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我和論文審稿人之間不得不說的明爭暗鬥

2020-12-15 騰訊網

本文來源:知社學術圈

Publish or perish, 相信每一個做學術的人都聽說過。要麼發表,要麼玩完,說出來也是令人膽戰心驚。算算自己走上這條道路也已經有十餘年了,期間大大小小的論文發表了百餘篇。最初跟著導師混,自己只管推公式算數據,論文寫完有導師頂著,完全不需要操心投稿發表之類的事情。獨立工作後,才發現除了寫論文外,還要和編輯鬥,和審稿鬥,甚至有時候要和自己的學生鬥。箇中甘苦,不混這碗飯的人恐怕很難體會。

今天就講講自己和審稿人明爭暗鬥的經歷。所謂爭鬥,其實大夥都知道,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作者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評審提的意見,不管是雞蛋裡面挑骨頭,還是要水井裡面撈月亮,都得小心應付,不敢馬虎。大到補實驗補數據,小到改字句改標點,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不以為然,還得裝孫子對評審千恩萬謝。即使有時候被要求強引一些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顯然是審稿人自己的論文,也儘量一一滿足,只求趕緊接受發表,免得節外生枝。沒有辦法,作者再牛,在審稿人面前,依然是弱勢群體。你在明處,人在暗處,你有所求,而人無所慮,此消彼長,勝負立現。

然而事情也並非完全絕對。總有一些審稿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會露出一些破綻。太過分的時候,作者就需要毫不留情,痛下殺手,讓他/她在編輯面前永不翻身。今天首先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1.痛斥極不靠譜的審稿人

前段時間,投了一個不錯的新期刊,看中的是其光明前景,想像將來會有一個好的收成。拒信很快就回來了,讓大夥大跌眼鏡。我們做的是聲子晶體,調控聲波傳輸。評審報告卻說文章所做光子晶體調控電磁傳輸,了無新意。這實在讓我們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有些同事說是不是改投其他雜誌算了,但如此豈不是一方面讓編輯覺得我們極不靠譜,另一方面也讓這個極不靠譜的評審繼續禍害他人?所以我主張堅決反擊。

我們很快擬好了一份上訴信,貼出來和大家分享:「Dear Editor, we would like to appeal the decision to decline our manuscript, 「blah blah blah」, for consideration of publication in 「blah blah」. As we understand it, the decision was based on one reviewer’s comments. With all the due respect to the reviewer, he or she completely misunderstood the manuscript. In the reviewer’s comments, it is stated that 「the authors show a smart device, which can control the light propogation with photonic.」 In fact, we show a smart device that control sound propagation with phononic. It is also stated that 「the tuning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becomes possible」, in fact, we are tuning acoustic, not electromagnetic wave. We are astonished that a reviewer can make such obvious mistakes, casting serious doubt on the reviewer’s judgment and work ethic. Given the circumstance, we would like to respectfully request your reconsideration of the decision, and seek a second opinion from a more responsible reviewer.」 可以說,這封上訴信毫不留情地對審稿人進行了還擊,痛斥其科學判斷力和職業操守。編輯也很快回信了,「Our editors have reviewed your appeal and believe that your paper, indeed, was not given a review by appropriate experts. We apologize and are rescinding our decision.」 編輯道歉了,不管後面的結果如何,和審稿人的這個回合是大獲全勝了。

其實,和評審明爭也好,暗鬥也好,雞毛蒜皮的事情可以讓步,原則性問題絕不能退縮,該爭論的時候要爭論,該出手時就出手。不過,這個例子太過極端,並不具有代表性。更多的時候,是審稿人閱讀不仔細,不能體會論文的細微精妙之處。這種情況,就需要更多的技巧了。另外冤有頭債有主,千萬記得氣別撒編輯身上,雖然這樣的事情發生編輯顯然也是有責任的。

2.詳解審稿人不能體會的細微精妙

更多的時候,是審稿人閱讀不仔細,沒能體會論文的細微精妙之處而拒稿。下面要講的,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要講清楚這個經歷,不能不提一點點專業背景知識。做鐵電材料的都知道PZT陶瓷,在業界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PZT的過人之處,是它具有的準同晶相界,使其鐵電壓電性能極為優異。而這一行為的微觀機理,則是由於準同晶相界處四方相和菱方相共存,大大增加了鐵電變體的數量和電疇翻轉的自由度。因此,大家在開發新型壓電鐵電材料的時候,將很大的注意力集中在準同晶相界。然而該相界要求材料內部各種相互作用之間的細微平衡,很難實現,只在極少數材料中存在。

圖片來自網絡

我參與的這個工作,是合作同事主導的,構思巧妙而簡單。在鐵電材料高溫順電相的時候,通過機械變形,引入孿晶,然後再降溫通過居裡溫度達到鐵電相。由於孿晶的存在,事實上大幅度增加了鐵電變體數量和電疇翻轉的自由度,因而達到和準同晶相界類似的效果。實驗證明的確如此,材料自發極化大幅度增高,而矯頑場大幅度降低,與PZT在準同晶相界的行為一致。更為重要是,這個方法可能是普適的,對具體材料體系沒有特別的要求。我們將其稱為孿晶工程,投給了一個一流的材料雜誌。

其實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孿晶工程有一定的迷惑性,因為鐵電材料一個常用的方法是所謂的電疇工程,即通過各種方式,在鐵電相形成不同的電疇結構,以提高其性能。我們的方法當然完全不一樣,因為孿晶是在順電相引入的。可是很多人也將電疇稱為孿晶,所以我們也專門畫圖說明兩者之間的差別。然而審稿意見回來,一個接受,一個拒稿。拒稿的評審說,這樣的電疇工程,10年前就有很多人做了,這個工作,沒有新意。編輯因此拒稿。

審稿人顯然沒有非常仔細的讀文章,可是這個誤解比較微妙,不像前面那個例子顯而易見。怎麼辦呢,我們還是決定申訴。我擬了一個稿子, 首先開門見山,強調審稿人完全理解錯了,『Dear Editor, We would like to appeal your decision to reject our manuscript for publication in 「blah blah」. As we understand, the decision i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second reviewer, that 「this idea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So the novelty with which the authors claim and the impact is already known.」 If that is the case, we would NOT submit the manuscript to 「blah blah」 in the first place. Indeed, it appears that the second reviewer fundamentally misunderstand our concept.』

隨後指出,「Domain engineering is indeed a well-known idea, a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Both blah and blah blah’s works that the reviewer referred to deal with domain engineering in ferroelectric phase, not the twin engineering we proposed,」 然後具體說明前面這些工作是關於電疇的,和我們所提的孿晶沒有關係。

最後強調我們工作的新穎之處,「Our concept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domain engineering. While domain engineering in the sense we discussed above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win engineering, which seems to confuse the second reviewer, our twin engineering specifically refers to deformation twin occurring in paraelectric cubic phase, in the absence of any domain structures. Such idea has never been proposed in literature before, and we show that by this approach, MPB-like behavior can be induced in any ferroelectric systems, and thus the impact will be tremendous.」

將這些講清楚之後,我也筆鋒一轉,禮貌地給審稿人留了點餘地,「We are sorry that the second reviewer did not seem to appreci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ur twin engineering and the conventional domain engineering, and we will be more than happy to explain it to the reviewer, and articulate the difference more in the manuscript. Given the support from the third reviewer to our manuscript, and the second reviewer’s incorrect assertion regarding novelty and impact of our concept, we respectfully request your reconsideration of your decision, and allow us to submit a revised manuscript and response for the second reviewer to examine.」 郵件發出去之後,編輯也很快回信了,接受申訴。

可以看出,我們這裡採取的策略和上一個例子完全不同,重在強調工作本身的新穎性,解釋清楚其細微精妙之處,而避免批評審稿人,給他/她留有餘地。大多數的時候,大家碰到的都是這樣的情況,評審意見似是而非,有其迷惑性,而編輯又不可能仔細閱讀論文。這就需要我們冷靜地、而且相對簡潔地把事情講清楚。我也希望這個例子,能給大家今後的申訴,提供一點點借鑑。

3. 引還是不引,這是個問題

前面講的兩個例子,都是作者和審稿人之間對論文內容存在分歧,比較容易說清楚。然而,隨著國內外科研評價體系對論文引用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審稿人會要求作者修改時增加引用文獻,而這樣一個問題,相對而言就複雜很多。

這裡先講一段公案。我有一個同行,非常嚴謹仔細的一個學者。一天收到他群發的一份郵件,原來是他的一篇合作文章,審稿過程中被要求增加N>5篇文獻。他的判斷是這些文獻與他的工作關聯性很弱,但因為發文時間緊,為了避免審稿周期延長,作者還是增加了這些文獻,並在文章中做了相關說明。他在這個群發郵件裡面,沒有做太多的評論,只是對基本事實做了一個描述,即這N篇文章,存在一個共同的作者。收到郵件的,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為類似的情況或多或少大家都碰到過,只是大多數時候,沒有被要求增加這麼多同一作者的文章而已。有意思的是,這個事情捅出去之後,又有一些好事者翻看各種論文,找出了不少一連串引用同一個作者文章的例子,而這些引用看起來關聯性都不是太強。也就是說,這樣的情形並不是個例。

於是引出一個問題,改文章的時候,是否一定需要按照審稿人的意見,增加文獻?而與此相關聯的是,自己審稿的時候,是否可以要求作者引用自己的論文?

第一個問題,我通常採用的方式,前面也提到過,即雞毛蒜皮的事情可以讓步,原則性問題不能退縮。能找到關聯性的,就引用,完全沒有關聯性的,就不引用,並在回覆中予以說明。同一個作者的文章給的太多時,則選擇關聯性強的引用。在這樣一個年代,微信帖子都講究轉發分享,更別說正兒八經的學術論文,看的就是引用率。如果審稿人有相關的文章而作者沒有注意到,審稿人當然會有點小想法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審稿的時候也碰到過。自己明明做過相關的工作,作者卻沒有引用。這種時候,我通常會直截了當地向作者提出來。當然不是要求作者直接引用某某文章,而是指出某某問題,在某某文章中研究過,或者某某論斷,在某某文章中已經提及,提醒作者注意一下。我認為這種評論完全是正當的。編輯找你審稿,說明你熟悉這類問題,而你最熟悉的,當然是自己的工作,所謂舉賢不避親。當然,我只是給出相關文獻,並不會直接要求作者引用。這個判斷,需要作者自己做出。最重要的是從學術問題本身出發給出建議,不應該只提自己的論文,更不應該要求強引關係並不大的文章。歸根到底,學術圈還是相對公平的,極端的做法會引起反彈,前面的故事便是一個例子。

圖片來自六圖網

相關焦點

  • 扒一扒審稿人的現狀和出版後同行評審
    這一期和大家探討一下審稿人的現狀和出版後同行評審,望給廣大科研人員和審稿人作為借鑑,對於本文部分的參考文獻也在此表示感謝。為什麼審稿人一般不付費?國內現狀如何?當論文出版後,出版社再將論文賣回給政府資助的機構和各大高校,供研究人員們閱讀。同時,出版社還會將每個領域最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封閉在一堵「付費牆」後,要求研究人員以及各大高校付費查閱。直接支付同行評審費用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是給一個許多人認為已經太昂貴的系統增加了大量成本。審稿人應該付多少錢?
  • 今天扒一扒「出軌」英文咋說
    今天我們也來扒一扒,這場離婚大戰中所涉及的「出軌」英文咋說。發覺菲利普對我不忠後,我又氣憤又傷心。I have an affair with my secretary.我和我的秘書有曖昧關係。我覺得我的愛人/配偶可能不忠於我。At the very least, my heart has been derailed.至少,我的心已經出軌了。
  • 一盤子扒口條兒
    這是扒口條,清真菜裡喜歡「扒」,扒口條,扒肉條,都有。 今天,吃的是扒口條,在這以前,我不但沒吃過口條,我連口條是啥都不知道。 口條就是舌頭,別人告訴我我才知道這事兒。
  • 翟天臨碩士論文被扒,三萬字的論文有一萬字重複,還是抄襲陳坤的
    近期翟天臨在學術方面的問題很受關注,很多人都開始質疑他的學歷,還是不少人覺得他的學歷並不真實,目前他還沒有做出回應,但是有消息指出在這幾天裡,他曾經139次登錄微博,看來他本人也很關注這件事情,估計他很想這次的風波能儘快過去,這樣才能將影響降到最低,不過隨著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情,更多跟他相關的內容被也扒出來了
  • 扒一扒計算流體力學(CFD)相關的那些書
    當然在邏輯和內容上,這兩本書也算是上上之作。       此外,史裡希廷(Schilichting)的《Boundary Layer Theory》,上圖右一,在邊界層理論這一領域也算得上是經典的傳世之作,把邊界層的相關理論闡述的很是透徹,主要可用於收藏和重溫經典,新的理論倒是不多。史裡希廷的老師就是哥廷根大學流體力學研究所所長,大名鼎鼎的普朗特(現代流體力學之父)。
  • 《克卜勒452b》扒楊洋星盤取向問題成謎
    《克卜勒452b》扒楊洋星盤取向問題成謎網易娛樂9月23日報導 下周一上午十點上線的芒果TV首檔大數據星座脫口秀節目《克卜勒452b》將全面開扒十二星座之間的大攀比。當紅偶像楊洋因為常被拿來與同咖位明星做比較,也成了開扒對象,星盤曝光,連性取向也被解析。娛樂圈明爭暗鬥處女座楊洋無端被比該期《克卜勒452b》圍繞「十二星座互相攀比與互相傷害」的主題拉開帷幕。十二星座守護團紛紛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都有被拿來比較的經歷,連球長李維嘉也深受其毒。
  • 扒一扒華為贊助的足球俱樂部
    接下來就扒一扒華為贊助的足球俱樂部吧。華為贊助馬德裡競技等多支球隊華為於2014年9月在馬德裡卡爾德隆球場與西班牙馬德裡競技俱樂部籤署了為期兩年的俱樂部全球合作夥伴協議。根據這一協議,華為與馬競將在未來兩個賽季中於俱樂部通訊和宣傳活動層面上進行一系列合作。
  • 今日是財神節 扒一扒和財神節有關的傳說
    今日是財神節 扒一扒和財神節有關的傳說時間:2020-09-09 1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是財神節 扒一扒和財神節有關的傳說 2020年9月9日 農曆七月二十二 中國傳統的財神節 財神節,是中國漢族、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一般為農曆七月廿二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扒一扒:檢疫環節蒙過關的退燒藥
    我們扒一扒 解熱鎮痛藥俗稱退燒藥,能使發熱者的體溫降低到正常,而對體溫正常者一般無影響。 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哪些? 缺點:有輕度的胃腸道不適,偶有皮疹和耳鳴、頭痛、影響凝血功能及轉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腸道出血而加重潰瘍的報導。還有報導說它在脫水、血容量低和心輸出量低的狀態下偶見可逆的腎損傷,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癲癇發作等副作用。多用於3歲以上高熱的孩子。
  • 扒一扒美國黑人最愛說的英語口頭禪,說起來酷斃了
    文/英語老師劉江華今天和戰友一起來學習下美國黑人英語,戰友們知道美國黑人又稱為非洲裔美國人,我們看過很多關於美國黑人的電影
  • 扒一扒胺基酸洗髮水的好處
    扒一扒胺基酸洗髮水的好處市面上的洗護產品種類繁多,但讓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在嘗試過多種洗髮產品後卻得不到滿意的效果,反而付出了頭髮嚴重受損、頭皮敏感脆弱等代價。但可喜的是,洗髮水在近年來迎來革命,開啟了胺基酸洗髮水時代。咔拉寶寶洗髮要慎重,現在就為大家扒一扒胺基酸洗髮水的好處!
  • 我和萬盛之春上扒耙溝古寨
    陳勁扒耙溝古寨,位於關壩鎮雙壩村南天門山頂上。春回人間,大地歡歌。一個午後,我們一行5人坐車前去扒耙溝古寨探幽。途中好幾處坡陡路窄,我們不得不下車步行,繞過幾道山梁,便到了南天門山腳。城牆總體保存完好,就像鑲嵌在山頭上的一頂青褐色桂冠。進入寨內,林間樹影斑駁,樹下滿是星星點點的扁竹根花,幽深香遠。走出遮天蔽日的樹林,只見遍地的茶樹、荒草瘋長著,和煦的陽光撲面而來。我們撥開茶樹和荒草,來到對面寨門「石門」。寨門為平拱形,成色、大小與「雲門」差不多,門外是懸崖,無路通往山下。
  • MOOC 慕課是什麼|扒一扒慕課為什麼沒成功
    但不得不承認,在現今,慕課還不足以強大到能讓大學校門關閉。即便慕課在過去幾年飛速發展,慕課這種教授知識的形式仍然處於一種不斷優化的狀態,至今也還尚未成熟。根據2012年至2013年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調查表明,高達95%的學生未能完成自己在慕課上申請的課程,未完成率相較於傳統教育中的輟學率要高出太多了。
  • 扒一扒澳洲最dirty的slang有多dirty
    (當然不是每個礦區都這樣,不是每個星期都這樣,只能說最近比較閒。關於礦區工作,完成Dingo 故事系列之後再扒。)跟著目前的毛利Team Leader,以及將要加入澳洲Army的女同事Vicky, 每天休息個五六次,從20分鐘到最長一個半小時,聽他們玩TikTok 或者talk shit。而這些時候,他們三句不離fxxk,那就來扒一扒澳洲的dirty slang吧。
  • 剖腹產男寶一枚,扒一扒我懷男寶時的經歷吧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講解剖腹產男寶一枚,扒一扒我懷男寶時的經歷吧,起初剛懷孕跟所有寶媽一樣好奇寶寶性別,第一次做檢查7周左右,孕囊圓形,所以看網上評論覺得是個女兒,可是一懷孕自己感覺是男寶,夢見過男寶寶拿著奶瓶自己走路,夢見過一地的蛇,也夢見過一條大黑魚跟整個屋子一樣大,夢見過一池的金魚可自己只撈到黑魚
  • 帶你扒一扒丁日和傻臉分手的深層原因
    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何時摘掉了「貞操戒」,賽琳娜沒有任何隱瞞表示:「我可以大方地說,跟尼克-喬納斯(Nick Jonas)戀愛的時候,我還一直戴著那枚戒指,後來我就摘掉了那枚戒指。我13歲的時候戴上了那枚戒指,我一直都非常尊重它所代表的意義。」Selena也在接受採訪時說:「我不覺得自己因為愛情而做錯了某件事。」
  • 扒扒勾搭嫩妹拋棄黃臉婆的10大男星
    扒扒勾搭嫩妹拋棄黃臉婆的10大男星 文/一床情書 袁惟仁和網紅陳葳 臺灣音樂人袁惟仁近日搞出了大新聞 都說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話用在娛樂圈卻不太合適,很多男明星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為了能跟外面的情人在一起,不惜拋棄原配。下面一床情書便來扒扒娛樂圈勾搭嫩妹拋棄黃臉婆的10大明星。
  • 扒一扒那些年被明星們種草的「龍角散」
    不扒不知道,一扒嚇一跳,雖然都叫龍角散,但其實它底下有好幾十個產品……選得人眼花繚亂……為了幫大家篩選出來龍角散哪幾款最值得買,本種草君認真的觀看了某紅書、某博上的各種評測、推薦,最後給大家推薦這幾個連明星都在用的產品,跟著買,不迷路。
  • 深度扒一扒日本藥妝品牌MINON蜜濃
    說到日本護膚品,可以說是百花爭豔,各有千秋。但提到日本藥妝,就不得不說MINON蜜濃這個品牌,但許多人對其品牌褒貶不一,有人說「用過MINON蜜濃,才覺得其他品牌全是浮雲。」有人卻說「MINON蜜濃效果一般。「究竟MINON蜜濃這個產品值不值得買?隨小編一起來扒一扒。
  • 扒扒潛藏在《我是歌手》樂隊中的十大美女
    扒扒歷屆《我是歌手》樂隊裡十大高顏值美女文/一床情書上周五首播的《歌手2》裡,GAI以一首《滄海一聲笑》燃爆全場,而坐在旁邊給GAI伴奏的琵琶小姐姐李瓊也受到網友的關注。節目結束後,李瓊發微博稱「GAI爺真帥,很榮幸和你同臺為你伴奏,離你最近的距離感受到你對音樂的痴狂」。據一床情書了解,李瓊六歲起便開始學習琵琶,曾跟很多歌手合作,也曾舉辦過琵琶獨奏會,除了琵琶技術高超,她的顏值也很高,平時喜歡旅遊,潛水,還是一位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