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這季節大概是在職考研考生最艱難的時刻,要不要辭職備考?辭職備考真的好嗎?個人認為:這6點你都要考慮。
1 選擇院校與專業
研界流傳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言論。個人感覺:事實確實如此。所以,在職考生一定要選對院校和專業。這就需要自己明確考研的目的,是單純的學歷,還是名校,還是優秀的專業。個人建議:在職考生按照專業-地區-院校的順序選擇。首先,在職無論從事原職業還是換職業。研究生階段都是不錯的知識技能學習階段。其次,在職研究生很大可能要工作和學習同時兼顧。院校若是在離工作較近的地區,方便及時處理相關事情。最後,院校層次決定你考研的難易程度,學校越好,難度越高。
2 選擇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
對於在職考生來講,如果不想換脫產學習,那就選擇「非全」。「非全」是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的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這意味著你要辭掉現有的工作。
3 是否辭職備考
在職考研的考生,要工作與備考同時兼顧,相信很多人到這時段,都會有一個想法:「要不,辭職備考吧」。
其實,對於是否辭職備考,關鍵還是要看你的備考狀態、時間及效率。就像今年有母女共同考上研究生。母親是陪考的,而且白天還有工作,但是這位陪考母親都是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晚上著重備考數學。個人建議:現階段還是要看看你的複習效率。如果9月份,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那可以考慮請假,著重備考。目前,在職研究生是需要定向就業證明的,所以,最好不要辭職。如果有人告訴你:辭職吧。那這個人一定沒有看去年教育部發布的相關規定。
4 什麼地方適合備考
這個肯定說:適合自己的地方。不要聽信什麼,要去圖書館。不要在自己家裡閉門造車。不否認,圖書館學習氛圍濃厚,但是有些人會感到壓抑。這種壓力甚至會成為後期心態崩掉的導火索。所以,一定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沒有對的,只有適合自己的。
5 需不需要制定規劃
沒有規劃,盲目的複習,可能會無法兼顧基礎與強化。沒有規劃,考研這座大山可能會壓得喘不過氣來,分階段,分層次,逐步加強難度,沒階段都是最強狀態,這才是你應對一切的信心。所以,規劃重要嗎?
下面是個人整理的規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6~7月底,基礎階段,著重基礎知識的系統理解和梳理。8~9月底,強化階段,在建立起整體框架的基礎上,加強對重點和難點和細節知識複習。10~11月,真題階段,對照最新大綱以及真題進行複習,深入分析考點,刷真題,反覆背誦,熟練掌握知識點。12月,衝刺階段,總結所有重點知識點,包括重點概念,回顧錯題,查漏補缺,可以自己模考試試。
6 保證效率和心態
對於在職研究生來講,效率是關鍵。畢竟工作也有一定壓力。高效利用碎片時間,就是效率的保證。在上下班路上,其它零碎時間可以用來背誦知識,晚上整塊時間用來突破重難點。睡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做個時間管理者,而不是被支配者。
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考場的發揮。都已經有工作了,還有什麼壓力呢,這次不行就下次。勘破、放下、自在。放下壓力,才能在研海自由。
考研,這條路確實不好走,而在職考研走得更加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