASA是如何回應的,否認三連,我不,我沒有,別瞎說啊!

而當時的美國大使則推脫說記不清楚了,不過也難怪,這老頭2006年時已經84歲了,糊塗了也情有可原!估計已經沒有人能還原出當時的場景了,因為直接當事人荷蘭前首相威廉·德瑞斯已經在18年前去世,死無對證了?

最可能的結果

據比較親近威廉·德瑞斯的朋友介紹,他很喜歡這塊石頭,因此種花家大膽推測下,那塊印著阿波羅登月太空人名字以及美國大使館字樣的金黃色卡片應該是真的,而威廉·德瑞斯得到了這塊卡片,出於頑童心理,將一塊把玩的石頭放在了裡面,他並不是要騙人,只是後人看到這個場景後自然將石頭與登月聯繫在了一起!

此事讓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大丟面子,更尷尬的高昂的保險金額與石頭的處理,當然這些我們不關心,而是後續在國際上引起更大影響的美國登月計劃造假,不過很明顯無法將此事和登月造假聯繫在一起,甚至NASA也是躺槍了,這威廉·德瑞斯的玩笑可是開大了啊!

阿波羅的月巖

阿波羅登月計劃總共從月球帶回了382千克月球巖石,為此還專門在德克薩斯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建設了「月球接收實驗室(LRL)」來保存這些樣品,並且在1979年又建設了一個1300平方米的「月球樣品實驗室(LSLF)」。

而NASA得益於這些巖石的科研成果則是枚不勝舉,對月球地質以及形成歷史,再沒有人比NASA更清楚,但當年NASA幾乎就是無目的的在月球上採集巖石,回到地球後研究這些巖石才發現,當年採集只是覆蓋了很少一部分,很很多地形和月球形成相關的樣品都空白,如果阿波羅計劃不是短短幾年內完成,而是拉開數十年這個頻度的話,月巖採集的目的性就會大大增加!

延伸閱讀:被盜的月巖

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向全球各國以及國內各州贈送了270塊月球巖石,其中有180塊下落不明。1998年聯邦還專門創建了一個秘密執法的行動部門,以逮捕和出售假月球巖石的個人,被稱為「月蝕行動」。

休斯頓詹森航天中心金庫中的NASA月球表面樣本

其實被各國當成寶貝的月巖,在美國國內各州根本就不當回事,比如1973年阿拉斯加交通博物館發生火災,科爾曼·安德森在博物館垃圾堆中找到了早先存放的月巖並據為己有,並且對阿拉斯加州政府起訴,要求將月巖判歸個人所有,不過最後是偷雞未成,歸還了月巖。

北卡羅來納州的月巖

阿肯色州的月巖丟了,1976年,太空人Richard H. Truly在小石城的一次童子軍活動中將這塊巖石贈予了該州,但在2011年9月21日時早已消失不見,甚至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丟失的。

宏都拉斯的月巖

夏威夷州的月巖就被放在總督的私人辦公室櫥櫃中,那個鎖也就是防防君子!

除了美國國內各州外,其他國家被盜或者丟失也挺多,比如尼加拉瓜政變時,月巖丟失,後來被賣給了拉斯維加斯一個賭場的某個大佬,不過終於在2012年11月返還給了尼加拉瓜。

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期間,賽普勒斯的月巖丟失,費了好大的努力才找回來!

美國人贈送的1g月巖(展示0.5克)

尼克森訪華時,也贈送給了我國1g月巖,其中0.5g被用作科研,0.5g現在還在展示中,各位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當然要不了多久,嫦娥五號也將帶回月球風暴洋北部呂姆克火山、2M深處的月巖!

相關焦點

  • 美國大使曾給了荷蘭1塊假月巖?那給中國的1克月壤會是真的嗎
    然而美國贈送給荷蘭的月巖卻被媒體曝光是假的,那給中國的1克月壤會是真的嗎?給荷蘭的1顆月巖被曝是假的首先,我們必須要說明,美國官方送給荷蘭的月壤是真的,這裡說的是荷蘭前總理德雷斯收藏的一塊月巖。1969年10月,3名「阿波羅11號」太空人前往荷蘭訪問,並受到了英雄一般的歡迎。在訪問期間,美國大使威廉·米登多夫把一塊據稱是首次登月時採集的「月球巖石」作為私人禮物,贈給了荷蘭前總理威倫·德瑞斯。1988年5月14日,威廉·德雷斯去世,他的子女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箱子,裡面裝著一塊石頭和一張精美的卡片。
  • 嫦娥即將帶回月球真巖石,而荷蘭博物館卻發現自家鎮館之寶是假貨
    可是大家知道嗎,這麼寶貴的月球巖石,荷蘭也有一塊,過去十幾年,荷蘭國家博物館有一個鎮館之寶,就是一塊月球巖石,200多克。誰能欺騙荷蘭國家博物館呢?你說這個石頭是從月球上來的,誰給你的,這得有傳承才行。荷蘭國家博物館說我這個石頭是從荷蘭前首相德瑞斯的女兒手裡買來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1969年美國登月成功之後,美國這幾個太空人,尤其是阿姆斯特朗一夜成名,他們經常到美國的一些盟友國家去訪問,介紹航空知識。
  • 美贈荷蘭月球石竟為木化石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於1969年贈送給荷蘭首相的月球石居然是假的。這塊石頭現保存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該館館長發現,這塊價值號稱30.8萬英鎊的「月亮石」實際上是塊石化木。
  • 荷蘭「盜聖」供出行業內幕:如何輕易從博物館偷出百萬名畫
    2002年12月7日晚上,荷蘭一家博物館有兩幅梵谷的世界名畫《斯赫弗寧恩海景》和《離開紐恩南的教堂》被盜。和之前一樣,等到警方趕到現場的時候,盜賊早就溜走了。2013年,出獄的他來到博物館,表示能幫助追回被盜走的名畫,前提是博物館幫他償還罰款,當然博物館拒絕了他的要求。2015年,有個紀錄片導演找到了他,於是他就把這一切都給說出來了。
  • 習近平獲贈英格蘭球衣 價值超200元需上繳國家
    習近平與卡梅倫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習近平獲贈英格蘭男足籤名球衣。習近平會把這件球衣帶回家嗎?英格蘭男足官方網絡商店截圖  相關閱讀:  卡梅倫贈習近平三獅籤名球衣 贈李克強穆雷球拍  英媒:桌球外交讓位足球外交
  • 布希先吃生日蛋糕再進G8 獲贈1120美元郵票
    丹麥首相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設家宴款待布希及其夫人蘿拉和女兒詹娜。布希一家抵達丹麥首相夏日官邸時,樂隊演奏了「生日快樂」歌。  除一塊牛仔形狀的生日蛋糕外,布希還獲得拉斯穆森贈送的9枚罕見格陵蘭郵票。名為「美國系列」的這套郵票郵戳日期皆為1945年5月5日,係為紀念丹麥從納粹鐵蹄下獲得解放而印製。
  • 荷蘭首相宣布實施「硬封鎖」所有中小學校將改網上授課
    鑑於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病例數居高不下,荷蘭政府14日宣布一系列比現行「輕封鎖」更加嚴厲的「硬封鎖」措施,其中包括關閉全國範圍所有中小學校。荷蘭首相呂特14日晚間發表電視講話指出,新冠疫情蔓延速度太快,除實施嚴厲封鎖措施外現已別無選擇,當前必須嚴格限制人際間的接觸。這是新冠疫情在荷蘭發生以來,呂特第二次發表全國電視講話,他上次發表電視講話是在今年3月疫情暴發之初。 呂特宣布,荷蘭新防疫措施將從12月15日執行至明年1月19日。
  • 荷蘭首相在巨大噓聲中宣布封城5周!
    荷蘭首相呂特(Rutte) 在海牙國會辦公室裡,在一片尖銳的國會大廈外抗議者的口哨聲中,發表了以下全國演講:目前每周平均有9000新增患者,有600多患者在重症監護室。公眾娛樂設施:電影院,博物館,劇院,遊泳館,動物園,桑拿及性服務行業停業。圖書館可取書和還書。銀行,葬禮可以正常進行。醫療類的接觸性行業正常,包括醫療性理療中心和牙醫診所。其他服務業接觸行業,如理髮店,停止營業。
  • 走進荷蘭國家海事博物館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海事博物館,即荷蘭國家海事博物館(Th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坐落在港口區奧斯頓堡(1656年這裡是皇家海軍兵工庫)中,以前曾經是荷蘭海軍的軍火庫。荷蘭國家海事博物館外觀▲博物館展出荷蘭黃金時代航海和殖民的歷史資料,這裡的收藏與所屬圖書館的藏書一起,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事收藏。
  • 英國首相騎了八年的自行車被偷,但他該慶幸自己不是荷蘭人
    探討治安問題,如果拿犯罪率說事兒,基本都是假內行,因為各國犯罪率數字雖然擺在那裡,可對犯罪的界定大不一樣。
  • 荷蘭最大的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值得一去
    荷蘭國家博物館是荷蘭最大的博物館,於1885年對外開放。博物館以收藏荷蘭「黃金時代」的作品著稱。有倫勃朗、弗美爾、弗蘭斯·哈爾斯等荷蘭巨匠的名畫,倫勃朗的《夜巡》被視為鎮館之寶,《猶太新娘》也是不可不看的藝術精品。博物館還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藝術品及銀器等收藏。
  • 比風車更好看的,是荷蘭的美術館和博物館
    在荷蘭,大概有1000多座博物館,其中美術館尤為經典,畢竟這個國家誕生了倫勃朗、梵谷、維米爾這樣的偉大畫家,形成了充滿生活情趣的荷蘭畫派。除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與梵谷美術館,荷蘭還有一些很棒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你可能沒那麼熟悉,但絕對值得一去。今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7月到9月莫裡茨皇家美術館會舉辦《你好,倫勃朗》紀念特別展。暑期去荷蘭的話,一定不能錯過!
  • 「先天不足」的荷蘭國立博物館如何通過數位化建設「刷屏」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以下簡稱「荷蘭國立」)是荷蘭標誌性的博物館。 交流期間,我從荷蘭國立管理層對博物館數位化建設的願景及其在館內組織架構、工作規範等細節上的映射來重新思考博物館數位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該館自2013年重新開放以來屢獲現象級成功、以大膽創新的形象聞名於文博界的深層次原因。
  • 讓你當一回首相部長,預計荷蘭要採取什麼措施?
    荷蘭疫情的轉機應該在本周的某個時候看到:新的感染數量的減少,或者至少是陽性測試的百分比的減少;但是,假如不是呢?內幕人士說,如果沒有發生,內閣警告說,將採取嚴厲措施。首相呂特明天會向荷蘭人民說明情況。如果感染數字沒有下降,那麼,當前的「部分封鎖」的措施可能會為新的規則讓路,這些規則將對公共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今年春天的限制更進一步,否則,荷蘭的醫療保健有可能無法應對。但是,具體說這是什麼措施?這對商店、學校、職業足球、療養院和公民的行動自由意味著什麼?
  • 半克「月巖」現身天文館(圖)
    對這塊月巖,老院士感情很深。  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的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送給我國領導人一件禮物——僅有1克重的月球巖石樣品。這塊巖石被澆鑄在一塊有機玻璃內。真的是月巖嗎?是什麼時候採集的?這些情況美國人沒有說明,只好由中國人自己來研究。  「中科院把它轉交給我們研究。我們組織了全國的相關專家來看,先進行非破壞性研究,然後是破壞性研究。
  • 荷蘭國立博物館:荷蘭擁有超過1000座博物館,密度居世界第一位
    荷蘭國立博物館當然這麼多的博物館,我們不可能在人的一生中去參觀完所有的博物館,《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了國外十大博物館,有生之年,你都應該去一次,去增長見識,我們不僅僅要關注未來,也要從過去的歷史當中去汲取能量,而博物館就是我們能夠最接近歷史的場所。
  • 柬埔寨首相洪森因新冠肺炎到新加坡治療?政府官員闢謠:假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據柬中時報報導,2月21日,柬埔寨國務部長孫佔託強調,洪森首相併沒有與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美國老婦擁抱和親臉頰,希望外界停止造謠首相健康情況。此外,孫佔託還表示,「洪森首相非常健康,他還去打高爾夫球。
  • 米菲博物館:荷蘭家庭每月都去的「兒童樂園」
    今天我們談的這個荷蘭樂園,實際上是一個兒童博物館,但他達到的效果也是幾乎每個荷蘭家庭每月都要去,比歐洲樂園的8次還要多,這個描述一點也不過分。這個樂園就是荷蘭米菲博物館,是一個讓你能夠永遠保持童心的博物館。
  • 英國首相︱唐寧街10號是如何成為首相官邸的
    後者最初只是一個虛構地址,後來才被認定為福爾摩斯的家;而「10號」最早的編號是「5號」,進入20世紀後才真正成為英國首相及首相府邸的代名詞,與美國「白宮」的意思差不多,就連英國政府網站寫郵件給首相的頁面,網址用的也是Email Number 10。       如今,10號的門板經常和首相及其他政府要員的身姿一起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