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2020-12-15 國學雜談

古人的很多話,大家都只看表面字義,而不了解古話的真實含義,所以千百年來以訛傳訛,最終被大多數人誤解。

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其實是大家完全誤會了,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其中有兩層意思。

第一,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

古代女性有才華的很多,比如著名的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難道就因為她們有才華,就能說她們沒有德行呀!這說不過去,簡直是妄談。所以這句話的「無」,不是沒有,不是說不能有才華,而是指雖然很有才華,但是不張揚,不外露,不在人面前顯擺,把自己的姿態擺的很低,是一種謙卑的表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既有才華,又很謙卑,自己不認為自己有才華,這才是女人最大的德行。

第二,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雖然女子自己沒有才華,但是他可以相夫教子,可以培養有才華的孩子,可以幫助丈夫成才,這是婦德,也是一種偉大的德行。

在《易經》裡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個「坤」就代表女性,把女性比喻成大地。女人就像大地一樣,無欲無求,樸實無華,默默無聞的滋養著自然萬物,這是怎樣的一種厚德呀?

我們看古代女人都幹些什麼呢?那時候古代中國主要以農耕為主,男耕女織,女子一般不用出外賺錢,也不用下地幹活的,在家就是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另外再織布裁衣,料理一切家務。看起來很平凡,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其實也很辛苦,正是她們默默無聞的付出,才能使丈夫在外面安心的勞動工作,也正是她們的任勞任怨,才為家庭培養了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古代的聖賢君子,一般都有一位賢良的母親,因為教育孩子的任務,主要就是母親負責。

所以說,雖然古代的女性們雖然很少有讀書的機會,有才華的不多,但是她們卻承傳了家道、家風,懂得做人的道理,能夠把子女培養成人才。她們就像大地一樣,能夠厚德載物,是一種偉大的德行。

另外這句話還有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和「女子無才便是德」意思相似,都是教導我們應該怎樣做人的,無論男女,都要以德行為主,才能為輔,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實是大家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否則的話,古代那麼多的才女,譬如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上官婉兒等等,豈不都是無德之人了,她們怎麼還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仰呢?
  •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被誤解千年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批在歧視女性,看完上半句,我們都理解錯了
    古代中國有著很深刻的男尊女卑的觀念,甚至有句很出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理解成女子沒有才華才是有德行的體現,覺得不夠尊重女性。但是如今我們再反覆思考這句話發現真相併不是這樣,"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只是多年來我們以偏概全的理解錯了。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於是後來,就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是聖人孔子所說,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所說。這句話是出自《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未必有德也。」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
  • 「女子無才便是德」,添上前半句竟然是古代男子為了這些
    其中男尊女卑這個愚昧的思想更是壓迫了女性幾千年,相應而來的就是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對封建制度下人們精神洗腦的俗語。這也是古人信奉的男女關係不二標準,其實這句話在古代也不完全就是勸奉女子無需讀書,只照顧好男人和家就好了,然而在後世它開始被不斷尋求最高價值認同的男子更換含義變來變去。那麼它都還有哪些含義呢?一起來看下吧!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這句話眾所周知,我們卻都誤解了,原來女人愛聽
    是哪句話呢?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在今天還有不少老人,還依舊把這句話當作至理,讓女孩子們著實遭殃,對這句話深惡痛絕。那女孩子不要才能,就只配做個漂亮花瓶?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人難道是性別歧視患者?要弄清楚這句話的來由,還得看看明朝的一本雜記。
  • 玄學大師王愈逸:女人學易經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玄學大師王愈逸可不這麼認為,她表示「無毒不丈夫」跟古人所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的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家人認為女兒長大遲早都要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對女子都不太公平,基本上女子都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看待,並且古代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政治發展的需要從漢代班昭作《女誡》中,就稍微透露出「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是最早提出這種觀念的,從這點推移,大概很早之前就是這個觀念。
  •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8句話,99%的人不知道!
    但是千百年的流傳中,也有一些話被人刻意或無知地曲解,背離了話語者本身的意旨與初衷,迷惑了天下萬千受眾。 1言必信,行必果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多數人將這句話作為君子之道,常被後人當作誠信的美德來讚揚,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硜硜然小人哉」。
  • 被誤解了幾千年的詩詞,看了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理解是錯了
    然而現代人都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結果老祖宗的大智慧,被現代的我們以訛傳訛就被惡意曲解,造成了誤解。哪些詩詞會引發誤解呢?小編這就給你細細說來01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這句話的誤會是因為一個關鍵的字,是現代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
  • 「停機德」與「詠絮才」——兩種不同價值觀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紅樓夢》中塑造的薛寶釵與林黛玉並列十二金釵之首,不僅在作者心中難分軒輊,後世讀者爭論了兩百餘年也沒能分出個高下。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們認為,對女性來說,「才可妨德」,因此才德往往難以兼備。
  • 千年來被嚴重誤解的12句話
    1、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一字之差,演變成了反派的「真理」,這句話可以說是以訛傳訛的話中最離譜的一句。2、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 陽貨》,因為這句話,有人解讀為孔子歧視女性,甚至被認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孔子的思想一貫是平等、仁愛、愛人愛己,他怎麼又會歧視女性呢?
  •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才女班婕妤,學識卓絕且活得清醒
    文丨深度歷史觀古語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古代的女子便被這種言論說法變得更加的麻木,但是事實卻是,這句話僅僅是男子對於女子的一種控制,因為女子擁有了才能學識,會令男子們引以為豪的自尊受到傷害,這對男子為尊的時代來說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 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謝謙稱「女子無才便是德」 引網友討伐
    「女子無才便是得」,當這句話從川大中文系教授謝謙的口中說出,當下觸動了全國網友的神經。「男權主義」、「性別歧視」……「聞風趕來」的網友為謝謙「打上了各種標籤」。他的微博一夕之間從曬貓、曬孫子、曬老婆的「一畝三分地」變成「硝煙瀰漫的戰場」。
  • 歷史上流傳的名人名言,竟然被我們誤解千百年?續
    導讀:歷史上流傳的名人名言,竟然被我們誤解千百年?續上文我們說了,「以德報怨」這個歷史名言原意,和現在我們理解的有很多出入。孔聖人說了很多話都被曲解了其實啊,孔夫子孔聖人還說了很多話,在歷史上背的黑鍋也挺多的。那比如他的一句名言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這也是引起了從古至今很多人的不滿,尤其是女性同胞。
  • 【國學堂】「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被歪曲最厲害的7句話!
    其實這句話還有上聯的,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上聯「男子有德便是才」是希望一個有為的男人,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看看當下燥亂的社會,詐騙這麼多,網上什麼希奇古怪傷天害理的事都有,這就是有了才幹卻缺乏德行的後果。總之,這句話是告誡每個男子要以德行為主,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視才幹。而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勸女子也要以德行為主,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
  • 孔子的這10句話,我們都理解錯了!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一般在感情上受過傷害的男人比較喜歡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小編表示,這句話並非歧視女性,孔子也並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真相: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得理解「小人」這個概念,《論語》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現了二十四次「小人」,這些「小人」其實絕大多數可以理解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這是相對大人和士階層的另外一個階層。