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楊樹浦水廠提籃橋監獄成「國保」

2020-12-17 騰訊大申網

近日,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第七批國保單位),有1943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列其中。隨著第七批國保單位的公布,國保單位總量達到了4295處。而新宣布的第七批國保單位數量也是建國以來歷次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宣布的1943處不可移動文物中,上海佔據了十席,同樣為歷次之最,比前六批中入選數目最多的第一批和第四批(各四項)多了一倍多,其中既有近年來重點開發和保護的古遺址和古建築,也有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古建古蹟和近現代建築的比例對半開。它們依次是:崧澤遺址、上海馬橋遺址、廣富林遺址、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嘉定孔廟、楊樹浦水廠、佘山天文臺、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徐家匯天主堂、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這也意味著上海所擁有的全國文保單位的數量從原來的19處增加到了29處。

上海特色明顯

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新增入選的十處上海全國文保單位比較全面地體現了近年來上海文保領域的特點和成績——上海這座城市本來就有豐富的優秀歷史建築、工業遺產、革命遺址和名人故居散落城市各處,而在此次的入選名單中,近現代建築撐起了半邊天。其中,楊樹浦水廠、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等都是上海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徐匯區天主教堂的入選也透露出國家文物局對於宗教建築的日益重視,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是典型的革命遺址,佘山天文臺則是中國現代意義上最早的天文臺。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在上海考察的時候,就曾經對楊樹浦水廠原汁原味的保護工作表示讚嘆,這座由英國建築師首建於1881年的水廠,在1930年代經過擴建曾經一度成為遠東第一大水廠,而至今,1930年代的建築形制仍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雖然因為是水廠,所以不能對公眾完全開放,但是其陳列廳和部分區域是可以讓市民進入參觀的。提籃橋監獄也同樣如此,有博物館向公眾開放,而對其進行整體梳理的呼聲也在近年越來越高。

和近現代建築的入圍相比,頗多古文化遺址的入選則讓上海人有點訝異。事實上,這些入圍遺址並不簡單,據透露,雖然全國各地的古代遺址眾多,但以「文化」命名的並不多,因為這意味著經過專家的認定,這一遺址不只代表著這個地點、這座城市的歷史,還承載著某個區域的文明。比如崧澤文化,就不局限於上海一地,浙江地區也有,而以後在其他地區發現的類似的遺址,也可以併入其中。而在古代遺址之外,獨一個的古建築元代志丹苑水閘的入選則毫不令人意外,因為這座水閘早就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被列入全國文保單位本身自然值得高興,但是在專家看來,更重要的是這些文保單位後續的發展和保護,這將牽扯到人力、物力、財力。據透露,上海歷史建築的修繕經費除了政府撥款之外,多來自於社會和企業的資助,而在列入全國文保單位之後,對於後續的細緻保護或將需要更多的投入。

入選數量歷年最多

第七批國保單位的評審工作從2009年即已開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解放軍共推薦了5573處申報項目。據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透露,第七批國保單位仍沿用第六批國保單位採用的分類法,在最終選出的1943處中,山西(181處)、河南(168處)、湖南(123處)、河北(110處)、江蘇(105處)等省份排在了全國的前列;湖南、重慶、青海、新疆等省(區、市)數量增長幅度較大。

翻看前六批國保單位數量時發現,第五批和第六批國保單位數量增長幅度較大,而第七批國保單位數量為歷次之最。對此勵小捷解析稱,這一方面是因為最初申報項目總量高達5000餘處,是歷次最多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本次評選是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簡稱「三普」)後進行的,「三普」共登記76萬餘處不可移動文物,為加強對新發現文物的保護,其中部分珍貴文物直接列入國保單位。「目前,國保單位總數為4295處。這個數字乍看不小,但與76萬的基數相比就顯得很小,僅為0.56%;另外,我國的國保單位數量與其他文明古國相比也不高。如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蹟有2萬餘處。」勵小捷評論說。

上海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匯總

第一批180處「國保」 (1961年3月4日公布)上海有4處

分別為:中山故居、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中共一大會址,魯迅墓

第二批62處「國保」(1982年2月23日公布)上海有2處

分別為:宋慶齡墓、豫園

第三批258處「國保」(1988年1月13日公布)上海有3處

分別為: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徐光啟墓、松江唐經幢

第四批250處「國保」(1996年11月20日公布) 上海有4處

分別為:外灘建築群、興聖教寺塔、上海郵政總局、真如寺大殿

第五批518處「國保」(2001年6月25日公布) 上海有3處

分別為:福泉山遺址、張聞天故居、宋慶齡故居

第六批1080處「國保」(2006年5月25日公布) 上海有3處

分別為:龍華塔、馬勒住宅、國際飯店

◎ 相關新聞

安陽曹操墓入選

南京長江大橋落榜

此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出臺後,出現了數個廣受媒體關注的熱點。一是此前備受爭議的河南安陽曹操高陵入選第七批「國保」單位,基本為長達三年多的真假之爭畫上了句號;早已聞名天下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和2010年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千年古剎少林寺直到這次才擠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令不少人感到意外;而進入「初選」名單的南京長江大橋最終落選則令其與「最年輕國保單位」失之交臂。

此次公布的1943處「國保」中有古遺址516處,古墓葬186處,古建築795處,石窟寺和石刻110處,近現代重要史記及代表性建築329處,其他7處。湖南愛晚亭和胡耀邦故居也在此次上榜。

相關焦點

  • 歷史悠久的遠東第一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
    提籃橋監獄位於上海市虹口區提籃橋,是一座著名監獄,因其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號稱"遠東第一監獄"。是由10餘幢樓房組成的監獄,佔地面積約4公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一座的監獄。
  • 曾經的遠東第一監獄為啥以提籃橋冠名
    北外灘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引起海內外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北外灘規劃總體結構「一心兩片」中的東部提籃橋片區承載著虹口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其實,大多數國人認識「提籃橋」是從「提籃橋監獄」開始。據說,當年常有善男信女提著盛放香燭的籃子,過橋前往廟內進香禮佛,此橋遂名提籃橋。後來,下海浦被填沒,木橋也遭拆除,但「提籃橋」三字卻被保留下來,成為那一帶的片區名。提籃橋監獄即因此得名,且在坊間沿用了近百年。
  • 提籃橋監獄百年滄桑: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圖)
    上海解放後,被監禁在提籃橋監獄的革命同志光榮出獄。提籃橋監獄牢房內景(1929年)。提籃橋監獄內的「西人監」。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提籃橋監獄的早期建築赫然在列,而近幾年關於提籃橋監獄何去何從的討論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時間,「死亡之城」「遠東第一監獄」等醒目的字眼頻頻見諸中外媒體的報導。可是,對於大多數上海人來說,「提籃橋監獄」僅僅是個空泛的概念,殊難說清它的來龍去脈。那麼,從建成至今的110年裡,提籃橋監獄經歷了哪些滄桑變遷?
  • 上海的提籃橋街道撤銷了 提籃橋區域的歷史文化您知道嗎
    直至19世紀末,提籃橋地區儼然成了當時上海的交通樞紐之一,它連通了租界繁華區和楊樹浦工業區。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末,上海首通有軌電車後,6條線路中就有3條經過這裡。此後不久,提籃橋也被拆除。儘管橋沒了,但由於這個區域已成為當時城市的一個中心點,提籃橋也由最初的橋名,延伸成了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區片地名」,泛指今大連路以西、公平路以東、唐山路以南至黃浦江的地段。  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屬侵華日本海軍警備地區。舟山路等地是當年上海人接納「二戰」期間猶太人的主要地區,更有「小維也納」之稱。日本投降後,隸上海市十八區。
  • 提籃橋監獄為商業讓路:或利用私密性展示鑽石
    2020年,上海人口將猛增至3000萬,而這個位於鬧市區的監獄卻佔據了寶貴的土地,成為了城市改造和發展的「絆腳石」。根據官方消息,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上海提籃橋監獄已經確定將被關閉。「不僅僅是提籃橋監獄,提籃橋周邊區域也在北外灘發展的規劃中。」
  • 隱秘而偉大提籃橋監獄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所監獄在什麼地方
    提籃橋監獄是真實存在的。據悉,該監獄位於位於上海黃浦江畔華德路117號,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一座監獄,現在這個監獄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提籃橋監獄在上海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地方。「送儂到提籃橋」是句拐彎抹角的罵人話。
  • 上海提籃橋是監獄的代名詞,過去是個行政區,現在連街道都撤銷了
    說到五角場,會想到大學城;說到陸家嘴,會覺得高大上;要是提到提籃橋,那多數是會聯想到監獄的。很多以老上海為題材的電視劇裡,都會提到提籃橋。譬如最近熱播的《隱秘而偉大》,提籃橋監獄被反覆提及,甚至是影響主人公成長的重要線索。
  • 文博學者談提籃橋監獄 不僅由於關押名人而出名
    東方網記者蔣澤、曹磊7月11日報導:這幾天,有關上海的新聞當中,提籃橋監獄即將關閉搬遷,引起了不少人對於這座「圍城」的好奇。上海文博學者徐家俊先生,曾經在提籃橋監獄裡工作,並對這座監獄的歷史有著深度研究。他表示,提籃橋監獄不僅由於它曾經關押了陳璧君等名人而出名,它甚至還曾為上海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 上海監獄管理局公號:提籃橋監獄新岸藝術團不是想進就能進
    前幾天有則新聞,有人堅持偷盜十年,卻一心只為:提籃橋監獄新岸藝術團!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上海監獄」上海電視臺《新聞坊》欄目、看看新聞、上觀新聞,以及各大新媒體平臺紛紛轉發,掀起了一波社會公眾關注討論的熱潮。
  • 習近平考察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
    ↑1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市考察。↑1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市考察。這是習近平來到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同正在這裡休閒健身的群眾親切交談。
  • 提籃橋街道撤銷了,但不要忘記它的三副面孔
    上世紀40年代經過猶太人改建後的一條提籃橋小街提籃橋地區至今可見的猶太建築群監獄的象徵「儂死快了,想去提籃橋。」這是過去上海人生氣時可能說的一句話。「提籃橋」的第三幅面孔指的就是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的提籃橋監獄(原華德路監獄)。
  • 上海楊樹浦水廠120年前的出廠鋼製管道依然完好
    前不久,上海自來水市北公司楊樹浦水廠在進行出廠管改造時發現120年前鋪設的出廠鋼製管道依然完好。
  • 浦江邊的古堡藏著中國水廠的源頭
    本文選登自楊樹浦水廠調研報告。  近代中國城市供水史的源頭,藏在一座英式古堡中。  楊樹浦水廠,英籍工程師赫德(J.W.Hart)設計,1881年6月動工興建,當年6月29日1883年6月29日,時任北洋通商事務大臣的李鴻章擰開閥門開閘放水,標誌著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建成。
  • 把馬路「關進」監獄
    原來租界時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監獄(即提籃橋監獄)就毗鄰愛爾考克路。監獄始建於1901年,經過公開招標,由新加坡工程師中標設計,上海的營造廠建造,啟用於1903年5月。初建時,監獄大門開在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11號),規模比較小。後來,隨著公共租界的押犯人數急劇上升,提籃橋監獄在20世紀20年代,陸續向北面和東面擴展。
  • 720°VR全景旅遊 揭秘楊浦濱江百年水廠
    百年水廠第一車間、沉澱池、過濾池、清水庫、煙囪等百年老建築全景首次獨家向遊客全面展現。  跨越三個世紀的百年水廠楊樹浦水廠,是楊浦濱江標誌性景觀和上海城市記憶的講述者。這座英式城堡式建築,130多年來一直運營著,從未中斷過。直到今天,楊樹浦水廠依然源源不斷地為楊浦、虹口、普陀等大約300萬上海市民提供生活和工業用水。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楊浦濱江地區百年發電廠將改造 水廠要擴建
    東方網8月2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楊樹浦發電廠建於1911年,曾是遠東最大的發電廠,被譽為中國電力的搖籃。記者近日從公示的「楊浦濱江地區控制性詳規修編(草案)」中獲悉,「十二五」期間,楊浦濱江地區將成為楊浦區重點開發區域。
  • 上海自來水百年歷史變遷:百年水廠五換水源地
    有著百年歷史的楊樹浦水廠至今還保存著一份英商的水質檢驗報告,當年黃浦江水質的各項指標優於同期的英國泰晤士河。    但從上個世紀以來,上海水源地不得不歷經數次變遷:先是蘇州河水質逐步惡化,上遊水源取水口遷到了黃浦江軍工路段。時至1978年,黃浦江下遊的水質狀況也讓人失望,水廠的取水口被迫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