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文學」現象包裹的,還是一種現代人內心深處無法被擺到臺面的虛榮,只是這種虛榮被包裝成了華麗文字背後的無病呻吟。
圖片來自影視劇。
文 | 與歸
「我還奇怪為啥開不了門……」配圖是一把正在開門的豪車鑰匙。
「在學校裡,能停車嗎?」配圖是露出魚叉標誌的方向盤。
「給我送個鑰匙有啥用?能當飯吃嗎?還不如送漢堡和奶茶。」配圖是一把奔馳車鑰匙。
……
你的朋友圈,有類似的「文學創作」嗎?
這兩天,在網絡上,「凡爾賽文學」走紅。某作家在微博裡三百六十度「壕無死角」的炫富內容,就切實助燃了「凡爾賽文學」一詞的熱度——不僅成功登上微博熱搜,還火出了圈,引發民眾歡樂圍觀與集體吐槽。
在網上,有人總結了「凡爾賽文學」三要素:1.先抑後揚,明貶暗褒;2.自問自答;3.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
遭遇群嘲的「凡爾賽文學」與人間真實背道而行
通過「網絡扒墳」,我們可以發現「凡爾賽文學」其實由來已久。早在今年5月份,微博幽默視頻博主@小奶球在自己微博上發布了《凡爾賽公開課》,自稱創始人,講的就是怎樣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通過反向的表述,不經意透露出自己的優越生活的行為。
在微博上,該作家就利用「凡爾賽文學」,成功為自己打造了一個人生贏家的人設:有錢有地位,出入都是高端場所,最重要的是還能得到霸道總裁老公的極端寵愛——哭都要打飛的去維多利亞港,才能哭個盡興。
該作家微博截圖。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只不過,這位號稱住別墅、用著月薪兩萬五保姆、老公在網際網路大廠工作的作家,發微博的手機型號居然是4年前發行的IPhone 7Plus。再加上「用流量下載視頻軟體」的梗,也被不少人調侃:這確定不是裝富與瞎編?
網友們對該作家曬富帖的嘲諷,既指向了她帖中自我暴露的「疑點」,也指向了「凡爾賽文學」的表達路數。
這倒不是人們「仇富」,而是這些內容不僅太過矯情、油膩,而且不合常理,有時候甚至會違背自然規律,帶有一種浮誇、病態的金錢觀、價值觀以及感情觀——而這些其實都不太屬於一位正常成年人的生活範疇。
當然,無論內容真假,這些原本都屬於私域,只要不影響公序良俗,她寫得開心我們看得樂呵,本也無須上綱上線。
但圍觀「凡爾賽文學」,其中暴露出的「人間真實」卻值得說道說道。畢竟,在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有意無意,我們都曾見識過不少「凡爾賽文學」式炫富的真實場景。
圖片來自影視劇。
真正的富足,是精神世界的遼闊豐盈
炫富,由來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時期,王愷和石崇的鬥富故事,就曾令人大開眼界。
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燒飯;王愷做四十裡的紫絲布步障,石崇做五十裡的錦步障;王愷搬出一株珊瑚樹,石崇便將其砸碎,然後命左右取來六七株更高更大的珊瑚樹,讓王愷挑……
不得不說,相比古人炫富的簡單粗暴,今人的朋友圈真的委婉文藝得多了,似乎有了些羞恥心,炫得也沒那麼明顯了。
但再委婉,那也是「炫」。揆諸現實,某些人不止會炫富,還會炫顏值,炫學歷,炫人脈,炫老公……那些迂迴的圖文,只不過是欲說還「羞」的糾結罷了。
這樣的欲說還「羞」,的確讓人不好下嘴:畢竟,人家已經表現得非常迂迴婉轉、人畜無害了,你非要跳腳起來戳穿,搞不好會被戴上一頂「無情無恥無理取鬧」的「大帽子」。
但那些「凡爾賽文學」愛好者其實自己給自己戴上了一頂「虛榮」的帽子,TA們自己總是「不經意」間秀出這頂帽子。
而凡爾賽文學現象包裹的,也是一種現代人內心深處無法被擺到臺面的虛榮,只是這種虛榮被包裝成了華麗文字背後的無病呻吟。
這可能也是人性當中無法消滅的一部分,但在價值評判上,我們顯然不能把這種「炫」當成一種高級行為。
實際上,真正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富足的人,應是低調的。真正的富人思維,是用財富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財富來製造問題,包括把自己推進網絡群嘲和爭議之中。
著名詩人、北宋宰相晏殊對炫富就有過一番評判。當時有人作詩炫富,「軸裝曲譜金字書,樹記花名玉篆牌。」晏殊回懟,「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
人家「金字書」「玉篆牌」,晏殊為什麼說是要飯的呢?晏殊解釋道,「餘沒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唯說氣象。」
晏殊哂笑的是高調炫富現象,涉事作家則曬得沒那麼直白。但就算如此,那股彆扭的氣質,也難免給自身招黑:越是缺少什麼,越是喜歡曬什麼。
如今,這種所謂的凡爾賽炫富學,遭受了群嘲,其實正彰顯了主流的價值評判。這套評判體系沒有歪樓,「凡爾賽文學」就掀不起大風大浪。
相反,凡爾賽文學的存在,倒是可以作為一種對比告誡我們:真正的富足,是精神世界的遼闊豐盈。
□與歸(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