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遠東第一監獄為啥以提籃橋冠名

2020-12-19 新聞晨報

北外灘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引起海內外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北外灘規劃總體結構「一心兩片」中的東部提籃橋片區承載著虹口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其實,大多數國人認識「提籃橋」是從「提籃橋監獄」開始。2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提籃橋監獄的早期建築赫然在列。

曾經號稱「遠東第一監獄」的提籃橋監獄

「提籃橋」的由來

現今的海門路古時曾是下海浦的一部分,浦上原有一座木橋通向下海廟(今址為昆明路73號)。據說,當年常有善男信女提著盛放香燭的籃子,過橋前往廟內進香禮佛,此橋遂名提籃橋。

後來,下海浦被填沒,木橋也遭拆除,但「提籃橋」三字卻被保留下來,成為那一帶的片區名。提籃橋監獄即因此得名,且在坊間沿用了近百年。

「虹口區河流橋梁圖」來源於《上海市虹口區地名志》

有趣的是,儘管歷史上提籃橋監獄多次「改名換姓」,從解放前的華德路刑務所、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到解放後的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上海市監獄,可它的正式名稱中從未出現過「提籃橋」這一地名。直至1995年6月,監獄正門掛上了「上海市提籃橋監獄」的牌子,提籃橋監獄方才算是名實相符。

1901年10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決定在華德路(今長陽路)上建造大型監獄。1903年8月,一座擁有兩幢4層監樓的新監獄竣工。

這所新監獄的全名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亦稱華德路監獄。不過,上海市民更喜歡稱其為「提籃橋監獄」。早期的提籃橋監獄全部由青磚和石塊壘成,佔地面積約10畝,計有美式監房480間。監獄的拱形大門開設在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11號處)。

1929年新落成的提籃橋監獄獄舍

提籃橋監獄的牢房(1929年)

1935年,提籃橋監獄經歷了解放前的最後一次擴建後佔地面積已經擴大到60.4畝,11幢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監樓組成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關押體系,各類監室接近4000間,其中不乏橡皮監(防暴牢房)、絞刑房和「風波亭」(禁閉室)之類的特種監房。此外,監獄還附設女子監獄和童犯感化院(專門收押少年犯)。

與此同時,監獄正門也從華德路117號遷至147號。那是一座形狀方正、並無出眾設計可言的大門。若不是四周5米多高的圍牆及門楣上刻著一行英文:「SHANGHAI MUNICIPAL GAOL」(意即「上海工部局監獄」),而且這所監獄最高在獄囚犯人數超過8000,遠勝印度的孟買監獄和日本的巢鴨監獄一籌,號稱「遠東第一監獄」。

提籃橋監獄「西人監」(1935年)

日本戰犯在華「第一審」

抗戰勝利以後,美軍將一些重要的日本戰犯關押在提籃橋監獄的「西人監」裡。1946年年初,美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駐華美軍總司令魏德邁奉命在上海組建軍事法庭,專門審理日軍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殺害美國空軍被俘人員的有關案件。美軍軍事法庭就設在「西人監」的2樓。那年1月24日上午10時整,法庭在「西人監」第一次開庭審判日本戰犯。

日本戰犯在提籃橋監獄被施以絞刑

「西人監」的絞刑室

從1946年1月至9月,共有47名日本戰犯在提籃橋監獄受到美軍軍事法庭的審判。除去被施行絞刑和槍決的外,更有畏罪自殺者,日本陸軍大將安藤利吉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9月13日,毛榮光任市人民法院監獄(今提籃橋監獄)副典獄長委任令

上海解放後,1949年5月始稱「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1951年8月更名為「上海市監獄」,1995年5月更名「上海市提籃橋監獄」。2014年9月,被列入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20世紀初葉誕生的提籃橋監獄已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漫漫長路,無疑是上海這座城市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提籃橋監獄作為一處精美的近代建築群,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列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武鋼

相關焦點

  • 歷史悠久的遠東第一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
    提籃橋監獄位於上海市虹口區提籃橋,是一座著名監獄,因其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號稱"遠東第一監獄"。是由10餘幢樓房組成的監獄,佔地面積約4公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一座的監獄。
  • 提籃橋監獄百年滄桑: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圖)
    提籃橋監獄百年滄桑: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圖)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提籃橋監獄的早期建築赫然在列,而近幾年關於提籃橋監獄何去何從的討論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時間,「死亡之城」「遠東第一監獄」等醒目的字眼頻頻見諸中外媒體的報導。可是,對於大多數上海人來說,「提籃橋監獄」僅僅是個空泛的概念,殊難說清它的來龍去脈。那麼,從建成至今的110年裡,提籃橋監獄經歷了哪些滄桑變遷?
  • 隱秘而偉大提籃橋監獄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所監獄在什麼地方
    提籃橋監獄是真實存在的。據悉,該監獄位於位於上海黃浦江畔華德路117號,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一座監獄,現在這個監獄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提籃橋監獄在上海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地方。「送儂到提籃橋」是句拐彎抹角的罵人話。
  • 上海提籃橋是監獄的代名詞,過去是個行政區,現在連街道都撤銷了
    說到五角場,會想到大學城;說到陸家嘴,會覺得高大上;要是提到提籃橋,那多數是會聯想到監獄的。很多以老上海為題材的電視劇裡,都會提到提籃橋。譬如最近熱播的《隱秘而偉大》,提籃橋監獄被反覆提及,甚至是影響主人公成長的重要線索。
  • 提籃橋監獄為商業讓路:或利用私密性展示鑽石
    2020年,上海人口將猛增至3000萬,而這個位於鬧市區的監獄卻佔據了寶貴的土地,成為了城市改造和發展的「絆腳石」。根據官方消息,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上海提籃橋監獄已經確定將被關閉。「不僅僅是提籃橋監獄,提籃橋周邊區域也在北外灘發展的規劃中。」
  • 上海的提籃橋街道撤銷了 提籃橋區域的歷史文化您知道嗎
    也有人說,老百姓敬香時提的籃子都是比較高檔的「提籃」,不會是買小菜的籃子。這種提籃有格子、帶蓋,柄是方形的。而這座橋的形狀,神似提籃的柄,因而得名「提籃橋」。這兩種說法都是比較可信的。  上海開埠後,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有英商在附近黃浦江邊徐家灘開始營造碼頭。1848年,提籃橋區域被闢為美租界美僑居留地。
  • 遠東第一監獄前世今生 :在上海 送儂到提籃橋是罵人的話
    1947年8月13日,上海法庭對日本戰犯富田德執行了死刑,刑場設在提籃橋監獄內。   據《新聞晨報》報導,提籃橋在上海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地方。那時,我母親在提籃橋的禽蛋一廠上班,常帶我去廠裡玩,所以,外婆說「把我抓到提籃橋去」,我腦海裡呈現的是母親上班的地方。每回我去廠裡都能喝到酸梅湯,哪有恐懼感?之後才逐漸曉得「提籃橋」的厲害。作為晨報的記者,我曾多次進入這座有百年歷史的提籃橋監獄參觀,熟悉它的前世今生。
  • 文博學者談提籃橋監獄 不僅由於關押名人而出名
    東方網記者蔣澤、曹磊7月11日報導:這幾天,有關上海的新聞當中,提籃橋監獄即將關閉搬遷,引起了不少人對於這座「圍城」的好奇。上海文博學者徐家俊先生,曾經在提籃橋監獄裡工作,並對這座監獄的歷史有著深度研究。他表示,提籃橋監獄不僅由於它曾經關押了陳璧君等名人而出名,它甚至還曾為上海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 組圖:楊樹浦水廠提籃橋監獄成「國保」
    它們依次是:崧澤遺址、上海馬橋遺址、廣富林遺址、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嘉定孔廟、楊樹浦水廠、佘山天文臺、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徐家匯天主堂、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這也意味著上海所擁有的全國文保單位的數量從原來的19處增加到了29處。
  • 上海監獄管理局公號:提籃橋監獄新岸藝術團不是想進就能進
    前幾天有則新聞,有人堅持偷盜十年,卻一心只為:提籃橋監獄新岸藝術團!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上海監獄」上海電視臺《新聞坊》欄目、看看新聞、上觀新聞,以及各大新媒體平臺紛紛轉發,掀起了一波社會公眾關注討論的熱潮。
  • 提籃橋街道撤銷了,但不要忘記它的三副面孔
    上世紀40年代經過猶太人改建後的一條提籃橋小街提籃橋地區至今可見的猶太建築群監獄的象徵「儂死快了,想去提籃橋。」這是過去上海人生氣時可能說的一句話。「提籃橋」的第三幅面孔指的就是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的提籃橋監獄(原華德路監獄)。
  • 上海又一歷史街區走紅,曾是監獄的代名詞,80年前卻是猶太人的諾亞...
    上海真正的迷人之處,還在於大街小巷,磚瓦樓閣之間、那些曾經發生的盪氣迴腸的故事。上海目前劃定了12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虹口的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就是其中之一。 步行參觀路線 地鐵提籃橋站——下海廟——白馬咖啡館——提籃橋監獄(原上海工部局警衛處監獄)——猶太難民紀念館
  • 把馬路「關進」監獄
    原來租界時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監獄(即提籃橋監獄)就毗鄰愛爾考克路。監獄始建於1901年,經過公開招標,由新加坡工程師中標設計,上海的營造廠建造,啟用於1903年5月。初建時,監獄大門開在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11號),規模比較小。後來,隨著公共租界的押犯人數急劇上升,提籃橋監獄在20世紀20年代,陸續向北面和東面擴展。
  • 中國最著名的8所監獄
    監獄是指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懲罰和改造的司法場所。公安部秦城監獄司法部燕城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湖北洪山監獄湖北沙洋監獄浙江喬司監獄安徽白湖監獄青海西寧監獄
  • 上海監獄的前世今生
    1995年6月,勞教從市勞改局分離出來後,市勞改局更名為市監獄管理局。2018年機構改革後,市委明確市監獄管理局為市司法局管理的部門管理局。篳路藍縷的創業史第一階段,革命鬥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前後):從血雨腥風到重見光明「信仰堅定、不怕犧牲」是當時黨的活動的鮮明特徵。
  • 原址將新建「提籃式」景觀橋
    隨著老橋的拆除,未來這裡將誕生貴州國省幹線的首座「提籃式」人車並用景觀橋,以緩解周邊交通壓力,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新橋預計2021年5月建成。據了解,拆除的花魚洞大橋建於1991年,大橋總長290米,橋面寬12.46米。
  • 繪畫治療:監獄裡的藝術
    那些監獄裡的犯人無論做過什麼,觸犯了哪些法律,在她眼裡都沒有分別,她稱他們為學員。她在監獄為這些犯人舉辦的繪畫治療課程是讓這些人回到最初。一位曾經服過刑的女藝術家說:「10年前我是一個服刑人員,學藝術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為了人生。」葉子目前正在北京清河的一所監獄教服刑人員畫畫,通過畫畫治癒犯人的一些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