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封建社會中,有不少現象放在現代社會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而有這麼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就更是招來不少人的批判。是哪句話呢?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其實在今天還有不少老人,還依舊把這句話當作至理,讓女孩子們著實遭殃,對這句話深惡痛絕。
那女孩子不要才能,就只配做個漂亮花瓶?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人難道是性別歧視患者?要弄清楚這句話的來由,還得看看明朝的一本雜記。
在這本雜記中,記載了一件事情。有一個大戶人家,門口掛了一副對聯。我們過去的對聯因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一般寫的都是「耕讀傳家」「詩書禮儀」之類的,但這戶人家的大門口掛的對聯卻和別人家的都不一樣,很是特別。對聯寫了什麼呢?上聯是「男子有德便是才」,下聯則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既然是大戶人家的對聯,肯定也是有一番深意的,所以我們得從這副對聯來看看「女子無才便是德」到底是什麼意思。
01男子有德便是才
過去的社會男尊女卑,男人的社會化程度比女人要高得多。那麼,一個整天在社會上從事各行各業的人,技能並不是最主要的,相對於才華,品德更為重要。如果僅僅有才而無德,那麼這個人弄不好就會禍害社會了,造成的結果就是害人而不利己。而且對於我們過去的社會而言,在某一個行業、領域,才華、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比起這些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品德。
由於在過去的社會中,人們都認為一個男子如果沒有品德,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因此上聯「男子有德便是才」就表達了這個意思,希望男人能有良好的品德,對於男人而言,最高的才學就是品德。
02女子無才便是德
說完了上聯,那下聯也就不像是貶低女人,歧視女人的意思了。要男人有品德,要女人沒有才能,這也太不講理了吧?
這句話的原意倒不如說是在讚美女人。因為過去的社會都是大家族,女人們都是生活在家族中的內宅,就是傳統上說的「男主外,女主內」,這也就導致了過去女人的技能主要是顯現在處理家庭事務上。能照顧好家庭的女人當然都不簡單,她們都會女紅,就是一些手工活,如縫製衣服、鞋襪之類的,也會很多的家庭生活技能。
如果說哪一家的女人手藝好、才能好,當然是會受到讚美的;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個家族中的女人有能力的同時,還很低調不拿出來炫耀,就更加讓人佩服了。
看,我多有厲害!我把衣服做得這麼美,我把家裡面收拾得這麼好,我把孩子教育得這麼乖巧、聽話……如果一個人天天這樣在大家面前炫耀自己,也是真的會讓人難以接受。
03真正的無才
「無才」並不是說要女人沒有才能,而是說一個女人才能出眾,但又謙虛低調,不以才學自恃,不以才學自傲。這樣有能力又有品德的女人,誰要是娶一個回家,那就很幸福了。
所以說這副對聯完全是沒有惡意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對女性為人的期望,也是對做到這一點的女人的讚美。但後來的人完全誤解它了,說這是貶低天下女人的,寫對聯的人的一片良苦用心倒是被後人誤解糟蹋了。現在有很多人還在誤解這句話,拿這句話說以前的人不尊重女性,反而這句話才是對女人很實在的一句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