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家瑤特別提到丹雲和城寨,「族人包括外來的媳婦,都對莊寨的保護傳承抱有很大熱情,令人感動,比起孤獨的建築,濃鬱的人情味將是寨堡一個特別寶貴的旅遊資源。」圖為莊寨族人聚會。 鄢朝暉 攝
中新網福州3月25日電 (林春茵 董揚潔)位於福建永泰同安鎮洋尾村的「愛荊莊」寨堡,25日驚豔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席專家鮑世行。他用「霸氣有威懾感」、「活像航母」、「易守難攻」,來描述他對這座建於公元1835年的防禦型古民居的第一個印象。
愛荊莊是當地計劃打包申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十餘座莊寨之一。散落在戴雲山脈的永泰古莊寨群,跑馬廊、銃口箭口、馬面和碉樓一應俱全,尤其以成熟而精緻的土夯和卵石壘砌技藝令人讚嘆。當地調查發現,保存較好的莊寨140餘座,其中佔地面積上千平方米的就有95座,全國罕見。
連日來,近40位文保界專家學者遍訪永泰縣同安鎮、梧桐鎮、長慶鎮、丹雲鄉等鄉鎮,參觀愛荊莊、仁和莊、九鬥莊、嘉祿莊、和城寨、中埔寨等十餘座寨堡,實地了解莊寨現狀及其歷史文保價值。
在25日舉行的永泰莊寨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上,鮑世行認為,愛荊莊因建在坡地上而採用一串不斷跌落的屋頂,這種「懸山屋頂」顯得簡潔、活潑。
散落在戴雲山脈的永泰古莊寨群,跑馬廊、銃口箭口、馬面和碉樓一應俱全,尤其以成熟而精緻的土夯和卵石壘砌技藝令人讚嘆。圖為永泰仁和莊。 鄢朝輝 攝
永泰莊寨為抵禦百餘年前的亂世而生,但專家們普遍認為,永泰莊寨不僅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更是傳統鄉紳文化的載體,而如洋尾寨鄢氏家族的團結互助、愛荊莊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意識下對女性的尊重,都將成為莊寨文化載體的孤本。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家瑤特別提到丹雲和城寨,「族人包括外來的媳婦,都對莊寨的保護傳承抱有很大熱情,令人感動,比起孤獨的建築,濃鬱的人情味將是寨堡一個特別寶貴的旅遊資源。」她說。
當地調查發現,保存較好的莊寨140餘座,其中佔地面積上千平方米的就有95座,全國罕見。圖為赤岸銃樓春景。 鄢朝暉 攝
隨著歲月推移,耕讀時代遠去,曾如「航母」威懾匪盜的莊寨已經呈靜態、半靜態,未來何從何去?專家們認為,首當應做好區域性調查建檔,規劃應納入傳統村落整體考量,預防過度旅遊開發,注重莊寨文化活態傳承。
國務院參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嵩齡指出,莊寨保護面臨整體性系列遺產活態傳承的難題,發展原生性旅遊或可吸引鄉人回流,給予莊寨生命力。
國務院原參事王靜霞則認為,可嘗試外觀不變,根據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行改變內部功能,結合鄉村養老、社區文化建設等,開放為社區公共事務平臺等。
如今的莊寨周圍,菜園和農田都已經荒廢不少,如何吸引人往鄉村去,保護農業文化,是當前最棘手問題。專家稱,永泰是重要稻米生產基地,還擁有李乾等系列農特產品,從傳統農業出發,培育農業文化遺產,或是很好的出路。圖為面臨修復的莊寨。 鄢朝暉 攝
「農耕時代產物的莊寨今天跟農業越來越不密切,如今的莊寨周圍,菜園和農田都已經荒廢不少,如何吸引人往鄉村去,保護農業文化,是當前最棘手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曹幸穗說,永泰是重要稻米生產基地,還擁有李乾等系列農特產品,「從傳統農業出發,培育農業文化遺產,或是很好的出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